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進策略

時間:2022-10-24 09:23:58

導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進策略

1引言

隨著房地產業和建筑行業的穩步發展,我國對建筑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也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乃至普通高校中熱門的專科專業。在社會經濟和建筑業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承受著嚴峻的挑戰。建筑業要保持穩定的可持續發展,要有大量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人才來支撐,他們不但具有寬泛的理論知識面、豐富的專業學識,而且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能滿足建筑各方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需求,具有崗位一線所必需的綜合技能,團結協作,身心健康,可以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國家在2010年7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地提出了發展高職教育應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四個合作”,指明了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思路,并且把就業水平和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高職教育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普通高等院校的專科專業是政府高等教育“三教統籌”(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乃至教學管理上都與高職院校趨于一致。因此,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需要認真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出創新精神足、實踐意識高、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普通高校中的實踐教學現狀

雖然越來越多的高職(專)院校意識到了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性,并采取各類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和調整,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結合調查來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普通高校中的實踐教學仍然存在以下五個方面問題。重視學科理論教學,忽視實驗實訓實習教學目前實驗實訓課在我國普通高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中只能占到教學總學時的1/3~1/2,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嚴重“放水”或是縱容學生直接離校找工作的情況使得實驗實訓教學環節嚴重“縮水”。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普通高校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依然受到學科本位意識的影響,將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主要部分,很少涉及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的嘗試;

二是普通高校的專業教師通常還承擔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或是由本科教育轉型為專科教育,其教育思維存在很大的慣性,理論課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往往難以將教學導向于職業性和實踐性;

三是國家對專科職業教育的監管多以就業率、考證率等量化結果為主,過程監管不夠,不能鼓勵和支持高校進行相應實踐教學改革;

四是由于就業形勢所迫,部分高校拼命追求就業率和升本率,而將三年的在校培養時間縮減成一年半至兩年半,導致培養過程嚴重縮水,實踐課程首當其沖被削減。教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師大多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擔任教學工作,沒有實際的工程經驗,因此,很多教師理論知識扎實而工程實踐經驗貧乏,造成實踐動手能力弱、運用知識能力差的結果。教師隊伍水平參差有別,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都具備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另外由于普通高校中對教師繁重的科研任務和教學任務要求,大部分教師對于提高自身實踐動手水平有心無力,很多高校教師寧可多講10堂理論課,不愿講授一次實驗課;寧愿多讀10篇論文,不愿帶一次實習。教師沒有時間也沒有訴求走出校園,走進工地,學習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識和施工技術,對于工地現場的各類設備甚至實驗室的儀器都知之甚少。實驗實訓等師資投入嚴重缺乏在大多數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實訓教師一般一次帶30~40名學生同時參加實驗實訓,教師在輔導學生時難以照顧全部,也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通常缺少與建筑工程技術對口的校內實訓基地等基礎設施,實訓項目通常借用實驗室或在戶外臨時搭建,缺乏開展實踐性課程的有效空間。另一方面,很多院校還存在實驗實訓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在學生上實驗實訓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學生動手操作一臺儀器,另外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學生站在儀器旁邊觀看操作過程;有的甚至是只由教師操作,所有學生觀看演示步驟,學生的操作時間無法保證,就很難學到操作技能,也就難達到企業對實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實踐教學體系缺失,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脫鉤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只是按理論知識體系分類,而沒有按照能力層次實現技能培訓,因此沒有形成科學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驗或實訓僅僅是局部、單一的技能鍛煉,只注重與理論知識教學的簡單對應,實踐教學在內容、組織形式和教學目標上也沒有打破課程、學科和專業界限,沒有按照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建筑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對技能專門人才的需要進行技能培養,因此這種實踐性教學無法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專業素養,難以培養出真正高水平的、實用性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對實習崗位的適應能力低下,企業對學生資源的利用不足目前并沒有國家相關優待政策扶持建筑企業接受專業學生實習,企業也很難因此獲得額外利潤,所以各類企業接受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學生動力不足。企業提供實習崗位的主要動力是解決企業用工之急,招聘實用專業人才,因此,實習學生的頂崗工作能力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長期為高校提供實習機會。但由于大部分學生在校內期間偏重理論知識學習,缺少工程經驗和實際操作機會,忽視各類專項技能實踐,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較低,無法勝任專業實習的工作任務。這種現象加劇了“實習學生不愿走進企業,企業不愿容納實習學生”的惡性循環,最后使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流于形式。

3普通高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提高學生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加強實踐環節研究,保證實踐教學學時量依托就業面向的企業對象,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研究。根據當前建筑行業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擬定符合現實工作需求的實踐技能訓練計劃,充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驗實訓課程的開展課時和開展質量,利用各類生產實訓基地和實驗設備強化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從而縮短本專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迅速達到企業用人標準,真正服務于企業的生產實踐,并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鼓勵培養“雙師型”教師,利用企業教育資源培養一支操作能力強、專業技能好、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高效優質地完成實訓培養任務。應盡快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激勵制度,鼓勵青年教師利用寒暑假或者脫產“頂崗”到建筑企業掛職鍛煉,增加專業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真正具備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寶貴的企業教育資源,聘請建筑企業原技術人員擔任實踐課程指導教師,并通過“教師聽課”“1對1幫扶”“說課比賽”等形式,提高其理論知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經驗。完善實訓基地,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普通高校在原有本科實驗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應加大實驗投入,建設實訓基地,保證實訓空間和時間,增加專科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一方面建立實訓廠房,購置動手型訓練設備,改變幾十個學生擠在一間實驗室觀看操作演示的情況;另一方面可學習生產企業的輪班模式,各班的學生實行三班倒,讓機械設備充分地運轉起來,爭取達到每個人都能熟練操作設備的實訓教學目標。校企深化合作,共創實踐平臺引企入校,與建筑類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除了積極將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納入實踐教學師資體系,鼓勵在職教師參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普通高校還應與建筑企業展開深度交流,如:校企共同改進、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開發實驗實訓等實踐課程,制定重視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課程標準;校企共建實驗實訓平臺和基地,共享先進行業技術;企業為在校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機會,合作企業優先選用優秀畢業學生;學校為合作企業訂單式培養和輸出實踐水平高的對口人才。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作者:陳璐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