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05 04:51:00

導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探討論文

一、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途徑

1.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數學教學要注重通過數學的實際應用,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數學的嚴格訓練,進行學習素質教育;結合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優化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探求新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1)要突出學習興趣的激發。啟發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數學學科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2)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的時代,不僅要求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和才能。因1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訓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①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經歷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促使認識內化,因此教學中要加強觀察、操作能力的培養。

②指導學生會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小學數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

③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核心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的優劣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3)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要使學生在探求新知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思路、方法、技巧。做到依據學習規律確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導學法,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四種主要的學習方法:①閱讀學習的方法,②嘗試學習的方法,③操作學習的方2法,④數學思考的方法。

3.改進教學評價,樹立全面質量觀改進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即變單一知識考試為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的全面考查;變單一的筆試考查形式為多種考查形式(筆試、口試、面試、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考查;變用分數排名次的相對評價為教學目標達成的水平評價。(《小學數學教育》)19971—2彭傳新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更重視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1.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1)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應該說,在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發展,學生獲得知識不是他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他們心理發展的起點。

(2)新教學大綱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3際,加強實踐活動。

”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等等,這里面包含著許多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過去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上述許多教育要求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去,小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背上考分的包袱。

(3)當前的教育對象,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嬌生慣養,唯我獨尊,自私、脆弱,依賴性大,怕困難,怕艱苦,其心理素質發展難以適應新世紀的競爭需要。

(4)從21世紀人才群體的需要來看,一個社會既需要具有不同素質的人員,按一定比例構成,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內在素質。據有關資料調查,世界上32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他們具有共同的內在素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高瞻遠矚,善于把握時機;選準目標,堅持不懈;勤奮努力,注重實踐;富于幼想,大膽探索;排除干擾,勇往直前;興趣濃厚,好奇心強。而這些內在的素質,都屬于心理發展的范疇。因此,在我們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學生心理發展的兩個側面小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發育、心理上發展階段,是培育和提高素質的最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包括兩個方面:

①認識的發展。也有些心理學家稱為智能的發展。主要是指一個人的認識能力,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它表現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

②意向的發展。也稱為個性品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例如,當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用途,便會產生5需要與情感的意向;反過來,各種不同的意向和態度對于認識活動的發展又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便會主動、積極地思維與記憶。所以,認識的發展與意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

3.幾個問題的共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應達成以下共識:

其一,要承認兒童具有巨大的智能發展潛在力。根據科學家研究,人的腦細胞有100~150億個,一般的人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這種發展的潛在力有兩種趨勢,一種是教育恰當,引導得法,他們智力能量會到驚人的程度;如果教育不當,壓制了這種潛在力,學生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規,就會產生潛在力倒退的反趨勢。

其二,要承認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個別差異,往往反映在他們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等心理特點上。①性格的差異表現在對學習、對集體的態度和活動中意志。②興趣的差異表現在學習活動中,所指向的對象是各不相同的。③能力的差異可分為一般認識能力的差異和特殊才能的差異兩個方面。

其三,要培育學生認識與意向的發展。應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以往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學生認識的發展較而對于意向的發展則較弱。從當前教與學的狀況看,意向的發展著重培育學生:

(1)參與學習的意識,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探討活動。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質疑問難的勇氣。

(3)較強的意志和毅力。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性格,也是發展智力的精神支柱。其四,要把握好教學的“度”。在數學教學研究中,常常提到“坡度”、“密度”、“深度”等,對此,也應有我們的共識。

三、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六項改進

實施素質教育的根基在課堂,數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因此要探究數學課堂教學的“六項改進”:

其一,加強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發揮數學學科育人功能。

其二,加強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的探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其三,加強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進學生知識、情感協調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其四,加強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探究,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其五,加強教學信息反饋的探究,優化講練的序、度、量,適時調控學生的認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