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場挑戰與機遇論文
時間:2022-08-04 03:10:00
導語:建筑市場挑戰與機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正處于建設快速發展時期,近年來投資建設了一大批舉世矚目的特大型建設項目。已投入運營的,如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航天器試驗裝配及發射系統、西氣東輸、上海磁懸浮軌道工程等。正在建設的,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潤揚和蘇通長江大橋、中海殼牌石化工程、國家大劇院、奧運場館等項目。這些項目的開發建設,都帶動了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項目,包括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環境改造、城市商業中心、住宅建設等,還有衛星城開發、小城鎮建設等等,使中國的建筑市場發展迅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3年,中國建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7%;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完成建筑業增加值8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GDP比重為7%;完成竣工產值1.5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房屋施工面積26.35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2%;對外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138.4億美元。有40個國內建筑進入2002年國際承包商排名225強。浙江省建筑業總產值2973.65億元,江蘇省2560.23億元,廣東、山東、四川、北京、上海、遼寧等省市超過1000億元,均創新高。
2003年建筑企業改革發展態勢良好。浙江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成為我國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建筑企業。吉林省建筑設計院和上海市勘察院進行了規范的公司制改造,成為全國省級建筑設計院和勘察院中第一個建立企業制度的大院。北京鋼鐵設計院2003年新簽建設項目總承包合同額35.6億元。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與美國柏克德(Bechtel)和福斯特惠勒(FosterWheeler)公司合資成立項目管理公司,承擔了投資40億美元的中海殼牌石化工程的項目管理。
中國建筑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2003年報請全國人大同意修改《建筑法》,實施了《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了國家標準《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頒發了《施工招標投標辦法》、《勘察設計招標投標辦法》、《質量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不良記錄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建筑業企業管理規定中有關資質管理的實施辦法》,印發了“有形建筑市場”、“施工專業分包”和“施工勞務分包”三個示范合同文本,啟動一批涉及建設項目決策、村鎮規劃編制、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建設項目管理、企業質量安全管理等新標準的編制工作。個人執業注冊制度有了新的進展,繼實施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后,電器、設備、巖土、化工、港口等專業注冊工程師已經開始了、考核工作,正在做實施執業制度前的準備。同時,為加強施工階段有關人員的責任,還建立了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印發了《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試實施辦法》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核認定辦法》及有關實施細則。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取得初步成效,建筑市場開放程度明顯提高,有形建筑市場進一步規范,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取得階段性成果,建筑市場秩序有了較大好轉。
二、中國建筑市場發展的形勢
隨著中國步入全面建設小康的歷史進程,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中國建筑市場將迎來令人樂觀的發展前景。今后20年,我國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中國建筑市場將面臨歷史上重要的發展機遇。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基地改造發展戰略的實施、投融資體制和公用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等,都為建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隨著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復雜,對建筑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加入WTO后建筑業3年過渡期、設計咨詢業5年過渡期即將先后結束,國外著名建筑企業包括一些設計咨詢公司也將進入我國市場。受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建筑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動性、積極性日趨增強。可以預見,中國建筑市場主體之間將出現新一輪結構調整,建筑市場將呈現出新的競爭格局。
三、完善政府監管職能,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近年來,中國建設主管部門為了推動建筑業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斷健全建設領域法規制度,培育建筑市場機制,健全完善建筑市場體系。今后一段時期,我們還要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深化建筑管理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建筑市場環境。正在進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依法行使政府的建筑市場監管職能。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一方面,減少政府的行政審批事務,放開對市場準入的限制,加快改革那些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決把行政審批減下來,集中精力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更多力量放在研究市場發展的“大事”上,更好地對建筑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行政許可法》將于今年7月1日將開始實施,促使政府部門的各項審批管理必須上升到依法行政的高度。目前,各級建設主管部門正在按照行政許可的規定,重新審視現行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審批項目,做到執法有依據、行為有規范、權力有制約,依法行使建設主管部門的建筑市場監管職能,保證建筑市場規則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的競爭秩序。對于那些分割市場、不利于建筑企業做大做強的限制,以及可以通過市場競爭解決卻還在沿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制度,該弱化的要弱化,該廢止的要堅決予以廢止。對于繼續保留或新設立的行政許可項目,要完善審批程序、明確審批權力和責任,健全過錯追究制度和評議考核制度,使各項法規制度既能起到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制約各方主體行為的效果,也能發揮保障建筑市場公平競爭、促進建筑市場健康發展的作用。我們將通過貫徹《行政許可法》,適度地調整好建設領域的行政審批制度,使建設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能轉變到按照法規的要求進行建筑市場監管上來。
二是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法規體系。
自1997年11月《建筑法》頒布以來,國務院、地方政府和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以《建筑法》及有關法律為母法的法規制度,包括《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以及相關的地方、部門規章,構建了工程建設法規體系的基本框架。2003年,根據建筑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建筑法》實施以來的有關情況,全國人大決定修改《建筑法》,從工程建設活動客觀和主義市場的要求出發,在調整范圍、監督管理體制、工程承發包、拖欠工程款、工程風險保障、公共健康安全、建筑環境質量、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補充和調整。以此為契機,建設部已經組織了專門的工作班子,對《建筑法》及其有關的法規制度開展修改,對現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規范進行修訂完善。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加快我國房屋建筑技術法規的研究和編制,將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向法制化建設推進。通過對我國工程建設法律法規框架體系的修改完善,使工程建設有關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更加適應我國加入WTO后建筑市場對外開放的形勢,更加符合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包括投資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中介機構等)改革產權制度、建立企業制度、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更多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需要。
三是深化建筑管理體制改革。
與市場經濟接軌,政府的管理必須公平、高效,維護市場秩序。根據建筑市場的特點,建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和有關的市場規則,加快工程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擔保、保險等手段的,在更大程度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合理流動,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
對現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企業資質標準,將根據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建筑企業深化改革的形勢,進行修改調整,進一步放開市場。特別是對大家反映較多的施工專業類型劃分過細、勞務分包企業過少、專業設計事務所的設立、工程咨詢業的發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企業的培育等,我們將根據現階段我國建筑市場發育水平和建筑企業生產能力等狀況,取消各種限制性規定和歧視性政策。對實施的一些建筑市場監管制度,如招標投標(包括勘察、設計、施工招投標)、施工許可、施工圖審查(包括超限高層建筑抗震審查)、質量監督、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備案、安全生產許可等,將按照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體系的目標,進行調整、修改、補充、完善。有形建筑市場作為招投標的服務場所,將加快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的步伐,為企業提供快捷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務。對政府投資工程的建設管理,實行權責明確,制約有效,專業化、社會化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等國際通行的項目實施方式。
今年,我們還將加快建立健全以不良行為記錄和失信懲戒為主要的工程建設信用體系,把建筑企業在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市場競爭、工資支付、勞動保障等方面的不良行為和處罰記錄在案,并在等媒體上進行公示,促進市場主體守信經營。同時,對這幾年來推行的以業主支付擔保和承包商履約擔保為主要內容的工程擔保制度,要加大推行力度,提倡工程建設各有關方面投保建筑工程險、安裝工程險、工程質量保證險、執業責任險等。
四是完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
人才的合理競爭和流動,是規范的建筑市場競爭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我們啟動了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核認定工作,目前正在會同人事部完成建造師考核大綱的審定,進行全國統一。與此同時,我部要組織人員研究起草《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在時機成熟時,將陸續開展勘察設計注冊機械、土木(水利水電)、冶金、環保、礦業/礦物、石油工程師等執業制度的啟動工作。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有關承諾,積極開展與各國和有關地區的執業資格互認。最近我們正在進行與香港地區開展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的資格互認工作,關于中國一級注冊建筑師與香港建筑師學會會員資格互認工作已經完成,有關文件已經頒布。
五是引導建筑業結構調整。
目前,我國建筑業結構調整進入了新的階段,已經由政府主導型轉向了市場主導型,建筑企業在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下一步的重點是加強政策引導,指導建筑企業深化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創新、管理創新和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創新,提高建筑企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重點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建筑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帶動建筑業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別是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制定鼓勵建筑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和擴大勞務輸出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國建筑企業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今年建設主管部門擬研究起草《關于繼續深化建筑業改革的若干意見》,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優化配置資源,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要發展勞務企業,繼續構建金字塔型的產業組織結構。提高勞務人員的素質是提升建筑市場水平的重要方面,今年中國政府撥款5億元用于建筑業農民工的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產水平。
四、深化企業改革,提高競爭力
我國正在朝著化、信息化社會邁進,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即將結束,使建筑企業面臨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加快改變管理粗放、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的局面,通過改革創新轉變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競爭力。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還不平衡,大城市與小城鎮、東部與西部還存在相當大的區域差異,再加上投資主體多元化導致利益主體多元化,使國內建筑市場的需求結構、需求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建筑企業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發展戰略時,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市場的變化,以改革產權制度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契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轉變企業的生產經營機制和資源優化配置方式,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要積極落實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規劃,加快企業信息技術的改造和技術進步,轉變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
- 上一篇:世紀末建筑史研究論文
- 下一篇:古代建筑保護與利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