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規劃和設計解析
時間:2022-02-02 08:38:49
導語:建筑學規劃和設計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面分析了建筑學中的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從對二者具體內容的概述入手,比較二者的差異與側重點,最后再對二者的協同發展做出具體論述,希望通過分析,可以讓我國城市化建設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建筑規劃,建筑設計,城市規劃
如今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新目標,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因此發生了較大改變,不再滿足于溫飽問題,更是將關注點放在了住房的整體舒適度與外觀方面。故而要想跟上時展的腳步,建筑工程方面必須隨之變革,從建筑學的設計與規劃方面入手,革新傳統設計模式,以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進步。
1簡要概述建筑學中的規劃與設計
在建筑學中,建筑規劃就是從建筑物的整體造型入手,以科學專業的手段完善建筑功能性,提升住房價值。即當建筑工程師開始規劃空間時,需要圍繞住宅空間利用率為規劃核心。另外,在規劃建筑空間時,還要注意綜合建筑物的實際外觀情況及建筑物的占地大小,合理設置建筑物功能,以提升設計的實用性。而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則是在整體規劃的大方向上,做到更加細致美觀,如果說建筑的整體規劃是為了凸顯住宅的實用價值,那么建筑設計則更加追求建筑物的美觀藝術性,讓設計師結合空間環境規劃,利用專業技術將建筑結構與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
2具體分析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內在關系
為了完善建筑設計,必須先從建筑的整體規劃入手,可以說建筑規劃就是建筑設計的根基,建筑設計必須以建筑規劃為發展核心,讓建筑設計更具個人特色與建筑美感。現代城市規劃需要建筑規劃的元素積累,而建筑設計則需要建筑規劃指引方向,二者具有相輔相成,互為利用的關系。要想做好建筑設計工作,設計師必須要有專業的設計眼光,與前衛的審美敏感度,所以說建筑設計更具個人色彩,但如果一味的追求設計新鮮感與美觀度,對于建筑物的整體功能性來說則略顯不專業,此時需要建筑規劃起到輔正約束作用,讓建筑設計在滿足用戶對室內美觀性的基礎上,根據功能特性,彰顯出建筑實用性特色。再者,如果一項建筑設計沒有建筑規劃的加入,那么整體設計會偏離既定方案,缺少建筑規范性,不僅無法滿足住戶對住房的要求,而且在建筑質量方面也會出現問題,最終增大設計成本,為建筑單位以及用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此外,一項建筑規劃如果缺少完善的設計輔助,也將缺乏功能特性。只有在建筑規劃中加入建筑設計,才能讓建筑功能更加完備,符合專業需求。也就是說建筑規劃更多的關注工程成本投入與建筑技術方面的管理與設置,其主要負責管理建筑物的外觀造型,使建筑物更加凸顯主題,而加入建筑設計,則其主要強調設計師的主觀能動性,盡顯設計師的專業設計思維,在滿足建筑物的功能性前提下,追求藝術美感,讓二者相互協調,互相平衡。
3分析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具體差異
3.1設計理念的差異。建筑設計實際上就是規劃建筑目標的過程,設計流程富于變化,因此其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而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則有很大不同,它從建筑物設計開始就必須計劃好多方面的銜接問題,它也是城市的基本建筑的關系的建立和處理、綜合和協調的基本過程。3.2設計規劃難度系數的差異。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時,主要發揮設計師對于空間與平面的主觀想象力,即建筑設計師只要做好設計的宏觀藍圖即可,對于具體空間布局及平面規劃無需多加思考,建筑設計更加偏向于設計思維的考量。但對于城市建筑規劃的設計師來說,不僅要求其具有對空間事物靈活的想象力,還需要其具有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根據空間規劃發揮想象力,不僅在具體細節處做好設計規劃,在建筑全局方面也需具備統籌規劃的能力。所以從整體上來說,建筑規劃要比建筑設計的難度系數更高。現如今隨著我國多領域的不斷改革優化,建筑領域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目前的城市建筑規劃與設計,不僅需要涵蓋從前對于建筑物的簡要布置,更需要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對建筑物的功能性及其周邊的環境進行設計與完善。為了達到新階段的全新要求,建筑領域需要更加專業的建筑設計師完成城市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工作,而且為了讓城市建筑規劃做到盡善盡美,最終獲得居民的認可并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各類型的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均應由相應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完成。3.3最終目標的差異。建筑設計主要是以開發商規劃的建筑目標以及其對建筑的要求為基礎,設計人員合理應用專業知識并將當地的環境和風俗融入到設計之中,最終設計出能夠滿足建筑設計預期目標的方案。所以建筑設計是一種以目標為前提的設計行為,而城市規劃設計中則沒有十分明確的標準及要求。城市規劃與設計不單單是按照設計的要求去找合理的答案,而是要我們自己提出不同的想法,進行專業具體的設計,即要把城市的規劃與設計作為我們對建筑物設計的首要目標。
4完善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相應策略
4.1建筑物的具體形式與體量的研究。由于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人口大國,具有較大的人口基數,故而在開展建筑設計時,也應將人口問題考慮其中。雖然我國地域遼闊,但是由于人口眾多,所以人均占地面積其實較少,為了節約更多的空間,讓城市規劃根據美觀特性,建筑設計師需要最大程度的增大建筑物的空間利用率,即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出集功能性與美觀性于一體的建筑。因此建筑設計師的設計難度大大增加,這里以從前的建筑設計為例,從前的居民住宅模式多為七層建筑結構,但如今城市人口激增,為了節省更多的空間,建筑師逐漸開始規劃高層建筑,該規劃力求增大土地利用率,既滿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又符合當今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觀念,見圖1。圖1集功能性與美觀性于一體的建筑4.2注重自然元素的合理開發與保護。現如今,城市化進程日漸深入,隨之而來的就是環境污染問題,誠然,現代化的住宅設計滿足了城市發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卻也破壞了自然原有的平衡,當前最大的矛盾就是如何協調建筑規劃與自然環境間的關系,做到二者的協同發展。只有自然環境得到應有的保護,才能促進建筑規劃與設計的長久發展。故而在建筑規劃與設計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不得過度開發,要在利用的同時注重合理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綜合價值,建設出符合自然平衡發展的經濟性住宅。4.3建筑設計需要圍繞城市規劃為核心。當前我國城市進入現代化發展新階段,其規模逐漸擴大,這就加大了建筑規劃的難度系數。如果在建筑設計時只考慮住宅的整體建設,而忽略了對其周邊環境的合理規劃,那么將破壞城市規劃的平衡穩定,使住宅的整體造型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既不符合居民對住房舒適度的要求,也打破了住宅與環境的平衡,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戰略目標。基于此,在開展建筑設計時,需要全面掌握城市規劃基本要求,做到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讓建筑物的整體造型既符合專業功能性要求,也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符合城市規劃主題,進而完成傳統城市向現代化城市邁進的發展目標。4.4加強城市規劃的生態設計。規劃設計師應注重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1)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城市生態系統結構,建立大局意識,提高城市規劃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在保證城市環境的同時也應提高城市規劃的經濟效益。2)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城市環境容量。環境容量主要是指環境開發利用的最大限度,其主要由人口容量、土地容量、交通容量和綠化容量等構成,因此在環境容量控制中也應緊抓上述指標。3)在保證城市環境與經濟建設質量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城市生態結構,進而科學配置城市、郊區和鄉村的區劃及功能。4)還要注重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生態規劃要將城市放在特定的區域中,從大的背景出發,設計出人工化環境并在區域內進行布局和利用,且規劃要有全盤統籌的眼光,以此來保障生態穩定,追求最大效益。
5結語
在現代化城市建設期間,要注意合理協調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關系,做到二者的相輔相成,互相利用,既要在住宅設計方面符合專業設計標準,又要滿足城市規劃主題要求,進而全面完善城市化建設,推動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新鋒,徐明,陸誌怡.建筑學中規劃和設計問題的探討[J].科學技術創新,2016(4):78.
[2]楊任旭.淺析現代智能建筑規劃設計[J].知識經濟,2009(4):46-47.
[3]周玉榮.淺論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內江科技,2009(1):39.
[4]杜美忠.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81-82.
作者:王斌斌 單位: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
- 上一篇:校園虛擬卡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