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分析
時間:2022-02-01 09:55:27
導語: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相關內容,從耐久性的把控方面入手,通過分析影響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因素,提出了結構設計把控的要點,共享給相關人員以供參考。從設計實踐來說,為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必須要把控好水灰比和配合比等,結合混凝土結構應用環境特點,采取結構性能保護措施,保證結構性能。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設計;建筑工程;水灰比
近年來,高層建筑不斷增加,使得混凝土結構的應用更加廣泛。由于對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和安全要求不斷提升,帶動了混凝土結構設計研究的增多。從混凝土結構的應用角度來說,受到自然環境和混凝土材料自身性能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耐久性不強的問題,影響著建筑的使用。因此,探索如何提高混凝土結構性能的方法,有著重要意義。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要求
目前,我國積極推廣建設裝配式建筑,帶動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應用。未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增加,混凝土結構的應用范圍將會更加廣泛。裝配式整體建筑,對混凝土結構有著相應的要求,不僅要具有較強的耐久性、抗震性,還必須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在進行混凝土結構設計時,要嚴格把控,保證達到建筑標準。一般來說,耐久性設計使用年限如下:臨時性建筑5年;易替換結構25年;構筑物和普通房屋50年;重要建筑以及紀念性建筑結構100年。
2影響裝配式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分析
2.1土壤的pH值。據相關研究表明,若土壤的pH值超過12.5,在此地塊上建設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pH值小于9,一段時間后,能夠發現土壤的pH值降低,經過分析論證,明確地塊土壤和混凝土發生了中和反應,使得混凝土結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此可見,土壤的酸堿度高低,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尤其是耐久性。2.2空氣環境中二氧化碳含量。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所處的空氣環境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影響著混凝土的耐久性。從影響的原理角度來說,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比例較大,當其向混凝土結構內部擴散時,很容易和混凝土中含有的堿性化合物,即氫氧化鈣產生反應,也就是混凝土碳化,對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有著極大的影響。從化學角度分析如下:CO2+H2O→H2CO3以及H2CO3→CaCO3+2H2O。根據化學方程式能夠得出,二氧化碳越多,給混凝土造成的碳化影響就越大,進而對混凝土的耐久性影響就更大。2.3配合比。混凝土的制作,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和粉煤灰等。在制作中,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等因素,影響著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水灰比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如圖1所示。一般來說,水灰比不超過0.4,則其對混凝土碳化的影響比較小。使用的水泥量不斷增加,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得以提升,進而能夠增強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得到提高。通過試驗分析花崗巖機制砂石粉含量對C50機制砂海工混凝土耐久性關鍵參數的影響,和河砂混凝土作對比分析。注:含量分別選擇為5%、7%、10%。從試驗結果來說,當含量為7%時,混凝土的各項耐久性指標,處于最佳狀態,比如抗碳化性能等,并且優于河砂混凝土。除此之外,外摻4.5%~15%的石粉,有效提升了膠漿的氯離子結合性能,試驗結果表明,當石粉摻量是膠材質量的7.5%時,此條件下氯離子的結合能力最強。
3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要點
3.1案例概述。以某建筑工程預制框架結構體系為例,地上部分2層;每層高度為4.5m;地下部分1層,每層高度為3.3m,建筑總高度為10.55m,建筑總面積大約為2311m2,設計為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體情況如下:(1)地下室部分設計為現澆混凝土結構;(2)±0.000以上設計為預制框架結構;(3)±0.000頂板作為建筑上部結構的固定部分[1]。建筑上部框架結構,使用預制混凝土柱以及疊合梁等制作而成,預制率為76%。此工程框架梁-柱節點,采取的是現澆形式;梁下部縱筋采取的是彎折錨固形式,交錯布置;節點區使用的是CF35鋼纖維混凝土。現結合此工程實踐,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需要把控的要點。3.2耐久性設計要點。3.2.1合理選擇耐久性材料。在進行設計時,要按照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結合環境條件以及耐久性要求等,來選擇混凝土材料,設計配合比。如果混凝土的應用環境為凍融環境,則按照年平均凍融次數,合理摻入引氣劑,摻入量為水泥質量的4.4%~7.2%。如果應用環境中存在氯侵蝕,為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須要控制好氯離子含量,保證其小于水泥用量的0.1%。如果應用環境存在嚴重的化學侵蝕情況,則選擇耐腐蝕合金鋼材或者環氧涂層鋼筋。3.2.2結構構造設計考慮到預應力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等材料的差異,在設計時,要根據設計使用年限以及侵蝕環境,來選擇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如果構件所處的環境存在比較嚴重的銹蝕情況,受力鋼筋的直徑必須要大于16.5mm。為保證結構使用的性能,對于結構表面形狀的設計,要便于排水,并且要能夠預防積水。設置在室外的構件,布置滴水溝。如果構件應用環境,存在化學腐蝕情況,那么需要對混凝土進行防腐設計[2]。3.2.3限制裂縫的寬度。按照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相關規定,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根據不同環境類別進行控制。具體如表1所示。此工程設計實踐中,對疊合梁端豎向接縫以及預制柱水平接縫剪承載力,進行了細致地驗算,都能夠達到要求。3.2.4施工要求。從影響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因素來說,除了使用環境因素外,混凝土質量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時,要明確提出施工要求。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如果混凝土耐久性對抗凍或者抗滲等,有著具體的要求,那么開展施工作業前,按照抗腐蝕要求,開展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試驗,確定最優的配合比。使用的外加劑材料,含有的氯離子不可以超過水泥含量的0.02%。使用的高效減水劑,含有的硫酸鈉不可以超過減水劑干重的20%。在開展澆筑作業前,需要做好鋼筋位置以及保護層墊塊等的檢查,保證保護厚度合理。除此之外,對于大面積混凝土澆筑作業,要合理設置施工縫,水灰比要小于0.45,做好混凝土養護,保證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施工作業時,要合理把控混凝土拌合全過程。一般來說,建筑工程建設使用的混凝土,主要為商品混凝土。在進行自拌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的配合比作業,保證混凝土的性能達標。按照原材料使用量和投放順序進行配制,均勻攪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3.3結構設計要點的總結。在進行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時,要把控以下要點:(1)概念設計。一般來說,進行結構概念設計,能夠確保結構有著不錯的抗震性能。在具體設計時,需要設計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規程,開展結構概念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可以陷入只憑計算的誤區。(2)結構選型。在進行設計時,嚴格按照“建筑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的要求等進行結構設計,避免后續施工作業出現工作波動。在結構設計中,為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積極改進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設計。按照相關設計指導方案,開展結構件的設計時,混凝土的實際保護層相比要求少50%,則碳化或者氯離子等侵蝕鋼筋表面的時間將會提前3/4左右,因此,開展建筑施工作業,必須要保證實際保護層達標,避免出現質量問題。除此之外,要嚴格按照構件設計的要求,做好其類型和混凝土強度等的把控。若為一般構件,那么混凝土要求為C25-C30,則保護層的厚度不可以低于35cm。若為海上建筑物,則參考相應的標準,嚴格把控保護層厚度。(3)做好結構地基基礎的設計。若建筑工程對沉降量,有著具體的要求,則在地基以及基礎建設時要嚴格把控,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若工程沉降量比較小,可以使用褥墊作業法進行處理,設置建筑物地帶,當發生沉降問題時,發揮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分擔部分附加外盈利,避免沉降問題的發生。不僅能夠實現對地基的有效養護,還能夠解決地基機構的保養問題。
4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設計,要結合影響耐久性的因素特點,做好優化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耐久性材料;優化結構構造設計;限制裂縫的寬度,提出混凝土結構施工的要求,保證結構的耐久性。
參考文獻
[1]王琳.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及其結構設計[J].混凝土,2018(6):132-135,140.
[2]萬寧康.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影響因素與控制要點分析[J].江西建材,2017(1):66,69.
作者:羅經文 單位:湖南五力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高層建筑結構隔震設計研究
- 下一篇:民用飛行器結構設計演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