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中學思想政治授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3:42:00
導語:新課改的中學思想政治授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實效,構筑理想課堂的關鍵。當前,通過恰當的、巧妙的教學設計來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達到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目的,是高中政治教師面的首要問題,也是新課改下政治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觀點。
論文關鍵詞:政治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實效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主動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是提高教學實效,構筑理想課堂的關鍵。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現狀決定了必須激發學習興趣。由于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內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組成,理論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較強,與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使該課程的教學陷人困境,教學效果欠佳,學生“不愿學”和“不重視”現象普遍。據有關21省、市(直轄市)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間接提問“你在高中階段最感興趣或者說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時,政治僅占6%。直接提問“在高中階段你對政治課感興趣嗎”時認為自己“很感興趣”的僅占10%。認為學習政治課首先是為了“高考需要”的占51%a,“個人需要”的占21%a,“學校需要”的占6%,“社會需要”的占16%a,“國家需要”的占4%a,假如高考不考政治,有40%的學生“不愿意”學。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學習動機大多是為了高考的需要。這一直是教師們感到困惑、煩惱的一大難題,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癥結所在。
其次,青少年的年齡特征需要思想政治課激發學習興趣。高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外界影響,而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特別是對社會中流行的時髦的表層文化思想和行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加之作為社會個體的學生從很小的時候起,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渠道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和影響的負面作用會在學生的意識里積淀下來,形成動態的認知結構、情感意識、行為定式,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客觀的心理障礙。因而當非主流文化成為學生的追求時,他們必然會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
再次,時展迫切要求激發學習興趣。21世紀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年代。我們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就應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去發掘學生學習上的興趣,寓教于樂,力求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認真學習,善于思考,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當前,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廣泛。如果思想政治課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調,就不能吸引學生,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
二、激發高中政治課學習興趣的幾點意見
(一)精心設計開頭,激活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說明課堂的導人是多么重要,良好的導人就如一劑興奮劑,它會激活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在導人環節,巧妙地設置情境,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在激活學生思維狀態下,波瀾起伏地向前推進。怎樣講好開頭呢?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鉆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可以是現實事例、或者是故事、漫畫、音樂、設疑等等。例如,在學習高中經濟常識“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今年(2006年)的夏天,什么產品價格很高呢?”很多學生回答是“空調”,有些同學還提到他家買了空調后,等了十多天,商家才上門安裝。然后,我又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景呢?”很多同學回答是因為天氣熱,我緊跟著又問:“為什么天氣熱,空調價格就會上漲呢?”學生們思索后回答是因為買的人多。在此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學生得出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論,并指出這就有關于我們今天要學的價值規律的知識。這樣的導人,會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同時也激勵了學生“我要學”的意愿,激活學習興趣。
(二)完善教學過程,深化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的思維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讓學生已被激活的興趣更加濃厚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應采取多種直觀的、具體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借境生情。從而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運用多種教學形式,給課堂注人鮮活氣氛。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遲鈍起來,難以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激發強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否則就會削弱學生的注意力,甚至產生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原有的興趣也會喪失殆盡。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討論法、舉例說明法,比較法,圖表法,歸納法與演繹法等。教學手段可采用錄音、投影、掛圖等多種輔助手段,努力創設最佳教學情境。
2.開展課堂小活動,創設角色情景,有效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成效往往取決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將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為此在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境,開展課堂小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貨幣的產生和本質》這一內容時,針對學生難以理解貨幣的產生過程,我特意制作了五種商品的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買者和賣者的角色進行循環交換,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了擴大了的物物交換所面臨的困難,并乘機引導學生提出可能解決的辦法,從而為理解貨幣的產生和本質埋下了伏筆。表演的學生積極性很高,其他學生也感到新穎,并且從學生表演中學到了知識。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學校生活及學生身邊的事,引發思考。
當代學生在上政治課學習理論的同時,也渴望了解國內外時事,并加以評論,我抓住這一渴求心理,將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身邊的事情,自我反思生活事件。只有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學生才有思考的積極性,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引導他們去回憶生活事件,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密切聯系自我,學生就能從自我出發,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從而挖掘人的內心活動,了解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走向,使得教學深人人心,深人生活,做到知、情、意的心理交融。公務員之家
4.巧用幽默與諷刺增強興趣
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恰當地運用幽默藝術,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調節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
此外,還可通過諧音、歸謬、移植等方式來增強教學的幽默感。總之,幽默的方式多種多樣,并無固定模式,運用之妙,存乎于心。
5.巧妙引用詩詞、典故激發興趣。
詩詞音韻和諧,言簡意賅,意境深遠,讀后使人興趣大增。如我在講述意識的能動作用時,告訴學生意識可以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一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樣。并引用了一個有趣的例子:面對一朵花,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高興的人會說“映日荷花別樣紅”;憔悴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欣賞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我巧妙地將哲理寓于古詩詞的欣賞之中,使抽象的哲理變得形象生動,學生也輕松地握了知識。
寓言典故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比如,可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荊人襲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用“五十步笑一百步”、“愚人吃餅”說明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等等,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此外還可以運用名人名言、諺語、對聯以及教師的肢體語言,創設和利用特定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三)引人深思的結尾,完善學習興趣
一個興趣盎然的課堂,加上引人深思的結尾可以使學生知識內化、觸動心靈,達到知行統一的效果,并為下堂課作好鋪墊。結尾的方式多種多樣,我經常讓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獲,或讓學生自己分析與本課的主要內容相關的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時政熱點。但無論采用什么方式,都應達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的目的,完善學生對政治課堂的興趣。
總之,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如能通過各種恰當、巧妙的方式來激活、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就等于找到了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打開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就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學實效。
- 上一篇:財政局一創雙優自查自糾工作匯報
- 下一篇:解析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構建及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