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時間:2022-03-24 03:48:04
導語: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工程技術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為滿足社會需求,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應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大實踐教學以及校企合作力度,為我國建筑行業輸送更多的人才。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作為培養建筑施工、工程造價及質量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其不僅僅要加強專業知識的教學,更要加強工程實踐教學,滿足社會用人需求。因此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教學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有效提高人才水平,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一、建筑工程文獻統計分析
本文采用文獻統計方法,檢索知網文獻數據庫中公開發表的科技論文,直觀地展示了所選文獻資料的關系網絡、學科分布和論文數量統計等。以“建筑工程”為關鍵詞檢索,檢索到期刊論文高達20多萬篇,文獻數量較多,文獻相關聯的主題涉及企業管理、建筑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高層建筑、建筑工程造價等,論文內容涵蓋了工程施工技術、工程造價預算、工程設計以及企業管理,上述分析體現了我國建筑工程的發展動態,從側面反映了社會對相應人才的需求,同時人才培養應圍繞建筑施工、工程造價等方向加強教育,需要高校進行培養模式改革,從而培養出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以“建筑工程技術”為關鍵詞檢索,檢索到期刊論文共20639篇,文獻相關聯的主題涉及土木工程、節能施工技術、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工程建設施工、BIM技術等,涵蓋了建筑智能化、BIM技術應用等,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力度的提升,綠色建筑逐漸普及,同時為了降低勞動量以及提高工程效率,BIM技術迅速發展,上述內容為后期課程教學提供了方向。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主要涉及校企合作、教學改革、BIM等,文獻研究內容體現了傳統教學模式,也根據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結合BIM技術應用,加強了BIM課堂教學,同時以工程實例為出發點,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強課程內容與工程實踐的結合。
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部分高校培養方案與實際培養模式存在偏差,授課過程中往往以會計算、會畫圖,能夠完成階段性考試為出發點,并未結合社會需求,導致學生就業后只會簡單的CAD繪圖、工程量計算等,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不高,在之后的工作崗位中很難立足。(二)教學體系存在不足。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設課程較為復雜,涵蓋了建筑力學、工程地質、建筑結構、土力學、地基處理及建筑施工等課程,課程教學體系以理論教學為主,重知識輕實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面向社會推廣動手能力強、技術手段豐富的人才,而相關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實訓課程偏少,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脫節,理論聯系實踐效果差[1]。授課內容和形式無創新,部分高校教學體現為“一言堂”授課模式,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同時建筑工程專業開設課程內容抽象,比如鋼筋綁扎、地基處理、梁板柱的澆筑等,教師授課過程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同時課程教學往往在教室進行,沒有良好的實訓室和實踐平臺,未能與企業建立合作平臺,使學生缺乏真實的工程實踐氛圍,課本知識未能較好地理解及應用,導致學生無法勝任工作崗位。(三)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偏低。近幾年高校引進教師大部分為碩士、博士,具有較高的理論教學水平,但沒有施工單位的實踐經驗,而建筑工程專業主要面向工程,為培養優秀的施工技術人才,授課過程中需加大工程實踐教學。目前,由于教師實踐能力偏低,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達不到就業目標。
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發展動向,結合行業人才需求,高校應改變傳統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為核心,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專業技術素質。授課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體現課程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重要性,同時以工作崗位需求,明確學生就業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崗位工作實踐能力。(二)教學體系改革。教學體系轉變。以社會崗位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專業培養方向,促進學科發展和培養工作崗位企業需求的技術人才。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將理論與工程實踐融合,縮短學校育人和企業用人之間的距離。教學課程轉變。根據企業需求及時調整課程開設情況,由于綠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推廣,高校應加大BIM課程開設力度,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建筑技術人才。同時加大實踐教學課程,涵蓋施工圖識讀實訓、工程測量實訓、地基處理等項目,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識圖、測量等職業能力。(三)加強師資團隊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2]。教師利用假期深入企業進行學習交流,參與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學習新技術新規范,將工程現場經驗融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四)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通過企業實習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增強學習能動性,同時結合企業需求反饋教學內容,從而制定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專業化知識的實踐轉化,將最新專業知識與施工現場操作實踐相融合,既能提升學校就業率,又能縮短企業培訓時間,從而促進學科發展以及工程技術的進步。
四、結束語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要轉變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修訂教學課程模式,增加校內實訓項目和企業合作交流,提升教師實踐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適應當前建筑行業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紅麗.建筑技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27(1):52-53.
[2]方從嚴.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初見[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9-72.
作者:石禮旭 單位:臨沂大學
- 上一篇:農業科技檔案信息服務研究
- 下一篇:玻璃鋼產品工業設計與工程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