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班級凝聚力研究
時間:2022-10-29 02:04:00
導語:增強班級凝聚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如何給學生制定明確的參與目標、提供可行的參與形式以及如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三個方面論述了要想建立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班級集體,必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的論點。
關鍵詞參與目標參與形式參與機會
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關鍵在于能否通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來建立一個優秀的班級集體。因為班級集體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教育學生、塑造學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師生的共同參與,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才能使他們受到啟迪和教育。下面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參與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的一點體會,也是我從事班主任工作的一點探索和嘗試,與同行商榷。
一、要給學生明確的參與目標:
目標具有導向作用。班級集體的奮斗目標,在班級集體的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班級,學生和班主任之間必須在思想上達到某種程度的一致,并讓學生認可,才能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為可能。尤其是技工類學校的學生,正處于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普遍較強,容易沖動,所以在我接收班級的第一個會上,就坦誠向學生明示我的處世原則,三個字:禮、理、義。禮是指以禮待人,理是指以理服人,義是指以義交人。同時,又對他們進行寬容教育,告訴學生:“寬容能松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萬不得已才動用恨的武器;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看的很重的事情反而會看的很輕;寬容還會使你不致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沖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里過夜,于是每個清晨,你都會在希望中醒來。”看到學生們思索的眼神,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經受到了震動。這樣的教育為后來形成一個團結,友善,尊師,上進,刻苦學習的良好班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班級有了目標,關鍵是如何使其變成學生主動參與的目標。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認為,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或進行某一活動時,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份發言權和自主權,而不是一臺供人操縱的機器。300年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曾這樣說過:“地位低的人更應該受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聰明地、謹慎地服從他們的上級,不是出于強迫,而是出于他們的自愿,出于人類愛好秩序的本性。因為一個理性的動物不應當受呼喚、禁錮與鞭笞的領導,應受理智的領導。”學生們在心理上都有獨立自主,主動參與的要求。他們的這種需求若能得到滿足,就會對由老師組織的教育活動產生積極的情感,進而在行動上采取合作的態度,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和不合作的態度。為了鍛煉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我要求學生二、三人一組輪流當主編,半個月出一期班報,能力較差的一個月出一期。同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學期內我制定了系列主題班會方案,并以不同形式實施,啟發學生自由發言,如班級干部競選演講會;正副班長輪流進行周工作總結等;針對學生經常上網的問題,召開了《上網的利與弊》分析會,并舉行了辯論會,從而使學生清楚了問題的嚴重性,杜絕了現象的再發生;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我為他們列出了書單,以人物傳記為主,包括一些雜文,小品文等,學生們積極性很高,你買一本,我帶一本,有《康熙傳》,《誰動了我的奶酪》,《找對方式愛自己》,等等,并指導學生怎樣讀書,怎樣領會書中的道理,在班會上,同學們能夠由衷地談出讀書心得,從中受到教育……
開展這些活動之前,我先對學生講清道理,使學生理解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們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并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廣泛聽取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歸納后實施。這樣做首先獲得了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內化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
在制訂班級其他規章制度時,同樣也要有學生參與,讓他們感到這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是制訂者,也是維護者。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較好方法。
二、要給學生提供可行的參與形式:
參與意識的培養需要有實實在在一系列符合學生實際的參與形式。如,我在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同時,自己也利用寒假期間為學生們搜集打印出一本勵志書籍,叫《鼓舞人心的剪貼本》,總計4萬余字,共10輯,每輯由5、6篇小故事組成,包括《信念的價值》、《真誠的種子》、《勇敢的心》、《成功來自于創新》、《當機會叩響窗門》、《正視自我》等,每篇故事都膾炙人口,發人深省,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詼諧幽默。每周我都將一輯中的幾個故事發給幾名學生,讓學生利用星期日的時間回家準備,周一班會站到講臺上,用自己的語言給同學們講出來。同時我又根據班級隨時出現的問題,把有針對性的、有啟迪的故事節選發給不同的學生。如我們班有個學生與同學們相處時比較自私,同學們對他反映很大,影響了他在班級中的威信,我就把一篇關于“善待別人”的小故事交給他講。故事描述的是:有個石油大王,他年輕的時候,只是個一無所有的流浪者。有一次,他流浪到一個偏僻的小鎮上,受到了鎮長杰克遜的熱情款待。恰逢下雨,鎮長門前的小路變得很泥濘,過路人便紛紛從鎮長家的花圃上通過。看到美麗的花兒被踩的東倒西歪,年輕的流浪者替鎮長生氣,他冒著雨守護在花圃邊,督促人們從泥濘中通過。這時,鎮長挑著一筐煤渣過來了,他默默的將煤渣鋪在泥濘的道路上。
年輕人十分不解,他以詢問的眼光望著鎮長,但杰克遜只是一味的笑。因為道路上鋪滿了煤渣,于是行人都從路上直接走過,沒人再踩向花圃了。杰克遜意味深長的對他說道:“看到了吧,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
他開始講的時候,同學們就在下面有些竊竊私語,到了后面他已經若有所思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課后,我單獨找他談了話,很快的,他就認識了自己處世方面的弱點,而且一再保證以后要學會和同學們好好相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們既受到了教育,又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受到很好的效果。
每次班會之后,我要求學生們根據故事內容得到的啟發寫一篇日記。學生們從最初的錯字連篇,語言空洞,到文體有骨有肉,聯系實際,真情實感,進步之快,超出想象。學生在日記中寫出心里話,使日記成了我和學生相互溝通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通過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同學們拿到老師為他們一字一句修改后的材料,都非常珍惜,從心理上認可,形成了一個主動要故事,搶著講故事的局面,使班會開得熱烈、有激情,經常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發自內心的笑聲。當我看到學生們由最初的扭捏、拘謹到后來的大方、自如這一成長過程,我的心里充滿了欣慰和喜悅。通過各種形式的給兌,人人都有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同學之間團結、向上的精神,形成良好班風,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要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
參與,詞義為參加,班級的各類活動,重在學生參與,所以為學生創設參與機會,使學生良好的參與習慣變成一種素質,這是一個有凝聚力集體的內在因素,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時機,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更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我班張磊同學,年紀偏小,在家里又嬌生慣養,性格驕橫,對集體存在著很強的敵意,不愿受制度約束,處理同學關系的能力很弱,剛開學不久,就私自延長請假時間,不顧集體榮譽,班級同學非常反感,在這個集體中基本失去了威信。為了改變他的壞習性,使他能真正溶入這個集體,我經常把他請到辦公室與他促膝談心。同家長配合教育疏導,并在班級為他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讓他充分體會集體的溫暖。如:在每周一次的日記講評班會上,只要發現他的日記有一點可取之處,就立刻給予表揚。并把他的想法念出來,讓同學們理解他。他漸漸地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思想意識有了轉變,班級舉辦的各種活動都能主動參與,并對自己的寫作能力產生了自信,每次日記他都能認真的完成,還主動找一些文章與我及同學們分析、討論,談自己的見解。我鼓勵他參加學生科舉辦的慶“十一”征文比賽,一舉成功,獲得了“十一”征文二等獎。他的父親來電話說:“……多少年了,凡是關于我兒子的消息,就沒有好的地方,我兒子能有現在的收獲是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他轉變了,是你們精心培養教育的結果,感謝學校和老師!”
張磊確實變了,他開始熱愛這個集體,并在思想上,行動上完全溶入了這個集體,同學們為他祝賀,真摯地接納了他。在學校舉辦的籃球比賽中,他帶病堅持打完比賽,為班級打入前三名奉獻了一份力量。我高興了,我為張磊的轉變高興;我為班級同學融洽、健康成長高興;我為自己的做法感到欣慰;我為同學們都能夠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感到自豪,為我的做法成功感到欣慰和滿足!
學生工作繁雜,班主任工作博大,只要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認為,班主任是學生思想建設的工程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要進行規范化教育和疏導,是班主任的職責,對于他們取得的成績,要給予激勵、尊重和愛護,在集體活動中,還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并多動腦筋,給學生創造更多參與機會進行鍛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間架起相互信賴的橋梁,只有用師愛的暖流灌注到學生的心田中,讓后進的同學溶入班級的集體中,共同進步,共同向上,才能使班級集體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