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項目教學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25 01:56:00

導語:結合項目教學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結合項目教學研討論文

關鍵詞:結構設計實踐

內容摘要:文章以學校同杭州服裝企業共同合作,與德國服裝界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從而實現對絲綢服裝設計項目的研究開發為依據,淺論了服裝設計的要素以及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之間的關系,同時分析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著重提出設計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之時、服裝行業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狀態下,作為專業研究絲綢服裝設計與開發的企業來說,無疑形勢更加嚴俊。企業希望服裝設計師具有既會設計又會工藝,既會管理又會經營的能才。剛跨出校門的學生在企業中常常感到自己學而不能致用,而企業又覺得他們沒有實際動手能力,覺得他們過于強調理論,注重設計效果圖,但成品卻不能達到與設計效果一致的目標。服裝作為商品,一方面要有藝術的外觀特征,另一方面又要具備穿著的實際功能的特征,服裝最終是需要通過一定技巧的裁剪、制作工藝來完成的。如果只追求效果圖形式的表現,便會在專業知識的結構上造成部分的缺憾,并阻礙個人設計能力的提高。在此情況下,筆者所在學校在與德國服裝界專家的學術交流基礎上,與杭州服裝企業共同合作,針對絲綢服裝新產品的開發進行設計。學校也希望通過學生與企業共同合作進行項目產品開發設計的教學方法,嘗試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畢業后的實習階段提前,讓學生在學校時就更加貼近企業、貼近市場,讓學生了解如何將設計理論合理運用于產品設計中,并保證從設計到成衣效果的一致性,使設計作品既符合企業生產的要求,又符合設計者的設計效果,使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到企業和市場之中。

一、服裝設計三要素

1.絲綢服裝設計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服裝效果圖不僅是要表現設計師自己的意圖,更重要的是讓別人明白設計師的設計意圖,作為定位服裝的服裝造型設計,不能過于追求服裝藝術效果,而忽視服裝實用功能的界定。絲綢面料本身具有自己的特征——柔軟、輕薄、懸垂性好,所以為春夏季設計絲綢服裝時應考慮到服裝的款式不僅應符合季節、年齡層次,同時也應該注意服裝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因此,設計效果不能太夸張。在結構設計方面,應考慮與造型設計相符合,切忌設計出的效果圖很好卻無法制版,讓打版師無從下手,還需對作品進行再造。

一般情況下,V字領的開口長度一般在胸圍線以上,如果過于拉長其開口長度,即使領型設計得很漂亮,但由于絲綢的柔軟性使成衣的領子不能穿著得很服帖,即便加了粘襯也不會很理想,所以在設計服裝的初期就應考慮到一些關于面料特征方面的知識。另外,設計中西式樣結合的服裝,成衣效果線條要流暢,在領部設計中要考慮到面料和人體的合體度。例如一個從下胸圍線開至上領線的大活褶,一般這樣的領子只能在質地較硬的面料上來制作,如果使用絲綢面料來制作的話,在領子的高度上應作重點考慮。

2.服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服裝結構設計亦稱服裝制圖設計,制定一個規范的、標準的服裝樣板是實現服裝設計構思的根本,它使服裝的造型結構合理化、標準化、工藝化,在完成成品的整個過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通過學習雖然基本上能掌握基礎紙樣的制作方法,但由于缺少經驗,一時仍不能將制圖方法靈活運用,不能快速進行正確的制圖,有時會對自己的效果圖感到茫然、無從下手,不能正確制出效果圖上的效果。因此,在進行絲綢服裝結構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絲綢服裝結構的完整性,應設計出合理的結構線,要從服裝效果圖上就能理解結構線的設計。

一般在設計絲綢服裝時,設計者要搞清成衣各個部位的尺寸,如成衣三圍尺寸、領子尺寸、袖籠線深度、左右裝飾線的尺寸和分割方法等等。這些都離不開實踐基礎。在德國,出現了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高等院校,如技術高專等,主張聯系實際的學習(daspraxisorientierteStudium)的改革思路,注重學和用的結合。德國上世紀90年代的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各類應用科學的發展上。這一思路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化趨勢中呈現出極大的生命力。

書本知識在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很快就會不適應職業的實際要求。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服裝專業教學也經歷了這個過程。

服裝設計不再停留在繪畫上,換句話說,繪畫不會推動服裝工業的發展,只有既懂得設計又精于制作的服裝設計師才能開拓新的思路,走在服裝潮流的前列,促進服裝工業的發展。這種實用服裝設計有著廣泛的市場,是服裝工業的主流。德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傳統觀念是培養學術型的人才(洪堡、黑格爾、費希特等),其重點放在人的素質培養上,相對忽視人的技能訓練。而近代職業教育則單一強調勞工市場導向,重點不在培養開創型高等應用型技術、研究人才上。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則在教學論意義上彌補了這個空缺。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服裝專業的教學安排基本上遵循如下兩個原則:

①以市場為導向

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課程按市場需要和發展趨勢設置。服裝設計不再是單一的藝術學科,而是市場銷售學、管理學、創新心理學等相交融的現代跨學科專業。市場是一個動態結構,所以與之相適應的服裝設計專業不再是一門傳授固定知識結構的學科。此外,市場機制的生命力在于競爭,因此以個性為主體的教學目的就成為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實際上就已經開始進入市場,他們的知識一部分直接來自于市場,另一部分來自于服裝設計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內容一方面鍛煉和培養了學生適應市場的能力,學會了以市場需求來給設計定位;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具有引導服裝市場消費趨勢的高級設計人才。這與我們一些服裝專業學生單憑自己的喜好搞設計的做法有很大不同。

②以職業為導向

與市場導向緊密相連,勞動力素質的培養也是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服裝設計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思想,讓學生有目的地為企業設計,學生必須學習接受調研、構思,組織推出、宣傳、實踐等系列專業訓練。這不僅使學生有了實踐的機會,而且加強了服裝教育教學同服裝產業的聯合,使學生對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企業環境、企業運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為企業開發絲綢新產品開創了一個新的設計途徑。

很多學生在學服裝設計時就很單純地認為服裝設計師只需畫出時裝效果圖,至于做成品那是工人的事,也就是說只注重完成服裝造型設計的一面,而對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一面卻忽略了,對服裝設計缺乏理性和完整的認識,不能使設計作品完美地形成實物,但真正的服裝是必須通過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才能最終使其效果圖變成成品的。在通過為企業設計產品項目后,設計者不僅發揮了良好的服裝設計繪畫功底,并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逐漸學會將設計中的各個因素加以綜合考慮,使設計能出成品、成品能符合設計,達到了項目教學的良好效果。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進企業,走入市場

服裝設計首先是一門技術。大多數學生存在這樣的誤區:重理論輕實踐、重創意輕工藝。能畫好時裝效果圖并不等于就是一個合格的服裝設計師。服裝是做出來的,光會畫還不行,設計師的基本功是制衣的技術與知識,因此服裝是一門“實踐性科學”。絲綢服裝種類繁多,又帶有不同的類型特性,在設計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使絲綢服裝在眾多服裝中脫穎而出,勢必要求設計師首先必須熟練掌握制衣技能,把握面料特性,不僅學習現代工業制衣的知識,還要學習傳統的工藝技巧,集兩者于一身才是每個設計師貫徹其設計意圖并謀求發展、走向成功的基礎條件。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就要在豐富理論、開拓思路的同時,投入到具體的生產實踐中去。

通過與企業合作進行項目設計產品開發,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不少的經驗。任何設計都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市場是由消費者組成的,企業和設計者都必須根據市場的導向進行設計和生產。設計者在設計產品之前首先要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不僅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而且要根據企業定位方向來設計,要結合兩者的需求進行設計,根據企業的要求來設計服裝。學生在明確設計目標后,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有目的地做市場調查、收集資料、尋找面料、分析價格、預測銷售等工作。在企業的指導下,學生真正了解了市場,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目標定位尋找靈感、確定設計方案,為其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為學生最終進入服裝企業進行設計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