生產性服務業現狀論文
時間:2022-04-15 11:26:00
導語:生產性服務業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生產性服務業的涵義和發展機制,并據以對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的現狀展開分析,進而得出促進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機制江蘇省
我國“十一五”時期就是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時期,如何更好地發展服務業成為理論界和政策制訂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生產性服務業的充分發展是服務業結構優化的關鍵,而服務業結構優化是服務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源泉,也是現階段我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涵義與發展機制
1.生產性服務業的涵義。生產性服務業(生產者服務業)是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學者對生產性服務涵義的具體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觀點一致:生產性服務是市場化的非最終消費服務,是為企業、商務組織和管理機構等在生產、運作中提供的中間投入服務。生產性服務主要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投入,不形成直接的物質轉化,但卻能提高生產、運作過程不同階段產出價值和運行效率。生產性服務業是提供生產性服務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
2.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機制。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產性服務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綜合各種研究觀點來看,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共同起著作用,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經由起跑——加速——不斷自我提升而進入上升通道的發展機制。
(1)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緣起于需求刺激。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產業分工不斷深化,在不斷追求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過程中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的組織形式開始由“大而全”向“專業化”轉變,企業價值鏈不斷扁平化,將非核心職能和生產環節外包出去,從而引起了對生產性服務的大量需求。
(2)知識經濟的興起賦予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動力。生產性服務業主要依賴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信息資源的市場化運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培育及運用受到政策的扶助,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性服務業成為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追逐利潤的成長性空間,而這兩類資本數量的擴張和質量的提升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3)日益自由健全的政策體制環境猶如發展的催化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許多國家解除了或者放松了對本國服務業原有的經濟管制,為服務業的國內發展和國際轉移營造了自由寬松的環境。同時,在市場經濟深化發展的趨勢下,發展中國家的法制環境不斷健全,這對于以知識資產形態為主的服務業發展而言,尤為重要。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滿足生產過程中間投入的需求,服務外包是它的一種主要業務模式,自由健全的政策體制環境為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保障,進而激勵著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4)生產性服務業通過集聚效應和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應自我促進,強化發展。從產業鏈結構上看,生產性服務業是為其他行業提供服務的,這種跨行業的關聯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機制,如生產性服務業為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支持,而制造業的發展不斷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新機遇。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在都市商業圈或工業區的聚集為信息知識及人才等關鍵要素的交流乃至產品的交易都提供了便利,強化了自身的發展。
二、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考察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可以從三個方面宏觀把握:吸納就業的能力,發展規模和速度,對經濟的貢獻。
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不強。從表中數據來看,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的在崗職工人數沒有增長的趨勢,在第三產業中所占比重徘徊在百分之十幾;從行業內部結構來看,農林牧漁和交通運輸等服務行業的就業人數逐年減少,計算機服務和信息、金融等行業的就業人數不斷增長,而房地產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行業的就業人數則有增減反復。
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投資規模快速擴大。2005年開始生產性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占行業總投資的一半以上,投資額也不斷增加,這其中漲勢最突出的是房地產業。而為現代生產服務的信息、計算機服務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行業的年投資額僅幾十億元,且增幅不大。
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產值不斷增長,對經濟的貢獻度卻未有突破。從絕對值來看,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創造的生產總值是在逐年增長,然而其所占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卻無上升趨勢,沒有發揮主導作用。
此外,江蘇省服務外包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據2007年3月江蘇省外經貿廳的統計,全省開展各類服務外包的企業300多家,其中30家獲得CMM/CMMI認證(至2007年年底60家)。2007年服務外包營業收入2.6億美元。這樣的規模尚不足以支撐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三、影響江蘇省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機制來看,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是已經起跑而未能加速進入自我提升的發展通道。究竟是什么因素妨礙了發展機制的運作呢?
(1)從需求角度看,趙成柏(2008)認為目前制造業和服務業共同構成拉動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增長的兩大因素。雖然是工業大省,江蘇省的制造業仍然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升級發展緩慢,導致對生產性服務需求不足;而源自服務業的中間需求則受限于服務業自身目前的發展水平。
(2)信息知識資源的市場化運作沒有形成穩定有效的機制。信息知識資源市場化運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目前全國范圍內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還很不完善,給信息知識資源的市場化帶來了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機性,進而影響了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在生產性服務業追逐利潤的穩定性,不利于生產性服務業吸引要素資源。同時國內對服務業的一些保護政策造成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對外開放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
(3)生產性服務業沒有形成有效聚集。上海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服務業集群,如同濟現代建筑設計街的設計服務業集群,吸引了大量國內和國際企業入駐,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金融服務業集群,為上海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江蘇省尚未形成此類服務業集群。常州市津通工業園是江蘇省最為典型的一個生產服務業集聚區,2005年開始正式經營,入園企業52家左右,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稅收1.47億元,其發展規模及產生的集聚效應與上海的服務業集群相比有很大差距。缺乏集聚效應制約了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自我促進發展的能力。
四、促進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促使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至少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推動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加強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互動。充分發揮江蘇省良好的制造業基礎,通過政策鼓勵和引導推動傳統制造業的升級發展,創造更多的中間需求拉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2.加強法制建設和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對利潤空間的法律保護使服務供給方能不斷創新不斷尋求發展,規范、誠信的服務能使潛在需求轉為現實。
3.擴大開放程度,強化市場競爭。服務業的加快開放,為江蘇生產性服務企業進一步參與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有利于其吸收國外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強化市場競爭,逐步使行業從政策保護下走出來,在競爭中發展。同時,開放競爭的環境有利于國內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
4.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創造條件。可以借助重要開發區和商貿中心的平臺,通過合理規劃和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措施引導生產性服務業的集群發展。一方面開發區是制造業企業的重要匯集地,可與生產性服務業構成產業鏈接,商貿中心可以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良好的服務業基礎,另一方面,這兩類區域都是高素質人才和信息知識的匯聚地,又有著成熟的基礎設施條件。
參考文獻:
[1]曹林峰:南京生產性服務業與城市經濟發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徐莉:提升江蘇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方法研究[J].江蘇商論,2008.(3)
[3]趙成柏: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關系研究———以江蘇為例[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8.(4)
[4]陳福明: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戰略分析[J].江蘇商論,2008.(2)
- 上一篇:黨委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動員講話
- 下一篇:學校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動員講話
精品范文
10生產調度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