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美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31 05:56:00
導語:計算機網絡美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是人們對人、社會、自然的視覺反映與造型概括。任何美術知識與技能都可從美術基本現象中觀察歸納演示出來。因此,讓學生從美術基本現象中獲取美術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可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計算機網絡為我們在教學中再現美術的基本現象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在教學浙教版初中第二冊《美術》的《性格化和圖案化了的面孔----京劇臉譜》時,我利用網絡資源自制了一個課件,用來展示具有濃濃京劇味的美術基本現象,教學效果很好。課件以一段有關張飛的京劇錄像作為導入,接著展示電影片段中張飛的生活形象,教學時讓學生將張飛的京劇形象與生活形象進行比較,使學生從中感知京劇臉譜的各種形象與生活形象的區別。整個課件的背景是一張運用Photoshop軟件制作的具有舞臺效果的圖像,在背景的角落還有一個簡單的臉譜動畫。課件中還編輯了大量從計算機網絡上下載的京劇臉譜作品,如剪紙臉譜、郵票臉譜……學生從這些美術基本現象中獲得有關京劇臉譜的基本知識,從中掌握了繪制京劇臉譜的技能。
二、利用計算機網絡,拓寬學生美術視野。
利用計算機網絡,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我在和學生一道欣賞浙教版第三冊《美術》的《我國建筑藝術欣賞----北京故宮》時,引導學生瀏覽“故宮博物院”網站(http://)。打開此網站,學生就猶如親臨故宮,可以全方位地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品。學生可以在“故宮博物院總說”、“故宮藏書”、“文物保護”等十多個欄目中暢游。他們在欣賞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精品的同時,還可獲得很多文物鑒別知識。如“網上博物苑”的“陶瓷真贗對比”一欄中,既介紹了中國八千年左右陶瓷業名窯迭出、佳作不斷的悠久歷史,也列舉了明代仿古瓷的形成規模,清代康雍乾時期、晚清至民國時期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三個“仿古瓷”高潮期,內容翔實,極富知識性,同時還可幫助學生學習辨別陶瓷真贗的知識;又如點擊“文物保護”專題,還能了解文物部門究竟是如何修復那些殘缺的珍貴文物的。這樣一來,學生不但開闊了視野,優化了知識結構,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三、利用校園網舉辦師生畫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舉辦師生畫展,是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的有效手段。以前,我們往往將美術作品張貼在三合板上予以展覽。這樣的畫展,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大。自從有了校園網后,我們便充分利用校園網舉辦師生畫展。具體的做法是將相關的美術作品用數碼相機拍攝好后轉入計算機,然后上傳到校園網中。具體網頁可編成如下幾種類型:美術教師學生時代畫展;美術教師工作年代畫展;學生年段畫展;學生班級畫展;學生個人畫展。實踐證明,在校園網舉辦師生畫展,讓更多的學生能體會到成就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自舉辦校園網師生畫展以來,我校師生的美術作品被報刊雜志錄用的篇幅比以前大為增多。
- 上一篇:鄉作風建設實施意見
- 下一篇:美術欣賞教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