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時間:2022-11-21 10:20:57
導語:建筑材料教學模式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材料》課程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基礎課。本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習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結構設計專業課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并為今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能夠合理選擇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礎。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建筑材料的性質與應用的基本知識和必要的基本理論,并獲得主要建筑材料試驗的基本技能訓練。本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探究建筑材料和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從而為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提出理論依據。
建筑材料及其分類,建筑材料發展概況,建筑材料產品及其應用的技術標準,對建筑材料課程和工作構成的教育聯合形式,需要結合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來進行,也就是說,對于高職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應該進行有機的把握,提出和運用多位一體的育人發展模式。面向基地、實習教學、以科研為導向,將招生工作和就業工作相結合,用全方位的關注和教育模式的指導之下,將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想法,深入到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改革之中,可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提升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水平。
1.《建筑材料》課程的目標和定位
對于該課程的目標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課程架構建設之初,課程目標和定位就決定了后續課程的改革和實施過程。為了能夠讓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事半功倍,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確定課程目標和課程定位與最終就業之間的關系。由于在《建筑材料》課程的設計過程中,課程改革的目標和定位不能與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就業目標相脫節,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社會、行業、企業直接的培養目標建立在深化產業調研的基礎之上,將與眾不同的課程體系的性質、特點和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課程內容的結合更加深入,是課程的建設目標和定位。同時在進行《建筑材料》課程的實際設計過程中,對于本身的企業生產過程、崗位工作管理、崗位工作職責、技術要求指標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總體上來說,《建筑材料》本身的理論課程很多,但是這是由于其不能脫離專業的課堂使得任何一門選修課都是在專業課程體系之外的應用,也就是說,對于課程的目標和定位不能太過偏離于《建筑材料》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明確該課程在整體課程學習體系之中的性質和作用,了解課程在實踐應用技能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具體高度,是進行課程實踐應用的必要一步。
2.《建筑材料》課程的具體內容要求
從本課程的目的及任務出發,課程內容著重于材料的性質和應用,對這兩方面內容提出如下要求:(1)在材料性質方面:掌握材料的組成、性質及技術要求;了解材料組成及結構對材料性質的影響;了解外界因素對材料性質的影響;了解各主要性質間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主要建筑材料的試驗方法。(2)在材料應用方面:根據工程要求能夠合理地選用材料;熟悉有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點;學會混凝土坍落度等實驗實踐操作。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質、無機膠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漿、墻體材料、建筑鋼材、防水材料、常用建筑裝飾材料等的特性,并活學活用。
3.結合《建筑材料》課程的工作過程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使用整體設計的方法,將企業對應的課程和工作崗位以及實際需要的整合履行緊密相關,以生產配套能力為主線,以整個的項目為工作載體,在這個具體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建筑材料》課程體系的了解,讓學員能夠真正在企業真實的環境里,此工作室和平臺實施項目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將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學習方法。在校企聯合方面,建立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的委托培訓機制,特別是在高等職業學校的教育過程中,為社會建筑領域提供大量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有效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的課程是為了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才著力于課程的改革和改造,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技術素養。在《建筑材料》在學習和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也一樣,必須要發揮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教師結合項目案例吸取經驗,從而為《建筑材料》的未來發展打下運用基礎。
作者:陳志綿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包亞男.建筑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三位一體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09):88-89.
[2]商艷.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模式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144-145.
- 上一篇:建筑材料碳排放管理研究
- 下一篇:高職軟件技術目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