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設計模式分析

時間:2022-04-22 08:36:52

導語:綠色建筑設計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建筑設計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和反思國內現有的綠色建筑設計模式,指出咨詢綠色設計專家的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基于綠色建筑的價值內涵,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及國內一般設計單位的現有設計流程,試圖對綠色建筑設計模式進行新的探索,以期使我國的綠色建筑事業走上良性規范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綠色建筑;模式;流程;專業

1前言

從20世紀90年代初綠色建筑思想傳入國內,到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以及最新版(2014年版)綠建標準(GB/T50378—2014)的頒布實施,我國正在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伴隨著研究綠色建筑并進行實踐的越來越多,對現有綠色建筑設計模式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綠色建筑在國內的發展不那么盡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和反思綠色建筑現有設計模式的基礎上,試圖對綠色建筑設計模式進行新的探索,為綠色建筑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

2國內現有綠色建筑設計模式淺談

當前,我國建筑項目的設計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前期策劃、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最后向項目業主提交建筑圖紙,進行跟蹤服務、施工監理和驗收。大多數設計單位的主體設計團隊包括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5個專業。其中,建筑專業要控制項目設計的全過程,特別是在前期的策劃、設計階段,而結構、設備專業在前期設計工作中較少介入,其工作重點是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提供本專業的最佳方案,在各專業出現沖突、矛盾時協商解決辦法。現有的綠色建筑設計模式是以上述傳統的設計流程及專業配合方式為基礎,加入綠色建筑設計專家(咨詢團隊)來與主體設計團隊合作,指導各個專業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及申報工作。在具體操作中,綠色設計專家(咨詢團隊)除了完成評估申報的一系列文件外,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據評價標準及項目情況,構建達到預定星級的技術條款目錄,并反饋給設計單位,要求各個設計專業進行“符合性”設計。在這一過程中,綠色設計專家處于主導地位,而傳統的設計團隊則依賴于綠色專家進行相關設計。

3對國內綠色建筑發展現狀的反思

我國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綠色建筑設計模式呢?因為拿到綠色建筑的評價標識,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準備一系列的文件,進行復雜的計算和模擬,遠遠超出現在中國常規設計的水平,一般的設計人員不具備這個能力,而且由于中國慣有的設計低收費,已經超負荷工作的設計人員對完成這些工作缺乏基本的主動性。所以造成,綠色設計專家(咨詢團隊)指導設計單位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及申報工作的現狀。在《綠色建筑設計模式芻議》①一文中,作者對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反思:現有的評價體系是否能真正體現綠色建筑的價值內涵?現有的設計模式能否使綠色建筑健康持續的發展?本文作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歸納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反思。綠色建筑本是一種價值傾向,是以可持續的態度應對當前建筑的發展。國內現有的評價標準是以符合條款多少的方式來決定建筑的的綠色程度,這在某些狀況下是有失偏頗的。建筑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考慮地域、場地、造型、技術、成本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經常會出現優秀的設計案例因為與某些控制性條款相違背而得不到綠色認證的狀況。(2)對現有綠色建筑設計模式的反思。在“綠色建筑咨詢”的設計模式下,設計單位并沒有深入理解綠色建筑的價值內涵,只是機械地聽命于綠色建筑專家,各個設計專業對自己的職能和努力方向不清晰。對綠色建筑咨詢團隊的依賴,大大降低了他們對綠色建筑的熱情和學習綠色建筑的自主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和發展極為不利。

4綠色建筑設計新模式探索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對綠色建筑目前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反思,并在實踐中探索綠色建筑設計的新思路。筆者試圖以一個普通的設計單位為出發點,依托原有的設計流程,明確各專業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的職能,并進行相關的技能學習和培訓,在此基礎之上探索一個簡潔明快的設計模式,以期使大多數設計單位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主動權。

4.1發揮現有設計流程的功用

前文已經對國內現有的設計流程及專業配合方式進行了說明,這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建立起來的科學合理且符合國情的工作模式。在探索綠色建筑設計新模式的道路上,無需對現有設計流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而是要充分發揮其功用,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和補充。

4.2各設計專業職能明確

設計單位各專業工種要加強綠色建筑的相關規范、知識、技能的提升,掌握相關軟件及操作方法,明確各專業在綠色建筑設計各環節中的職責,做到各司其職。在不改動現有設計體系的條件下,去除“綠色專家”這一角色,而將其職責收入建筑、結構、設備等各個具體專業中。這是新設計模式探索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不能只是口頭功夫,需要各設計專業付出艱辛的努力。各專業的職責可參考表1所示。

4.3新模式探索

在結合現有的設計流程及各專業職能明確的基礎之上,對綠色建筑設計的新模式進行探索,此模式主要包括設計流程和專業配合兩個方面(圖1),二者之間是循環往復、彼此促進的關系。

4.3.1設計流程

本文提出的綠色建筑設計流程是在傳統流程的基礎上,加入綠色設計的環節,并將其統一在一個流程中。首先要確定綠色設計目標(綠色星級標準),建筑專業根據前期策劃和業主訴求來進行初步方案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模擬評估,評估結果和預定的綠色設計目標相比較,一般會出現某些差值(室內環境舒適度、節能減排程度等),此時引入設備專業,根據此差值大小來決定水、電、暖加強程度的強弱。經過這第一輪建筑專業與設備專業的協調、反饋,進行方案的調整,得到優化方案;在此基礎上,建筑、結構、設備專業進行第二輪的協調、反饋,進一步對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并再次與設定的綠色設計目標進行比對,若能達到要求,便進行施工圖設計,使方案落地;若仍未達到要求,則需要進行下一輪或更多輪的方案優化調整(大型項目往往如此)。此流程與傳統流程相比,各專業之間的協調、反饋次數明顯增多,而這也體現了綠色建筑設計的價值內涵。

4.3.2專業配合

由上述的設計流程可知,建筑專業在綠色建筑設計中依然起著主導的作用,但結構、設備等專業的工程師能夠介入策劃、方案等表1-專業職能表專業建筑結構設備水暖電職能充分考慮氣候、環境、場地條件等因素,優化總平布置、平立剖設計;加強對各種材料的掌握;研究建筑的形式、細部構造等被動式節能;.....加強對建筑專業、設備專業的支持;加強對幕墻結構、鋼結構、薄膜結構等新型結構的掌握.....優化豎向設計;雨水、廢水利用;中水利用;水循環系統;.....被動式采暖和制冷技術;充分利用高溫太陽能、地熱、風能、生物能、生物沼氣等;.....根據照度計算確定最優光源;高效節能的供配電系統;.....圖1-新模式探索(作者自繪)設計前期階段,及時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尤其是設備專業的重要性被明顯加強。此流程下的項目團隊是一個有機整體,人人各司其職,不需借助綠色咨詢團隊就能很好的掌控綠色設計的全過程。

5結語

本文提出的綠色建筑設計模式是否科學合理,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的證明。希望設計單位擺脫綠色建筑設計咨詢的現狀,當每一個建筑師、結構師、設備師都在做因地制宜的“綠色”努力時,綠色建筑設計便不再“特殊化”,而變成一種“常態”的設計。

作者:尚立國 擺茹月 單位:鄭州大學建筑學院

參考文獻:

[1]焦艦.綠色建筑設計模式芻議[J].城市空間設計,2015,(4):18-19.

[2]馬末妍.基于LEED標準的綠色建筑設計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0.

[3]付曉惠.綠色建筑整合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4]邢明泉.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建筑設計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5]夏海山,姚剛.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性評價導控模式[J].華中建筑,2007,(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