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數學思考

時間:2022-10-29 11:08:00

導語:經濟研究數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研究數學思考

摘要:在當前的經濟學研究中,數學工具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然而其中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和普遍。國內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經常存在濫用數學、假用數學、錯用數學和誤用數學等問題,這類問題又常常是低級錯誤。只有本著老老實實做學問的態度,把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放在數理邏輯之上,才能最終消除上述問題,才能使科研成果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和科學的推敲。

關鍵詞:經濟研究數學工具;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數理邏輯

一、影響區域創新體系要素耦合的制約因素

1.產業集群自組織發展的障礙

我國產業集群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

(1)產業鏈不長,產品仍處于低端水平。我國的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與日常生活用品有關的產業,如紡織、服裝、鞋業、家具等。這些產業對企業的規模、技術、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都不高,產業進入壁壘低,且使用的是低技術,但獲得了低成本的優勢。然而,這些集群由于缺少必要的規模,技術整體難以升級,只能生產一些低檔產品,難以形成品牌定位;同時,由于集群內相關企業之間業務關聯和技術關聯并不強,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很難形成各種能夠推動企業有效互動和相互促進的機制,也阻礙了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的升級。

(2)知識流動與擴散的半經狹小。一方面,我國產業集群中知識流動與擴散的創新不足。大學及科研機構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創新人才缺乏。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存在外部不經濟,從而抑制了創新的產生。產業集群內存在大量通過模仿與學習,一項新的技術或者產品的問世,很快便會由集群內其他生產者進行模仿而廣為傳播。這種只“模仿”不創新的活動,不僅加大了企業創新活動的成本,削弱了集群競爭力,而且還會使創新能力越來越削弱。

(3)集群內部公共品供應不足,中介服務有待建立與完善。目前我國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平均化水平較低,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是解決企業群所需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重要途徑,需要中介組織引導集群內企業共同參與公共產品的供給。但我國集群企業普遍缺乏中介服務機構,已有的一些中介服務既不規范也不完善,不能為企業創新提供良好的服務,甚至在混亂的秩序下阻礙了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說,現有中介服務機構功能單一,在咨詢服務方面提供顯得尤為薄弱。

2.地方行政區劃的空間壁壘

新的國際分工與合作,往往突破國家或政區的邊界,而按照區域的競爭力在不同的層次上重新整合,并以這些新組合的地域單元,推進更大地區的經濟發展。區域創新體系中的主體,也不再按照傳統的行政劃分而分工。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是超越行政區劃分范圍的經濟區,是跨區域的經濟分工和合作,是跨區域的區域創新體系。然而,這種跨區域的創新體系的合作與建設畢竟還是少量的,總體上還是以行政區域單位為單元,從各個行政區的政策、資源等各方面探討區域創新的工作。

在我國單純以行政區域的劃分作為區域創新體系的主體,限制了資源等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連貫性,極可能因此而割斷了地緣上的聯系,也因此可能出現產業結構的高度類同,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3.科技創新特色不突出

任何一個區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地源條件,尤其是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沉淀,有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構建區域創新體系,不能脫離本區域的實際情況。不論是從區域創新目標還是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正在建設的區域創新體系,把較多精力投入到區域技術創新方面,而且這種措施往往陷入公式化,缺乏區域特色,尤其是缺乏針對社會和制度創新的創新思想和政策。

4.科技投入有限

地方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增長較慢,基礎研究相對薄弱。2000年開始,中央逐漸加大了財政投入,從2000年到2004年,年平均增長近19%,而地方政府的投入在近三年內雖有增長,但四年來平均增長卻只有15%左右,明顯低于中央的投入水平。各地財政科技撥款總體水平低,占各地財政的百分比不超過4%,有的甚至低于1%,且各地的財政投入水平差距較大:2003年和2004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滬、蘇、浙三地的財政投入都在200億元左右,而有的地區則不到10億。較低的地區財政科技投入成為地方科技發展的瓶頸之一,進而阻礙了RIS的構建與發展。[4]

二、推進區域創新體系構建的對策思路

1.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科技創新平臺

(1)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一是要加快集群內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的建設,提高企業自主研究能力。可以通過政策的引導以及資金協助,促使企業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創新機構。二是有一定科研開發實力和發展規模的企業要建立以自主研究開發為主的自主研究型技術中心;三是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與總體實力相對較弱,要求建立起消化、吸收型的開發機構或產品開發部,設置專職負責技術引進的技術人員,注重對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四是強調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協調創新和協調成長,不僅要對基地的龍頭骨干企業扶強扶優,而且要對中小企業實施足夠的支持,努力為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此外,還要重視發揮企業家的創新精神。(2)密切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聯系,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我國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產生,但是許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未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其實反映了產、學、研等要素缺乏耦合的問題。為此,必須密切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系,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充分調動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創新積極性。

2.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一是通過市場的自我運作,以及各大創新機構的努力,形成一個區域內多個企業、多個機構的一系列技術、制度創新,從而形成—種區域創新體系高效運行的態勢。二是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的價格機制,不斷提高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的程度,使價格形成機制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要完善區域的技術價格市場,確保技術轉讓價格公平合理的實現。三是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提高創新服務的市場化程度。針對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不健全、成果轉化率不高的狀況,區域技術創新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主要應抓好行業協會的建設,以及技術創新過程中各環節對會計事務、資產評估、技術轉讓中介、產權交易、投資咨詢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

3.構建RIS,需要完善政府服務職能,促進地方政府制度創新

(1)加大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科技投入要優化結構,有選擇、有重點的開展。穩定增加對區域內科技基礎性技術和產業共性技術攻關的投入力度,引導產業的技術升級,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的特點,對于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必須充分給予支持;穩定增加對科技基礎性工作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靈活運用投資補助、貼息、價格、利率、稅收等多種手段引導社會投資,優化投資的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二是引導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引導金融風險機構加大科技投入。可以采取政府資助和企業研發相結合的機制,強化企業對產業技術選擇的參與和市場導向的自主決策,充分發揮企業對產業技術的識別能力,加強產業技術選擇和創新的市場決策程度,使企業成為產業技術創新的決策和投資主體、研發主體。

(2)調整產業政策,消除區域創新障礙。

以促進集群、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集群內的企業為對象,而不是在全地區范圍內實施“一刀切”的政策;同時要組織和協調好創新資源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努力消除區域產業集群的制度壁壘,整合區域經濟資源。RIS的構建,在于打破本地創新主體間的聯系阻隔,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

(3)培育區域創新環境,提供優越的創新空間。

環境建設是區域創新體系構建的要件。政府不僅要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等物質環境,更應創造一個適宜創新的區域文化和制度環境。比如誠信是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一個以信任為基礎,擁有濃厚的創新氛圍的區域,必將促進企業、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之間的網絡合作關系,建立起共同學習的機制,加快知識創造與擴散的速度,促進要素的耦合與生長,從而使區域經濟發展建立在強大的創新能力基礎之上。

參考文獻:

[1]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

[2]陳柳欽.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體系構建[J].前沿學刊,2005,(5):37-42.

[3]倪鵬飛主編.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中國科技及統計數據2004,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司.科研中國網,2005-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