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師德建設思考

時間:2022-03-16 11:02:52

導語: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師德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師德建設思考

一、引言

近二十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培養質量與二十年前相比有了明顯下降的趨勢[1,2],并且越來越嚴重,這一點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擔憂,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甚至可能影響某些高等學校本身的存亡[3]。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的途徑和方法,以培養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客觀分析,導致大學生培養質量的下降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擴招引起的生源質量的問題,也有高等學校教師質量的問題;既有培養方案的問題,也有管理方法的問題;既有課程體系設置的問題,也有忽視學習、思考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設置屬于培養計劃的內容,教師質量、教師隊伍屬于師資建設的內容,授課內容、授課方法等屬于教學大綱的內容,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風有關。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從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師資建設和學風建設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目前高等學校中存在的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個人建議,供廣大高等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參考。

二、培養計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培養計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目標一成不變。培養目標應該根據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設定。由于學科在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培養目標應該根據專業的發展而做相應的調整,應該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而做相應的調整。在大多數高校的培養計劃中,其培養目標都是一成不變的,這與專業知識的不斷發展和豐富、與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是矛盾的。其次,課程設置不科學。在培養計劃中課程的設置應該是在培養目標的要求下,根據專業及其發展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要求的變化而變化,但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官員設課的現象,專門為領導設課,忽視專業及其發展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樣產生了很多與培養目標不符的庸課和大量重復設置的課程,擠占了大量的專業課學習時間。第三,排課不科學。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1)密集設課,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和復習鞏固的時間,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大為下降。(2)課程設置的先后次序顛倒,設置課程時不考慮課程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使得授課質量大為下降。

三、教學大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課程教學大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內容過于強調專業知識的全面、深入,缺乏對課時的考慮和對具體的培養目標的考慮,缺乏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的考慮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考慮,缺乏對“社會對人才知識要求”的考慮,缺乏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等方面的考慮,缺乏對其他相關課程的考慮,等等。這是最近二十多年教改工作中最失敗的地方,表現在教材越來越厚,內容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深,越來越脫離實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對基礎知識教學的削弱。

四、師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師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師資質量問題。目前有些高校中由于學科的盲目擴充和盲目設置,導致了合格教師的匱乏。也有些高校一方面教師嚴重超編,另一方面又缺乏合格的高質量的師資,甚至存在沒有合格的教師承擔骨干課的情況。第二類是師德和教風問題。師德決定教風,教風又影響學風,目前有些高校中師德問題很嚴重,主要表現在:(1)教學管理人員在課程設置時以人(官員)為本,不考慮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2)教師缺乏授課的熱情,授課敷衍了事,缺乏職業道德;(3)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4)教師缺乏社會公德,做人做事沒有榮恥感,學生從心里看不起這樣的老師,不愿意跟這樣的老師學習。實際上師資方面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管理體制落后,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教學經驗,不稱職。

五、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

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也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政策不到位、不合理,不能反映高校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前瞻性,不利于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其二是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甚至不具備從事高校管理工作的能力。目前在高校中存在有些教學、科研工作都不出色,在專業上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轉而去做中高層管理工作的情況。實際上高校的管理工作難度更大,對專業經驗的要求更高。沒有豐富的專業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是不能夠管理好專業工作的,這也是目前國內呼聲很高的提倡“教授治校”的一個原因。

六、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高校急劇擴招,導致了一些沒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學生走進了高校,這些學生又影響了其他一部分學生,使得很多高校在校生沒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某些社會風氣的敗壞也使得一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另外,日益敗壞的教風也影響了學風。

七、深化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針對目前高等學校中存在的上述主要問題,下面提出幾點個人建議。1.關于培養計劃。針對專業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本著通才教育與精英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確立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的確定應在進行充分的社會調研和學科研討并對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科發展趨勢有一定預判的情況下,由真正的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專家組經過充分討論研究后慎重制定,并且每隔五年左右要重新修訂。2.關于教學大綱。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本著通才教育與精英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確立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的制定也應在進行充分的社會調研和學科研討并對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科發展趨勢有一定預判的情況下,由真正的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專家組經過充分討論研究后慎重制定,并且每隔五年左右要重新修訂。這里特別要強調針對通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避免脫離實際,片面追求知識的全面、深入。3.關于教師隊伍建設。多數院校都采取引進和自己培養相結合的原則來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業務素質。建議在教師引進中,避免領導一言堂,必要的話建議領導回避,由學科組專家集體研究決定。對于在職教師,應鼓勵他們通過學歷教育或進修培養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特別建議高校實行“帶薪學術假”制度,每隔幾年教師可以帶薪進修,完成知識的擴充與更新,以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4.關于師德和教風。教師的師德和教風問題是個復雜問題,它受社會影響較大,應加強管理,用制度去制約。另外,應大力樹立真正的師德典型,師德典型應該產生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教師隊伍中,盡量避免各級管理崗位的領導。5.關于學風問題。為樹立良好的學風,建議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建議在學生中大力樹立學習的典范,加大學習成績在評定各種獎學金、推免研究生等工作中的權重。此外,建議在高校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由師德較好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具體的幫助指導。6.關于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管理工作其實是個綱,綱舉目張。管理工作做好了,教學、科研以及其他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反之,管理工作做不好,教學、科研以及其他工作一定做不好。所以高校中當務之急是提高管理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道德修養,特別要避免學術水平不高、教學水平較差、道德修養又很低的人員進入管理隊伍。筆者認為高校的生死存亡就取決于高校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改革是目前高校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管理工作走上正常軌道,才有其他方面的改革與發展。

總之,雖然目前高校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有所下降,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全面深化的教學改革,就有理由相信,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一定能夠提高,一定能夠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建國,祝少輝.論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

[2]郝延明,高艷.完善生評教制度,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J].首都教育學報,2011,(2).

[3]高艷,郝延明.加強課程管理,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輕工教育,2010,(12).

作者:譚明 李輝 李聰 劉小標 郝延明 單位:1.河南農業大學理學院 2.天津科技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