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在園林景觀的應用
時間:2022-01-13 09:11:41
導語:建筑設計在園林景觀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以植被作狀點,園林景觀是有意識地對自然風景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結合園林疊山理水、植物配置等設計手段使之與周圍的景觀融為一體,共同構成賞心悅目的景觀。其建筑既要符合園林景觀在造景方面的要求,又要符合建筑的日常使用的需求,通過密切結合園林的各種環境要素,使其成為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園林景觀中建筑設計的特點及特征、園林建筑的功能、設計技巧及設計理念等方面的探討,闡述了建筑設計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關鍵詞:園林建筑設計;園林景觀;功能;技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也隨之提高。美麗鄉村和園林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發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園林建筑設計是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在園林景觀中所體現的作用尤為重要。
1園林景觀建筑
園林景觀建筑作為構成園林景觀的一個重要風景要素,在充分滿足游客觀景及休憩功能的同時,其本體也構成了整體景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建筑設計還需注重體現具有點綴風景的藝術功能在其設計中的重要性,力爭在設計中達到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園林建筑由各種用途的空間和許多細節組成,其形狀、高低、大小、顏色和質地是園林建筑形式多樣化的基礎。園林建筑要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建筑風格也要充分體現地方與民族特色。
2園林景觀中的建筑設計的特點和特征
園林建筑必須充分合理地應用有限的空間以及周邊的自然資源,將自然界的美麗景色提煉出來,這就需要設計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利用專業知識、進行人為設計、提煉并加以創造,全面綜合體現人工美與自然美,并使之完美有機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功能多樣、賞心悅目的優美環境。
2.1為游人服務、兼具觀賞和被觀賞的功能
園林建筑不但要體現景觀功能,而且需具備各種實用功能,景觀建筑需要為游客提供動靜結合的景觀效果,并且景觀要做到移步換景,富有變化,達到人走景移的效果。
2.2為環境服務,要與自然環境相契合
園林建筑本身的風格支撐著園林的整體風格。同時,園林建筑不能脫離風景和園林而獨自存在,園林建筑的概念,建立在風景和園林之上,它必定要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才能展示其特有的功效。在蘇州拙政園的花園中,有一座融四季美景于一體的建筑,建筑風格獨特,為蘇州園林諸亭中的孤例,該亭取名“梧竹幽居”。梧竹幽居的外形呈方形,位于復廊往北左側,突出于廊前,立于池邊,四周每角有3根立柱,構成回廊,亭中四面為粉墻,每面辟一月洞門,墻外為回廊,構思獨特,設計巧妙,造型簡樸,手法簡練,似亭中套亭,外方內圓,四方月門,玲瓏通透,又可四面觀景,近水遠山,如入環中,四時美景,如詩如畫,影照其中。東面粉墻潔白,花窗掩映,長廊迤邐,似一幅冬景圖;西向湖光山色,紅裳翠蓋,似一幅夏景圖;南望小橋流水人家,一叢怒放的迎春花,似一幅春景圖;北面翠竹搖曳,似一幅秋景圖。一亭包攬了四時景色。該亭中正上方懸掛著臨文徵明體的“梧竹幽居”匾,兩側對聯曰“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上聯連用兩個“借”字,點出了人類、建筑、與風月、自然相處的親密之情。
2.3區別于其他建筑的獨特造型
園林建筑還可以作為一種空間組合和空間劃分的手段,在設計布局時注重巧于因借,做到錯落有致,使空間富有層次感。園林建筑在造型上獨特的美感體現在形式的簡潔明快、通透程度、體量輕便、美觀大方等。
2.4使用和造景,觀賞和被觀賞的雙重性
園林建筑既作為園林的重要的景觀之一,同時還要滿足各類園林活動和日常使用上的諸多要求;它既是物質產品,同時也是藝術作品。園林建筑給人帶來精神感受,園林里有建筑了就有生活,有生活了就有情感,有情感了就有詩情畫意。蘇州留園的冠云亭本身為欣賞冠云峰而設,為一六角攢尖頂式小亭,戧角起翹,筒瓦覆蓋,頂部以如意橘子作裝飾,寓意吉祥而又獨具特色,亭傍依山巖花樹,四周又草木蓊翳,本身就是一處絕佳的觀賞景點。
2.5園林建筑和園林環境相結合
園林建筑以追求周邊環境與自然景致高度有機結合為要義,力求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環境,最終達到完美和諧統一。這在園林建筑設計時,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著重點。建筑在自然環境中的比例和體量應根據環境構圖要素進行確定,環境既是建筑創作的出發點,又是最終作品的落腳點。如建筑造型與自然風貌的統一;建筑臨界部位與周邊環境的結合;建筑與山勢、水面、植物等各種自然環境條件下的應變等。
2.6園林建筑色彩鮮艷,裝飾精美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私家園林,色彩特征都極其鮮明。江南園林,其色彩以雅淡幽靜為主,與北方的皇家園林的金碧輝煌形成對比。坐落在蘇州刺繡研究所的海棠亭,是一座四角四柱攢尖頂式的小亭,形式獨特,精美絕倫,玲瓏可愛,全亭各部分均由海棠形曲線組合,舉目四顧,全是海棠圖案,亭子的寶頂雕塑成一朵碩大的海棠蓓蕾,含苞待放,周圍飾有海棠花瓣,層層裹擁著花蕾,其最外層的花瓣上又刻滿了海棠圖案,亭內頂部作海棠滿軒,亭內木質藻井也作海棠圖案,正中裝飾著做工精細的海棠花一朵,4片花瓣內分別鏤雕4只蝙蝠,在這立體的球形花蕾中,還雕刻著一枝海棠花,枝葉俱全,精妙無比。
2.7園林建筑的群組組合
我國的江南園林建筑,一般體量不大、高度有限、單體形狀相對簡單。不同大小和形狀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且有其特定的名稱。如廳堂樓閣、廊軒舫榭亭等。根據使用需要,可獨立設置,也可以組合成復雜建筑的群體,如蘇州拙政園香洲就是臺、亭、廊、樓的組合。總之,園林建筑具有藝術性、技術性、綜合性、時空性、安全性、后續性、體驗性、生態性與可持續性。
3園林建筑的功能和技巧
3.1功能
園林建筑功能大致可分為使用功能和造景功能。使用功能:園林建筑有很多觀景點和視點,可以滿足游人欣賞不同景點的需要,除了給他們提供玩耍和休息的空間,還能提供基本的使用功能。造景功能分為四大塊:點景、觀景、組織園林空間、組織游覽路線。點景即點綴風景。在園林景觀構建圖中,建筑常具有“畫龍點睛”作用,以優美的建筑形象,為園林景觀添色生輝。蘇州留園的可亭,它為六角攢尖頂亭,以雙層荷花承托花瓶為亭的寶頂,建在留園中部最佳景區的至高處,抬眼望古木留云,可亭有歐陽修名篇中“有亭翼然”之神態,可亭比一般的亭體積要小,顯得小巧秀雅,但和假山渾然一體,成為中部風景構圖的中心。觀景即以建筑作為觀賞園內或園外景物的場所。單體建筑作為靜觀園景的觀賞點,而一組建筑往往通過游廊連接,成為風景全貌的觀賞線。黑川紀章的灰空間的原型是“廊”,它完成了室內外的過渡。通過園林建筑還可以組織園林空間,以便構成各種形狀的庭院空間,并用游廊、花墻、園洞、門窗等要素進行分隔或聯系空間,游廊連接建筑物或位于庭院之間,它起著既分隔又相連的作用。在需完全分隔開的庭院之間,只以圍墻分隔,墻上以形狀各異的花窗裝飾,透過花窗,人們可欣賞鄰院景色一隅或框景一幅。蘇州留園,入門處那曲尺狀走廊,寬度和長度沒有固定值,方向左右不定,時暗時明,在空間變幻中給人帶來趣味感,欲揚先抑的手法,在狹長的通道中卻不感到沉悶,廊道蜿蜒迂回,具有詩情畫意,四周景觀優美,猶如步行于山間小道,幾經轉折,才現花墻當面,僅見漏窗中隱現池石,轉身到明瑟樓,方見水石橫陳,花木環覆,不覺已身置畫中也。組織游覽路線。園林建筑通常具有引起空間起、承、轉、合的關鍵作用。人們看到某一建筑時,游覽線路也就自然沿著視線延伸,因此建筑往往成為游人視線引導的主要目標。蘇州滄浪亭的臨水復廊,東起觀魚處,西至面水軒,直達大門左側,全長近百米。觀魚處方亭突兀水際,三面環水,觀魚納涼,無不相宜;而面水軒東、北兩面臨水,南面為假山,四周圍廊環合,長窗洞開,猶如泊岸之舟,曲水高軒,品茗賞景,別有風景;復廊就在亭軒之間,順著彎曲的水岸,曲直高下,蜿蜒于臨水的山巖叢樹之間,遠遠望去,臨水的駁岸山石,錯牙嶙峋,面水的層層軒廊掩映于古木野林中。
3.2設計技巧
3.2.1立意一個園林,如果立意不明,就難成佳構,所以說建園要立意在先。必須充分考慮風景和建筑誰占主導地位,以及建筑和風景必須互補,要注意內容和形式兩者間的有機統一。要主賓明確,運用詩情畫意、若即若離等意境去進行思考。3.2.2選址選址應根據周圍環境和視野范圍,營造出某種與自然和諧的典型景觀效果的園林藝術形式。所以建筑的選址是否合適,與景區面積的多少和公園風景的優美與否密切相關。從大量的歷史文獻研究開始,然后做一個實地調查,挑出幾個合適點。中國古代的寺院在選址上是經過反復推敲的,它必安排在山間最高爽的地方,有良好的水源,無烈風寒日,具坐擁與顧盼山足之勝,隱而不露,遙看近無,寺前則豁然開朗,妙趣橫溢。如坐落在蘇州拙政園西部的與誰同坐軒,亭子平面呈扇形,整座亭子立面也呈扇狀,掩映在綠樹叢中,猶如唐伯虎的冊頁扇畫面,顯得古樸典雅,亭內的陳設布置,如窗洞、美人靠、桌椅、宮燈等均作扇形,與整個亭子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此亭隔水面對“別有洞天”圓洞門的入口處,在水面180°的視角范圍內,水池對岸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波形廊猶如漂浮在水面上,亭的兩側實墻上開了兩個頗似古代陶器狀的洞門,以便通行,一個門對著“倒影樓”,一個門對著“卅六鴛鴦館”,這在平面上確定了它們之間的對應美學關系及觀賞的視界范圍,而其背面墻上的空窗,正好成了山坡上笠亭的框景,顯示出此亭在選址上的別具匠心。3.2.3布局選址后就能確定何處可以建造建筑,何處只供觀賞不能建造多量建筑物等。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形成此園的特征,表達出預想的境界。蘇州網師園以水為中心,殿春簃一院雖無水,在院的西南角的峭壁鑿一“涵碧泉”,貫通全院水脈,有此一眼,絕處逢生,終不脫題。所以,在布局時,如能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及后期的設計配合,不但有利于了人工材料資源的節省,而且還兼顧到景與物的合理安排。蘇州拙政園的倚虹亭,在亭中,可以遙遙望見水池的另一端的“西半亭”,東西兩半亭,遙遙相望,是“對景”的佳例,更遠的綠蔭深處,隱隱約約有一座寶塔,塔其實距離拙政園1300m之遙,這是巧妙應用了“借景”,入園見塔,漫步成趣,令人浮想聯翩,興趣盎然。而東西兩半亭正好位于中花園東西橫軸的兩端,在這軸線北側,是3座島山,島上林木蒼翠,濃蔭密布,鳥聲、蟬聲、蛙聲,聲聲入耳,營造出一種“高于自然,勝于自然”的山水景觀。3.2.4尺度與比例園林建筑中的尺度是指建筑空間各組成部分之間、建筑與自然物之間的比較,是設計時需反復推敲的主要內容。中國園林的建筑規模令人賞心悅目。即使是皇家園林,也多采用“園中園”的方法和宅園相分離的形式,將建筑分解成多個體量適宜的單體建筑,使整個園林成為一個稀疏有度、布局合理的宅院,中國園林很少出現西方園林常有的令人敬畏的空曠景象,像法國的凡爾賽公園,只有節假日的擁擠人群才能驅散荒涼氣氛。如果建筑中有良好的比例,可以達到和諧并產生美的感覺,比例不能僅從形式本身來判斷,應當有合乎材料特性的比例關系才能引起人的美感。3.2.5色彩和質感有為的建筑師,是最懂得利用影的變幻,如屋檐下的陰影,墻面凹凸所形成的陰影,壁面的竹影、樹影、花影等營造出絕佳意境。蘇南建筑所施色彩,柱頭都是冷色調,與白墻面起了強力的對比,其色彩以雅靜為主,用清幽勝濃烈,設計上用少勝多的方法,此種色彩,其佳處是與整個園林的輕巧外觀、灰白的江南天色、秀茂的花木、玲瓏的山石、柔媚的流水相配合。園林的每個觀賞點,都是一幅幅不同的畫,深遠而又具有豐富的層次感。3.2.6形態不同的園林建筑形態,表現出不同地域的風格、特征和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在確定了園林的整體風格后,應根據其不同的風格和文化選擇對應的園林建筑形態。
4設計理念
園林建筑設計是根據經濟條件和藝術法則,將待建園林的創意和功能落實在圖紙上的創造過程,目的在于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而美好的外部休息場所。要充分考慮到園林的空間構成和組合的重要性,才能使全園不顯得平淡無奇、一覽無余。園林建筑設計時,要研究該場地的歷史,要到現場去,必須看現址,不能割斷當地的歷史。要抓住場地歷史發生的過程要素,將其藝術性地展現出來。園林建筑首先在于因地制宜,園林景觀中的建筑設計必須尊重自然和場地,必須將功能和形式相結合,一亭一軒,幾曲回廊,皆從實際需要出發,不多筑,不虛構,必須尊重自然和場地如作詩行文,無費詞贅句。設計時,應該是給出一個設定整個場域氣氛的空間,然后再將所需的功能布置在這個場域邊界,讓出營造氣氛的空間,一個場域的氛圍是設計中應該首先考慮的要素,其次才是解決場地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和布置問題。
5結語
園林建筑因所處地域不同,氣候不同,因具有不同的特點。園林建筑既要重視其個性,也要兼顧地方特色,而同一地方的園林建筑,也不能強求一致,各地的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等,都使園林景觀變化萬千。如何形成特色,在于設計者之巧思。
參考文獻
[1]徐茜茜,王欣國,孔磊.園林建筑與景觀設計[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
[2]高成廣,谷永麗.風景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3]魯敏.風景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4]林祥霖.風景園林的想象力[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
[5]陳從周.惟有園林[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6]田朝陽,等.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轉譯十五講[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
[7]鄔峻.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8]郭明.景語:設計之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21.
作者:韓韜 單位: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
- 上一篇: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實用性
- 下一篇:路基路面排水系統施工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