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時間:2022-11-21 09:07:59
導語:筑路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結合公路工程施工實際,通過分析筑路機械使用特點,對筑路機械在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常見類別與筑路機械在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對策。旨在對筑路機械在施工運用中的風險源進行逐一排查、辨識、分析,制定風險源預防控制措施,構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把隱患消滅在事故之前,保障筑路機械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務。
關鍵詞:公路施工;筑路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1筑路機械使用特點
(1)工作環境惡劣,露天作業多,氣候惡劣;施工揚塵、噪音影響操作人員的視野和聽力,尤其是在山區施工,山高路陡,溝壑縱橫,作業場地狹小[1]。(2)施工任務繁重,機械超負荷運轉,工地維保條件有限,僅限于處理簡單的機械故障和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加之項目部之間機械調運頻繁,很難按計劃將機械召回車間按標準及時地進行維護保養,加速了機械零部件磨損。(3)人、機配合作業多,筑路機械配套組合不固定,現場作業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安全素質參差不齊,給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帶來難度。正是基于以上使用特點,筑路機械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若不加以控制和消除,極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2筑路機械在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常見類別
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1986),結合公路工程施工實際,筑路機械發生常見的事故主要有以下類別。2.1機械傷害。筑路機械的旋轉、運動部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形式的傷害,旋轉中的皮帶輪、鏈輪、齒輪、聯軸器等部位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2.2車輛傷害。筑路機械在企業廠區、場站及未開放交通的施工區域行駛、作業過程中發生碰撞、碾壓、擠壓、刮擦、翻車、墜車等造成的傷亡事故[2]。2.3起重傷害。起重機械在進行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打擊等造成的傷亡事故。2.4觸電。筑路機械觸碰外電架空線路、挖斷外電埋地電纜、與外電架空線路之間安全距離不足、用電設備漏電以及高大設備(如拌和站、龍門吊)沒嚴格安裝防雷設施而遭受雷擊等造成的觸電事故。2.5高處墜落。在2m以上(含2m)的機械設備高處進行檢修、安裝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
3筑路機械在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規定,將施工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類。系統安全理論認為:人的不安全行為(人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物的因素)和不良的作業環境(環境因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3.1人的因素。(1)管理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即違章指揮。由于任務重、時間緊,為了搶工期、趕進度,管理人員強令操作員進行違反安全管理制度、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冒險作業行為。(2)操作員的不安全行為,即違章作業。主要包括:缺乏安全知識,技術不熟練,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冒險作業;人為地造成安全裝置失效,為圖使用、維護保養方便,人為拆除旋轉部位的防護罩、切除聯鎖裝置等;違章駕駛機動車;機械設備超速運轉;機械設備運轉時加油、維護保養、調整;操作員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如操作機械車輛時吸煙、撥打電話、閑談、吃零食等;操作員負荷超限,疲勞駕駛、疲勞作業、身體不適或從事禁忌作業;酒后上崗;使用不安全的設備。(3)其他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即違反勞動紀律。如:酒后上崗;在施工現場追逐嬉鬧;攀爬、搭乘施工車輛;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如:進入挖掘機、起重機回轉半徑范圍內、在起吊物下停留、在施工車輛陰涼部位乘涼、睡覺等。3.2物的因素。(1)采購的機械設備無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特種設備),設備的穩定性、安全性差;(2)機械設備維修保養不足,帶“病”運轉。例如:機械車輛制動系統不良、燈光裝置不全、轉向系失靈等;(3)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缺乏或失效。例如:機械傳動部位無防護罩、機械設備上的起自動控制機構、限位器以及指示裝置、儀表裝置、報警裝置失效等。3.3環境因素。不良的操作環境,如作業區光線昏暗、地面濕滑、作業場地狹窄、作業場地雜亂等不良環境因素也會導致筑路機械發生傷害事故。3.4管理因素管理的缺陷是發生事故的間接原因。主要有: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責任制度、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有章不循,獎懲不兌現,安全管理混亂;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施工方案、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方面存在問題,勞動組織不合理;沒制定事故應急預案,缺乏應急處置能力;沒認真開展機械設備安全專項檢查,對安全隱患整改不力。
4預防對策
4.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細化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制度、維修與保養制度、操作人員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及考核制度、交接班等制度,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責任體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保障,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重要手段[3]。4.2強化安全培訓、提升安全素質。加強安全培訓,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源頭性、根本性舉措,是提高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教育培訓應有計劃、對象、方式、內容及效果評價,利用安全培訓與專業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經常培訓相結合,每年有計劃針對管理人員、機械操作員、維修工及其他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應急救援知識、案例警示教育及專業技能培訓等,并輔以及時的安全活動,例如: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事故應急演練、安全操作技能大比武、應知應會考試等活動,創新培訓方式,強化培訓效果,以增加其安全生產意識和提升崗位安全操作技能,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質的轉變。4.3強化機械設備從選型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管理,保障施工安全。強化機械安全管理,是消除設備不安全狀態的根本措施,是確保安全生產的物質基礎。(1)嚴把機械設備選型購置、租賃關,機械選型購置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經濟性、適用性,嚴禁購置無生產(制造)許可證、無產品合格證、無監督檢驗證明(特種設備)、無使用說明書的機械產品;項目部嚴禁租賃報廢、淘汰、拼裝及證照、手續不全的機械車輛。(2)嚴格機械設備進場驗收關。施工及監理單位嚴格執行大型機械設備進場驗收制度,凡是不滿足驗收標準的機械設備嚴禁進入施工現場。(3)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制度。機械使用應貫徹“管用結合、人機固定”的原則,實行定人、定機、定崗的崗位責任制。操作人員身體健康、無職業禁忌癥,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作業中必須嚴格執行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本機的安全操作規程,多班作業的必須執行交接班制度。項目部依據工程量和施工進度,編制合理的機械使用計劃和進、退場計劃,優化施工方案,確保機械正常運轉。(4)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制度。機械維修保養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視情維修、強制保養”的原則,做好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是消除機械故障和隱患,保證其長期安全、穩定運轉的基本條件。4.4降低不良環境因素對機械施工安全的影響。(1)加大安全投入。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降低作業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增加夜間施工照明燈具和反光安全標志及采用灑水噴淋、土方覆蓋等形式降低光線昏暗和揚塵對視線的不利影響;(2)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交底實施作業,大雨、大雪、大霧及六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時,停止一切露天施工作業,并落實設備防雷、防溜車、防傾覆等措施;在狹窄的作業場所要指定專人監護。4.5加大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安全檢查是及時發現危險、有害因素,消除事故隱患的主要措施,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項目部要定期開展機械設備安全專項檢查,安全員、設備員堅持日巡查、日排查制度,及時糾正人員的“三違”行為,及時消除設備故障與隱患,確保機械設備安全作業。
5結語
安全生產,警鐘長鳴,為了防止筑路機械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我們將結合事故傷害類型,針對易造成事故的“四大因素”,對筑路機械在施工運用中的風險源進行逐一排查、辨識、分析,制定風險源預防控制措施,構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把隱患消滅在事故之前,保障筑路機械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務。
作者:陳書利 單位:石家莊市公路橋梁建設集團第二公路工程處
參考文獻:
[1]李偉華.筑路機械保養與機械故障的預防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7):185-186.
[2]李華.筑路機械故障產生的原因及保養措施[J].交通世界,2017(z1):210-211.
[3]齊海軍.筑路機械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與思考[J].汽車維修,2014(9):2-3.
- 上一篇:淺談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
- 下一篇:公路工程管理與質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