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探究
時間:2022-08-20 11:00:55
導語: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層建筑出入口的設計
城市空間主要是由建筑空間所組成的,因而要實現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的和諧與協調,首先就必須考慮由建筑空間向城市空間過渡及轉換的過程,這一點是進行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而高層建筑出入口是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過渡和轉換的銜接點,是設計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環節。高層建筑出入口設計的焦點往往在外觀上,但高層建筑的整體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外觀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地域,高層建筑整體設計需要特別關注建筑的抗震性和結構的合理性。因此,留給建筑整體外觀設計發揮的空間就會變得十分的局限。但高層建筑的出入口設計對抗震性與結構性因素的考慮不是顯得那么重要,因而底層出入口的設計便成為了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結合點處理的關注點。高層建筑出入口的設計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出入口位置的合理選擇
高層建筑出入口位置的選擇應當重點考慮建筑內部功能的安排和人流的方向,要盡量與人流的方向相一致。出入口的設計既要保有足夠的外部空間,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視覺觀賞性,使其能夠在視覺上緩沖高層建筑所帶來的空間壓迫感。
2.出入口外觀造型的設計
高層建筑的出入口設計在外觀造型方面應當盡量做到突出、顯眼。高層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其在功能和視覺感受上具有很大的區別。在出入口外觀造型設計方面應當避免千篇一律,盡量做到多樣化與獨特化。并在設計的高層中處理好與城市空間整體環境的融合,做到在統一中實現多變。
二、高層建筑裙樓的設計
有效的保持與地面的結合以及周圍建筑之間的協調是高層建筑設計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加強高層建筑與地面的結合以及與周圍建筑的緊密聯系能夠強化城市空間的結構和形態,保持城市整體空間環境的和諧性。而要實現這種結合與協調,高層建筑設計單位就需要關注其裙樓的設計。裙樓是指從街道上以40°仰角能夠看到的部分。根據建筑空間開敞度的不同,裙樓的高度有時會達到樓房的5~8層左右。這部分樓房雖然在城市整體空間中所能占到的比例十分有限,但其對人們的視覺、感官和情緒的影響卻十分,巨大。建筑的裙樓在立面設計方面與上部立面的設計有著很大的不同,下部立面的設計應當重視人的尺度,使處于其中的人不會感覺到下部空間的單調與蒼白。裙樓設計應當重視建筑的穩定性,應當盡量避免給人造成頭重腳輕的感覺。設計過程中應當重視外部形態、線條組織、材料裝飾的視覺結合,盡量給人一種豐富而不單調的感覺。
三、高層建筑塔樓的設計
樓身是高層建筑形式的主要表現,其在改變建筑與城市關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從基本的物質需求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精力關注生活環境。人們對環境問題關注力度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豎向上的開放空間不斷增大是環保意識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重要體現,塔樓的出現為高層建筑的綠化、采光、通風、調節室內氣候、開闊建筑視野提供了便利。在標準層按一定的層數設置外向的空中庭院,并與建筑內部的中庭有機結合,是當前高層建筑設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這類建筑被人們稱作為綠色高層建筑,使得人性化在高層建筑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類建筑的典范,如由NormanFoster事務所設計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態環保”型的超高層建筑。整個建筑呈現三角形,宛如一枝花莖托著三片美麗的花瓣。花瓣部分就是正常的辦公區域,而奇特的花莖部分即為中空大廳。中空大廳除了起到自然通風的作用外,還為整個大廈提供了豐富的景觀。除此之外,由氣候生態大師楊經文設計的馬來西亞吉隆坡梅娜拉大廈,也秉持著“生物氣候大樓”的思想。其利用空中開放的空間連通建筑內外,引入大量的植物來調節氣候,盡可能的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使人在工作與生活的同時也享受到了自然的恩賜。
四、高層建筑屋頂的設計
高層建筑的屋頂是整個建筑設計的關鍵部分,這部分對整個建筑的形象起著個性強化的作用。雖然屋頂設計在建筑生態改善及影響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但這部分對建筑的顯著性以及標志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另外,優秀的屋頂設計能夠起到塑造建筑標志、豐富城市空間俯視形態的作用。高層建筑屋頂的設計應當緊密結合地面設計以及整體樓身的設計,突出建筑的整體美感。臺階式建筑設置是最早被采用,也是現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屋頂設計結構。臺階式屋頂設計主要利用高層建筑的退臺形成臺階,這種設計方式使得建筑的空中設計變得空間開放、富于變化且深具簡便易行的特點。因這種設計能為建筑師提供構筑城市立體環境創作的發揮空間,因而深受建筑師們的青睞。臺階式屋頂設計能夠在城市建筑密度較大的情況下,提供足夠的采光效果,容易給人們帶來較好的開放感。此外,對城市輪廓的豐富及空間圍合效果的改善也有著突出的表現。
五、高層建筑結合式下沉廣場的設計
位于美國紐約市的洛菲克中心的下沉式開敞場地是高層建筑結合式下沉廣場設計的典范,該設計被賦予了為公共福利作貢獻的形象。在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了聯系緊密的地下通道、購物廣場、辦公空間等,很好的體現了城市生活的相關性以及不同功能的依賴性,并通過這些聯系和依賴性極大的改善了城市的空間形態。高層建筑與地下空間結合的設計,能夠拓展人類活動的空間。地下購物中心、娛樂中心、停車場的設計,因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單位土地附加值,因而備受開發商們的青睞。隨著城市用地緊張狀態的不斷加劇,這種綜合性的設計方法必將成為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利用的主要發展方向。
六、高層建筑底部架空與局部改進的設計
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底層架空與局部收進是為了減少基底占地面積,可留一部分空地用做環境設計或幫助解決城市的交通和停車等問題。底層架空被看作是現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環境中爭取到寶貴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廣場和建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開放空間,給市民以小憩之地;可以改善人流、視覺擁擠的狀況;可以連通幾個主要的公共場所,增加城市空間的層次。高層建筑臨近城市道路布置時,入口空間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體的被迫后退,爭取基地面積的有效使用,緩解入口處特有的各種矛盾的沖突。并可能在建筑的形體設計、空間組織等方面形成新穎的構思。
七、結語
高層建筑已走過百年的發展歷程,其設計風格雖不斷變化,但始終與城市空間環境發生著關聯。任何設計風格的形成,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義,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負面效果。因此,重視探究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環境的結合,有助于高層建筑設計理念的完善、更新,是也推動高層建筑設計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本文作者:趙志祥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 上一篇:高層建筑施工的分析與實踐
- 下一篇:高層建筑電氣節能技術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