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大學生藝術團構建分析

時間:2022-05-21 02:43:03

導語:“一帶一路”大學生藝術團構建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大學生藝術團構建分析

摘要: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對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培養復合型人才已然成為教育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和決策,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互交叉、融合,也是國際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作為體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文藝術素養的重要陣地,大學生藝術團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它能以點帶面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營造良好藝術文化氛圍,使學生既具備專業技能,又兼具人文知識和藝術修養。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校;大學生藝術團

伴隨“義新歐”的國際貿易新干線的開通,文化傳播與交流合作這一體現和實現“民心相通”的“軟實力”,重要性日益體現。義烏抓住契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文化工作精神,以深入開展“兩創兩提”主題活動和“商城先鋒”爭先創優活動為載體,堅持文化惠民,著力文化創新,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產業繁榮工程,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切實提高城市的文化軟實力。作為義烏市唯一一所公立高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秉承“尚德崇文,創業立身”的校訓,結合市場需求和辦學實際,打破固有模式、依托地方優勢,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以創立校的特色辦學之路。形成了創業教育、創意教育、國際教育三大特色教育,承擔著培育服務地方人才,支持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責,在培育創業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大學生藝術團正是培養文藝實踐才人的一個重要基地。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主觀思想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不夠,普遍認為大學生藝術團和社團類型相似,以學生憑借自身興趣,自發參加,松散管理為主;客觀認識不足表現為,大學生藝術團的管理大多掛靠在校團委,以學生干部管理學生的模式為主。學生干部管理及認知水平良莠不齊,且每年面臨學生干部換屆,流動性大,難以形成統一持久的長遠規劃。(二)課程設置欠合理。目前,多數高校的大學生藝術團建設還處于發展階段,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材編寫,都在逐步完善發展階段。授課教師多半多專任教及外聘教師相結合居多,因教師專業特長不同,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未必能很全面地達到優化效果,從而影響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限制了大學生藝術團的專業化發展。此外,藝術類課程多為訓練實踐為主,教材的編寫會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長、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特性、競賽的需求而產生變化,所以靈活性較大,無法很好構成體系。(三)生源流動性大。因缺乏規范系統的學分激勵及考勤獎罰機制,藝術團的成員往往流動性較大。大學生藝術團的成員,來自全校各個年級各個院系,各自有不同的專業,因上課時間、專業實踐、畢業實習等種種原因,較難安排統一訓練時間。往往培養1-2年的成員,當面臨學業及實習等時間沖突時,大部分學生會選擇離開藝術團,這也是地方高校大學生藝術團難以出精品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四)缺乏資金及硬件支持。在非藝術類院校中,大學生藝術團大多被看成是學生團體,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從而弱化藝術團的投入及建設。最普遍存在的幾大難題:藝術類專業教師配備不足,課程設置缺乏系統嚴謹性、硬件設施建設匱乏,設備陳舊、學生活動經費不足。這些難題都或多或少影響大學生藝術團日常教學訓練的開展,使之難以得到更好發展。(五)師資隊伍不穩。目前多數高校的大學生藝術團的日常教學,多采用兩種形式,即專職教師與外聘教師相結合的方式。在專制教師配備不足的情況下,高校藝術團往往會聘請一部分校外專家,作為外聘教師擔任教學及訓練工作。但因外聘教師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及流動性大,致使師資隊伍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影響了藝術團的持續穩步發展。

二、解決方案及關鍵點

(一)完善組織管理制度。1.制定藝術團管理章程,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優化組織機構設置,成立大學生藝術團主席團,納入學校學生會管理體系,設主席團、分團長等學生干部崗位。由主席團負責日常管理事務,分管長負責每支隊伍的日常教學及活動開展。2.將藝術團教學與管理納入正常教學體系中,設立學分制度,學制兩年,學生修滿課程可得相應學分。將藝術團課程納入全校藝術選修課范疇,使其教學管理更規范化專業化。3.加強藝術團學風建設,在日常訓練及外出藝術實踐過程中,不但要緊抓紀律,更要重加強高團員的綜合素質,展現團員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設立大學生藝術團藝術總監,對于藝術團發展方向進行合理規劃、制定工作計劃、教學計劃、規范管理制度、整合校內外資源。2.組織專職教師對藝術團的日常訓練、學期計劃以及比賽計劃等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利用校外優勢資源,聘請一批高水平教師擔任兼職教師,填補校內短腿和不足。3.加強師資隊伍管理,將指導教師的藝術團指導活動列入到教學課時中去,樹立獎勵機制,并對教師的藝術團指導活動課時進行規定。4.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根據藝術團發展需求及教師專業特長,制定年度教師進修培訓計劃。(三)優化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由于大學生藝術團課程設置的特殊性,它既要有別于藝術學院,又要滿足普通高校的教學要求。在上課的模式上,可打破班級的模式,采取一對一的、小組和大課堂授課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在授課時間上,可針對授課模式的不同,設置合適的時間段,以確保教學訓練正常有序開展。根據大學生藝術團學制二年的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開設:1.基礎理論課:音樂欣賞、聲樂、舞蹈、器樂、戲劇等藝術門類的基本理論。2.專業技能課:舞蹈的技巧與身韻訓練、聲樂演唱技巧與表演能力的訓練、器樂演奏技巧與表演能力的訓練、戲劇表演的臺詞及形體等表演能力訓練。3.藝術實踐課:校內外各類大小型文藝表演實踐、觀摩、各級各類比賽。(四)加大對藝術團的建設投入。大學生藝術團承載著高校弘揚優質校園文化的職責,日常的排練、演出、比賽,不僅需要建立專門的訓練場所,還需購置相應的服裝、設備等。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藝術團的重視力度修建專門的訓練場所,如舞蹈室、音樂室、排練室、化妝間、換衣間以及各類設備及硬件等,從而保證大學生藝術團日常訓練的實施。(五)搭建多層次藝術實踐交流平臺。依托義烏市各類地方文藝匯演、國家級、省級展會的優勢,搭建各類藝術實踐平臺,為藝術團提供藝術實踐機會,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加大高校之間的學習與交流,觀摩省內外高水平大學生藝術團的教學常規,從而形成符合自己學校特色及地方文化實踐活動需求的高品質藝術團。

三、結語

大學生藝術團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關鍵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載體,它承擔校內外文化演出與交流的重要任務。學生通過藝術實踐等活動,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對于推動藝術人才培養起到積極作用。通過科學整合校園藝術資源,在提升校園文化的質量,營造濃郁藝術文化氛圍,具有示范性、導向性作用。在開放式的國際視野下,大學生藝術團體肩負著不可推卸的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重任,在國際文化交流之中占有重要一席。中國本土文化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在無數次國際文化交流實踐中向我們證明了,通過藝術活動宣傳向來在國際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國家發改委等.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N].新華社,2015-3-28.

[3]白朝暉.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芻議[J].教育與職業,2006,(29).

[4]馬勝利.談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策略[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國教育綠皮書:中國教育政策年度分析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6]于志新.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鄒論[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9,(09).

[7]周谷平.“一帶一路”戰略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

[8]孫立軍.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

作者:李佳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