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常見問題及措施探討

時間:2022-08-21 10:57:22

導語:建筑結構常見問題及措施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結構常見問題及措施探討

一、結施圖與建施圖的實際尺寸矛盾及解決方法

1.筏板底板防水問題

結施圖把100mm厚的素混凝土墊層作為筏板底,實際上建施圖是70mm厚的筏板底防水層,具體是20mm厚砂漿找平層為墊層,加SBS防水卷材4mm厚,保護層為50mm厚C20細石混凝土的筏板底板。明顯看出,結施圖與建施圖差別較大。解決方法是筏板底標高不變,以結施圖板底標高為準。建施圖做法以筏板底部為準,必須做防水層,下降一個防水層做法厚度作為墊層底標高。

2.軸線定位問題

結施基礎圖中柱軸線偶爾出現偏移不一致、居中的問題,柱、梁、墻體三體軸線不一致,軸線定位影響施工。解決方法是外墻到外立面的部分以建施圖為準,內墻依據結構圖參考處理,最終解釋權以設計單位的文件確認為準。

3.外窗高度問題

建施立面圖設計時,沒有考慮建筑面層的厚度和建筑層高面層之間的高差。實際施工現場外窗窗臺頂到梁底的高差與建施立面圖標注的外窗高度少。解決方法是以實際施工現場窗臺高度為準,把外窗相應高度變小。

4.樓梯間寬度問題

結施圖與建施圖還存在,樓梯間縱向梁間距離、縱向墻間距離不一致。解決方法是樓梯間尺寸以建施圖為準,相應調整結施圖。

5.標注問題

建施圖經常出現無定位尺寸墻體的情況,在結施圖梁沒有集中標注或原位標注。解決方法是應對照結施圖和建施圖,綜合確定標注問題。

6.頂層層高問題

結施圖與建施圖比較一致是屋面標高,建施圖的建筑面層層高一致,但結施圖頂層層高比標準層多一個建筑面層厚度。解決方法一般采用:(1)以結施圖頂層層高為準,保持窗臺高度,相應加大外窗高度;(2)把頂層層高與標準層層高一致,以建施圖為準。

7.廚房、衛生間墻與梁位置問題

一些住宅廚房,衛生間的結構梁與墻體不能連接,影響整體的美觀。原因是一般先設計建施圖再設計結施圖,而且是小跨度、小截面梁的結構梁。施工前發現問題可以解決,方法是是調整建施圖參照結構梁特點,盡量使墻體在結構梁上。主體施工完后,砌體施工前發現的解決方法是調整平移墻體,盡量使墻體連接結構梁,或是減少墻體與結構的美觀影響。

二、結構設計的缺陷與解決方法

1.地下室樓梯間頂板

剪刀型樓梯常應用高層建筑,樓梯間有相反方向的兩個上下樓梯。只有一個樓梯通往地下室,地下室的樓梯處無頂板,也就是地面無樓層板。解決方法是樓梯間補板分隔,也是考慮到消防分區要求。

2.樓梯起始位置

之字型樓梯一般有兩坡和三坡,兩坡樓梯上下位置保持固定方位。但是三坡樓梯上下位置是變動方位,相鄰兩層樓梯位于樓梯間起始位置是對角,因此存在一層平面樓梯口起始位置和地下室樓梯不配套的情況。解決方法是固定一層平面樓梯口位置,調整地下室樓梯起始位置。

3.地下車庫連通口凈高

當主樓地下室與地下車庫相連時,連通口頂板底標高高于主體結構梁。在梁上無法預留大量孔洞,就會影響管網工程安裝施工。解決方法是把梁上翻,梁的截面尺寸不變,標注配筋值固定。或調整鋼筋,梁截面尺寸變,使梁底標高和頂板底標高相同。

4.地下室豎向與水平位置

依照國家標準對外墻水平鋼筋排布構造的要求,結施圖標注地下室剪力墻鋼筋只有配筋,沒有剪力墻鋼筋位置關系。結構設計要求地下室外墻的作用作為擋土墻,外墻鋼筋做法施工的要求為水平鋼筋位置內外側是豎向鋼筋。

5.集水坑非密閉范圍

集水坑主要位于主樓地下室,地下室主體筏板設計圖紙,集水坑的位置設計在非人防部分連通,往往忽略了集水坑的作用。解決辦法是設置獨立集水坑的位置,斷開非人防部分,調整管道路徑。

6.共用空調板共用

建施圖設計空調板,常幾家共用一個空調板。往往空調板不在公共位置上,位置在一戶的窗或陽臺上。解決方法是相應增加空調板在用戶窗口的位置,相應調整空調板大小。

7.梁寬度

結施圖設計令剪力墻頂部梁寬比墻的厚度少。解決方法是主筋固定,相應調整箍筋大小,使梁寬度與該處剪力墻同厚。

8.樓梯間隔墻構造柱

建施圖設計樓梯間普遍設置防火隔墻,墻體厚度為100mm。防火隔墻是后砌墻時,兩端要設構造柱。往往常漏隔墻構造柱,在使用過程中國,隔墻兩端由于沒有構造柱,質量和安全存在隱患。解決方法是增設隔墻兩端構造柱,配筋為主筋412,箍筋6@200,間距為200mm,截面寬度與墻同厚。

9.輕鋼雨蓬固定

建施圖設計輕鋼雨蓬設計多在商鋪、住宅或辦公樓的主出入口。結施圖設計輕鋼雨蓬與墻體連接處,用素混凝土或砌體,直接把雨蓬根部與后砌墻體連接。雨蓬無具體做法,重量沒有支撐承受力。解決方法是增設暗梁在雨蓬與墻體連接處,配筋大小具體由雨蓬重量決定。

三、控制建筑結構設計的措施

1.遵循建筑結構設計的規范和要求

(1)繪制平面結構圖時,要根據相關建筑抗震的設計規范建筑地點處于抗震設防烈度為7°以上(含7°)時,輸入軟件建模計算。那么建筑地點位于6°抗震設防烈度的時候,可以需要或不需要考慮運用結構設計軟件進行建模。可以直接設計,注意設計過程整體受壓和局部受壓的問題并要符合相關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如果采用軟件建模,就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2)坡面結構設計,設置梁板折角鋼筋需要繪制有大樣示意圖。設計人員在繪圖和設計要熟悉建筑結構,具有空間思維,正確的理解建筑圖紙,使施工人員能按照設計圖紙完成。(3)完成建筑詳圖的繪制大樣詳圖的繪制設計工作,應盡量使結構的受力更加合理繪制。(4)在設計基礎圖時,注意所配內筋要適合最小配筋率,混凝土標號與結構耐久性相符合。條基交接處的鋼筋,應布置配有詳圖或標準圖。不重復使用條基交叉部位的基底面積,基礎的寬度應注意調整。構造柱定位不明確的要給予準確的定位。

2.控制建筑結構設計三步驟

本文對常見的土建結構設計問題作了探討。為完善和避免結構設計出現缺陷,需要從三個階段控制結構設計。(1)設計階段認真審核建筑、結構兩個專業的圖紙,結合現場實地,利用現代化手段完善圖紙,使交付建設單位之前,能夠有效解決問題。(2)施工前,會審圖紙的方法,召集建設、監理、施工三方會審圖紙。從各自角度對工程圖紙提出修改意見,再整理修改不足部分。(3)施工過程中,邊施工邊修改尺寸、構造、結構的缺陷,施工和設計專業配合整改,最后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核定單。設計單位也要出具設計變更,使結構設計更加完善。四、結語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診斷建筑物的“解剖圖”,如果出現問題則是涉及到建筑安全應用的大事。因此設計人員嚴格遵照設計規范標準,并具有靈活創新的思維,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只有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才能確保建筑質量。因此,對常見建筑結構設計的問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于建筑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文作者:李菁工作單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博維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