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意識
時間:2022-07-12 03:23:26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紅色文化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理論來源,可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育人目標相融合。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愛國之情及高尚的道德情懷,將其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能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領悟人生真諦,同時,能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時期形成和發展的一種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是中國近現代實踐歷程的精神凝結,是培育當代青年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源泉。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作為高校一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培養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紅色文化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著內在的契合性,適度地、科學地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實現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目標。
一、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
大學生處于“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在思想與心理層面呈現出可塑性與矛盾性并存的特征,部分學生存在“精神上缺鈣”、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問題[1]。紅色文化中蘊含著無數革命先烈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為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偉大理想以及追求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是黨在各個時期實踐歷程中的寶貴財富,蘊含著頑強拼搏、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為人民服務等價值觀念,將其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堅定大學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紅色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理想信念教育,為思想道德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理想信念增強了感染力與說服力。紅色文化是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案例將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一心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的奮斗意識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素材,將這些紅色故事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過程中,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
(二)有助于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2]在網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紅色文化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提供了鮮活的歷史素材,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政權,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紅色文化是黨成立以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革命時期,愛國之情是革命先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不畏犧牲的凌云壯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為實現國家富強而積極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奉獻精神。在這些過程中形成的紅色文化資源,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都反映出革命先輩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生動而鮮活,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是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載體。
(三)有助于培育大學生集體意識,提高道德品質
將紅色文化中的集體主義教育部分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中,有助于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道德素質。紅色文化中的紅色精神內核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等都體現了集體主義精神。充分挖掘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集體主義精神,將其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中,將體現集體主義思想的經典事例、英雄人物等融入集體主義教育中,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有助于培育大學生法治思維,樹立規則意識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對大學生公平正義法治精神的培養,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取得今天的偉業,是因為有著嚴明的紀律,如果沒有紀律或者不堅持執行黨內紀律,那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嚴明的紀律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是立黨、興黨的重大武器。紅色文化的制度形態,是指黨在歷史發展各個階段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等一系列的規范體系和行為模式,包括創建、推行和保護紅色文化的各種規章制度及政策法規,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井岡山土地法》等[3]。將這些制度形態的紅色文化引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樹立學生的規則意識。
二、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基本路徑
(一)建立健全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組織保障
首先,構建頂層設計機制。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高校黨委領導核心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把握全局,了解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建立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激勵、約束、保障機制,把思想引導與利益調節,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引導教師主動將紅色文化引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再次,增加紅色文化的科研投入,激勵教師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促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促進紅色文化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最后,完善教學評價方式,將紅色文化是否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作為評價標準之一,提高教師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意識。
(二)優化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環境
首先,優化課堂實踐教學環境。課堂是實踐教學的主陣地,要充分將現代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充分利用課堂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其次,優化校園實踐教學環境。具體來說,要通過校園實踐活動將紅色文化展現出來,打造校園紅色文化品牌。例如,將地方紅色文化經典元素合理融入校園建筑、人物雕像、走廊文化及班級文化等建設中;通過社團活動傳播紅色文化,如舉辦紅歌比賽、紅色經典演講比賽等社團活動,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再次,優化社會實踐教學環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磨煉意志、砥礪品行、涵養德性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實踐教學環境。
(三)搭建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平臺
首先,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上的紅色文化資源,如紅色家書、紅色傳奇、紅色記憶及紅色歌曲等,增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其次,加強學校與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具體來說,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崗位,以供學生實習,使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感悟革命精神。
(四)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促使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
首先,采用信息化技術,將紅色遺跡的“前世今生”通過數字技術手段轉化為大學生看得到、讀得懂的系列故事讀本,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在現實中再現戰場環境體驗感,從而消除疏離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的實效[4]。其次,充分運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將匯總、創編后的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及時推送給大學生,促使大學生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培杰,聶邦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5):95-96.
[2]馮剛,史宏月.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理論內涵及其價值意蘊[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9(5):41-49.
[3]胡楊,汪勇.略論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77-78.
[4]李夢嫄.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研究[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9:1-72.
作者:劉歡 王云瑞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原著誦讀與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提升關系
- 下一篇: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設計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