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品德評價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4 04:12:00
導語:中小學生品德評價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運用計分法時,學校或教師先將學生品德的各個構成和項目內容進行分解,根據《規范》、《守則》或《德育大綱》訂出要求,并對每個項目的總分作出規定。在評價時,視學生到達要求的程序訂出于項目得分,有突出表現的可予以加分,出現嚴重錯誤的予以減分,最后將各子項目的分數相加得出總得分。評分的過程有采取期末學生自評公議的,也有根據平時班干部登記,期末總評的。當結果反饋給學生時,不僅僅只是一個總分,也包括各子項目的得分,使學生不僅從整體上,也從具體的構成上了解自己在品德方面的進步和不足。
計分法把品德的評價從純粹的定性轉化為定量,對每項品德操行的評判都有統一、具體、數量化的標準,改進了評語法的千篇一律、等第法結果模糊和不便累計的缺點,由于評判過程是學生根據統一、具體而明確的標準進行充分對照比較或平時的記載,因此客觀性較強。用分數還能比較細致地反映出學生品行各方面的變化和發展,改變了評語法和等第法只能反映質變而難以反映漸進量變,同一等級間學生細微的程度差別即區分度差的狀況。此外,擬定、頒布或評分過程也同時是品德教育的過程,成為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為評價而評價的過程。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良好品德的標準和要求,保證了學校品德教育目標與內容的實施,有利于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
但是,計分法也有其不足之處。
首先,高度抽象化的數值難以給人一個具體實在和直觀形象的感覺,尤其是當許多子項目累計成一個總分時,看不出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優缺點和變化,帶有相當程度的籠統化和模糊性。如果光提供給學生這樣一個數字或分數的話,對學生來說是毫無教育意義的,家長也難以接受。因此,應當極力避免這種情況。
其次,在評價中,各項目分值的制定還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特別是一些原則性、政治性較強的子項目,其分值的變化不好掌握。
第三,判定學生在每個項目上得分的過程比較繁瑣、費時,在學生自評、小組評議和教師評判的分數出現較大差異時進行綜合處理較難,子項目分數的累計相加等也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在使用計分法中,還可能出現以計分代替教育的做法,產生學生片面追求分數,弄虛作假,言行與內心不一致的現象。
- 上一篇:一年級思想品德課論文
- 下一篇:豐富多彩德育活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