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修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5:52:00

導語:師德修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德修養研究論文

【摘要】修養是衡量一個人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科技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等水平的量尺,要加強教師自身的師德修養,必須提倡多元化知識的終身學習,因為當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他對行為道德的意義理解得越深刻,辨別善惡的能力越強,所以,無論是道德品質的進步,還是個人道德品質的升華都是同科學文化的提高相聯系的。

【關鍵詞】師德修養;綜合素質;道德品質Ourofreinforcing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sees

【Abstract】Accomplishmentispoliticsthought,amoralcharacterjudgeonepeople,scienceandtechnologyculturehorizontalgraduatedstickssuchasknowledgeandtechnicalabilityartifice,needstoreinforceteacherself's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mustencouragelifelongdiversifyingknowledgetostudy,bethattheculturerisegetsintouchwithscienceeachotherdisregardingthedistillationbeingthemoralcharacterprogress,beingstillanindividualmoralcharacter,becauseoftheabilitythinkingthatonepersonalknowledgeisincreasinglyrich,hehasincreasingly,todeep,distinguishbetweenthegoodandtheeviltobehaviormoralitysignificanceunderstandthatisincreasinglystrongtherefore.

【Keywords】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Syntheticalquality;Moralcharacter

修養是衡量一個人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科技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等水平的量尺,從詞義分析,“修”就是整治、提高和完善,“養”就是培育、培植、撫養和涵養的意思,作為新世紀的“人師”、“經師”,我們如何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呢?

首先,要加強教師自身的師德修養,必須提倡多元化知識的終身學習,因為當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他對行為道德的意義理解得越深刻,辨別善惡的能力越強,所以,無論是道德品質的進步,還是個人道德品質的升華都是同科學文化的提高相聯系的。因此,在工作中,生活上,我們必須深入牢固的去學習的是馬列主義的理論、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切記總書記的“八榮八恥”、科學統籌發展觀。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還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社會主義的倫理理論,學習樂于奉獻的先進人物、先進教師的先進事跡、先進思想,在心中確立崇高的教師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這種力量能引領你到最佳的塑造狀態。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必須有反思改造精神,雖然我們常提終身學習,但知識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知識對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絕對正向的。所以,一個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只有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或一般的道德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在學習政治理論和社會倫理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反思”與“改造”,反思改造就是表現為新的道德要求和新的環境條件中能動地作出評價與選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反映用于外部環境,主動的接受或排斥。表現為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能動地進行控制和調節,即自我教育、自我批評、自我鼓舞、自我分析、自我誓約、自我禁止和自我監督,例如:有些教師受市場經濟的影響,覺得教書這一職業太清貧,就撒手教學去從商、跑摩的,或課外家教增資源等五花八門的第二職業,回到教學崗位,就論資排輩,懶懶散散,對學生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站足40分鐘為己任,什么轉化差生,輔導后進生,那是學生們自己的事。這些行為,難道不違背我們“甘為人梯育桃李,愿做紅燭照人寰”的信念嗎?我認為,人之間應學會換位思考,一個既為家長,同時又是老師的你,你的孩子遇到有上述狀況的老師,你一定會以家長的身份指責孩子的老師,對這個老師充滿了不滿和憎恨,但是,就沒想到,正謀第二職業的你同孩子的老師相比,只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所以,我們要在這種經濟市場化的環境中學會自我分析,自我批評,自我禁止,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能動地控制和調節,時時不忘自己角色地位,面對功名利祿,必須有抵觸誘惑的毅力。有淡泊明志,甘于清貧的奉獻精神,做一個稱職的“人類文明大廈的構建者”。

再次,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必須做到知行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教師道德修養不僅要與實踐相結合,而要從現在、從小做起,一個教師的真正完善的道德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由于人的思想意識的復雜性,舊習慣的頑固性,新習慣培養的艱巨性,以及社會環境的多變性,使得師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一個不斷陶冶道德情操和磨練道德意志的過程,一個不斷修正偏見,改正錯誤觀念,訓練良好習慣的再實踐過程。

然而,放眼現在,有些教師雖然熱愛教育,有如何育人的理論,但在實踐中,卻不愿意從小的善事做起,表現出觀念與行為的錯位,抱負與責任的分離。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要求不嚴,不拘小節,不負責任,心胸狹隘,甚至以社會上“缺德行為多的是”為由,原諒自己不文明行為。結果必然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停留在一個很低的層次上。這與教師應有的素質和修養相去甚遠。例如:有部分老師利用社會裙帶關系,或拍馬逢迎之功,不經教學實踐,爬上一個小小的領導位置,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對下層教師作威作福,目中無人,心胸狹隘,不分公私,會上老師提出意見,視為刁難自己,于是,工作上有意責難,表現出“官僚主義”作風,實施“黨同伐異”之舉,謀“暗箱操作”之策,給老師們營造一個爾虞我詐的工作氛圍,搞的人際上名爭暗斗,無心從教。有的老師呢,課堂時間不足,不是提前下課,就是拖堂,有的呢,板凳一坐,二郎腿一蹺,布置作業,自己在講臺上玩手機、發短信,不時還發出詭媚的自笑,學生看他,還大肆玄耀,自品自足。最為嚴重的是,學生不隨老師的意愿,老師就懲戒,惡語相向,傷及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生為敵,勢不兩立。其實,我們應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好的人也有自己的薄弱環節,再不好的人也有他的閃光之點,如果學生能意識自己的缺點、錯誤,明白世事倫理,那他就不會去范,也就不用你去管,你也只能做一名“經師”而已,你就無法體現“人師”價值。我認為,一個有育人成就的教師不正是在一個刁鉆、淘氣、惡習特重,品行不端的學生身上取得的嗎?那么,我們又何必用學生的錯誤懲戒自己,何不用寬容之心待之,用友善來感化他們,讓他們看到你的平凡和偉大,即使此時不能體會,至少到他們為人之父母或有功成名就之時,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您對他的錯誤持寬容的偉大。并將自己的體會作為教育下一代訓理,那時,不正是你教師道德品質高尚的見證嗎?

總之,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除了多元化知識的終身學習、行為上自我反思、實踐中知行統一三方面外,還應有居安思危之感,隨時給自己注入危機四伏的緊迫感,不要認為教師職業是鐵飯碗、鐵交橋、終身制,一但教育體制一再改造,由學生、社會、家長選擇教師,到時,我們還能端上滿滿的這碗飯嗎?坐上這不生銹的鐵交椅嗎?參考文獻

[1][C]《師德論》第288頁,1993年2月于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