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師德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2-14 11:40:00

導語:小學教師師德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師師德問題及對策

【摘要】師德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師德水平關系著國家青年一代綜合素質水平。我國小學義務教育教師隊伍中不乏品德高尚、教書育人的好教師,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部分教師存在師德缺失的行為。教師師德問題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負面影響,也降低了基礎教育的有效性,解決小學生教師的師德問題,才能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的接班人。

【關鍵詞】小學;教師;師德

師德,從狹義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教師傳授知識勞動的職業道德。從廣義上則可理解為教書、育人。教書即對學生因材施教,對己科研創新;育人即為身體力行培養學生積累公民的基本道德。教師不僅是學生求學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思想道德的啟蒙人,小學生年紀尚小,尚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他們經常把老師當做學習的榜樣,但小學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教師師德水平各異,師德缺失的行為在小學中常有發生,教師的惡的言行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小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可以說,小學教師師德狀況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某種意義上說關系到民族的發展和祖國的未來。因此,本文試圖找出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對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進行了探索。

一、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價值觀傾斜,注重功利

在傳統觀念中,教師是高尚的、無私奉獻的,但不知從何時起,教師這光輝的職業已在市場經濟大河的沖刷下黯淡無光。有些教師過分以自我為中心,過于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去對待教師行業,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領導、同事、學生。把學校看做自己的跳板,把同事當做自己的幫手,甚至把學生看做自己晉升、賺錢的工具。比如,有些老師對家庭背景好的學生關愛有加,對家境貧寒的學生則較淡漠。另外,很多教師把學生當做增加收入的工具,常以各種理由勸說家長參加自己辦的培訓班或者其它的培訓班。按是否參加自己主辦的或者推薦的培訓班區別對待學生,據調查,很多家長盡管經濟能力不夠,迫于無奈,還是送孩子參加輔導班。

2、缺乏愛心,責任心不強

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但有很多教師對學生關心關愛不夠,對教育事業缺乏責任感。認定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即是合格的教師,而不管學生對知識點是否真的消化,通常做法是以短信形式把作業及學生未消化的問題交給家長處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等問題不關心,嚴重缺乏教師該有的責任心。這表現為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灌輸等方式替代說理,很少花時間精力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關心學生的成長發育,對拒絕吃營養餐的學生不進行教育,還自行在記錄表上替學生編寫上各種理由。

3、職業認同感差,不能為人師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教師曾追求過的理想信念也受到沖擊。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因工資待遇比其他職位低的緣故對教師這一職業感到羞恥,把教師這一職業當做解決就業問題的權宜之計,一有機會就想跳槽,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部分教師行為舉止不檢點,不能為人師表,體罰甚至猥瑣學生,不能以身作則給學生傳遞正能量。也存在部分教師把心思花在副業上,搞培訓班、有償家教等,嚴重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形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學教師師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師師德標準過高

現代社會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原因之一便是對教師師德的標準過高,教師對師德高標望而卻步。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人類道德史上都處于社會最高的道德標準上,人們眼中,教師毋庸置疑的就該具有完滿的人格和高尚的德行,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國家、社會媒體向公眾宣傳的模范教師的例子,如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評選的候選名單里就有四位是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教師:17年來默默無聞扎根山區教育事業的宋芳榮;用愛堅守的“盲人”班主任胡中祥;接過父親教鞭,堅守山區教學22年的“最美”教師謝萍;堅守在雪山的門巴族的“護夢人”格桑德吉。這些教師的楷模其實就是我國師德高標的具體體現,然而,教師也是一名普通的社會人,需要維持生存發展的社會資源,過于宣揚教師師德高標無疑是脫離實際,令教師產生不滿情緒,影響學校教師師德的正常建設。

2、學校師德建設力度不足

學校過于重視升學率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對學生的教學工作上,教師師德建設未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對教師師德方面的培訓很少,教師的“進出口”機制不靈活,對于師德失范的教師缺乏有效的懲戒措施。教師的升職晉升主要是由班級成績決定,師德在考評上又存在很大難度,導致師德不受重視。小學教師工資水平不盡如人意,大部分教師的工資只能維持日常生活,沒有自我發展、培養下一代的經濟能力,這是部分教師不專心教育事業的主要原因。

3、教師自我提升意識不足

教師自身缺乏自我提升意識,沒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是教師師德缺失的另一原因。在實際生活中,小學教師在學校通常忙于日常教學工作,班級管理,或者忙于行政事務,在家中忙于家庭瑣事,極少有時間精力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部分教師工作后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沒有與時俱進,認為只須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技能即可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培養高尚的情操,造成學校教師師德水平落后的局面。

三、提高小學教師師德水平的對策建議

1、合理定位教師師德標準

榜樣的作用固然重要,但過分宣揚模范教師事跡,在教師群體中樹立師德高標,無形之中拔高了教師道德的水平。筆者之見,應建立一種介于師德高標與師德底線的一種師德標準,同時也不過分宣揚師德高標或師德底線。讓具有崇高師德的教師繼續追求更高尚的境界,成為社會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尊重在行為師德底線之內的教師。教師不是圣人,在危機之中,人類都有逃生的本能,沒有挺身而出救學生的老師可能也并不是真正如媒體所說的“缺德”的教師。社會應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盡快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教師職業道德體系,促進小學教師師德建設。

2、加強學校師德建設力度

首先,學校應加強對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并真正落到行動上,樹立“育人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適當開展教師師德培訓活動,培養教師愛崗敬業精神,使教師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學校應優化教育體制,改善教師教學環境。不僅要嚴把教師招聘的“進口”,更要暢通教師的退出機制。對于師德失范的教師要有一定的懲戒措施,對嚴重違反師德規范的違法行為絕不姑息;同時對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有相應的表彰和獎勵政策,激勵更多的教師向師德高尚的同事學習,形成良性的校園師風氛圍。再者,學校應適當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經濟支持,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為教師師德建設打好基礎。最后,學校應加強教師師德的全校監督機制建設,促進小學教師不斷提高師德水平。

3、提倡教師師德水平的自我提高

解決師德問題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師的道德自律,這種道德自律的培養一定是基于發自內心的向善的意念,這種善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要培養教師高尚的師德,首先,就是學校領導要有表率,以領導的崇高道德去感染每一位教師,身教言傳。再者,學校可引導教師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如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等法律法規,進而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知識及意識,或組織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人物傳記,陶冶教師情操,促進教師道德涵養的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露璐.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6(1).

[2]趙金瑞,李大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5).

[3]張昌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論壇,2010(10).

作者:鄧小琴 胡云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