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思考
時間:2022-10-28 09:32:00
導語: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如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每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中,要盡力做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做到傳授知識、技能時,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不給學生過重的負擔,又能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實驗教學興趣能力培養
如果把化學比喻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么化學實驗就是這棵樹的根。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努力提高實驗技能,是每一位初中化學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一、研究心理,激發興趣
興趣是初中學生喜歡化學課的最主要因素。它可分為暫時興趣和穩定興趣。前者是由于化學實驗的新奇多變,象“魔術”一樣能吸引學生,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廣泛性,這種興趣只是學生的直覺認識,不鞏固、易消失。后者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逐漸理解,掌握新知識而產生的興趣,它一般較穩定,具有自覺性和持久性。這兩種興趣互相交織,互相轉化。隨著實驗的進行,提問“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去思考、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這樣在實驗中就可把暫時興趣轉化為穩定興趣。
《初中化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因此在演示實驗中,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注意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特征。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新事物的強烈的好奇心理,因而教師要注意吸引和分配學生的注意力。做到實驗裝置簡單、方法通俗易懂,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思考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這個中心環節來,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而且還達到了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2、演示實驗要盡可能保證一次成功。首次印象對學生來說是最深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實驗一次不能成功,學生就有可能產生兩種心理:1、失去興趣;2、把失敗實驗的影像留在大腦里,對以后的學習造成影響,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不易糾正。
3、演示實驗要盡量讓學生參與。學生在演示實驗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如果不讓學生參與操作,久而久之,就會對演示實驗產生厭煩心理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大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合學生可以把實驗牢牢記憶下來,很難忘記。
4、演示實驗設計要形象鮮明,能引起學生興趣。只有鮮明的感性材料,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大腦皮層才能形成興奮中心,從而形成深刻的概念。
5、合理改進演示實驗,提高科學準確性。教學是科學,就是實事求是。在化學教學中,對科學準確性不高,分析不夠透徹說服力不夠強的演示實驗要大膽改進,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增強實驗的說服力。
因此,第一堂課我指導學生演示了兩個化學小“魔術”:“火山噴發”,“清水變飲料”把學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學世界。然后,告訴學生這其中都蘊涵著化學知識,只要他們認真學習,將會了解化學世界之奧妙。這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保證學生興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學中還不失時機加以鞏固,根據各章節的特點,穿插了一些身邊的化學知識或有趣的化學現象,使學生始終如一,興趣盎然。例如,用“自燃”現象解釋“鬼火”,用CO2的性質解釋自然界的一些奇觀,象東非大裂谷的“吃羊魔”、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酒精、醋酸》教學中,順便介紹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還補充介紹了吸煙中的化學和等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既可增進知識,引起學生興趣,同時又起到教育作用。
二、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應扎實“雙基”,更應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化學實驗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實驗過程中,應先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迅速地對物質及其變化、儀器裝置進行全面的觀察,學會分清主次現象,指導學生捕捉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現象并進行分析、綜合。還要使學生養成認真、細致、有始有終地觀察實驗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習慣。
從剛接觸化學課開始,就應有意識地指導觀察。例如,在做鎂帶燃燒實驗時,強調讓學生注意,這個實驗中用到了石棉網,使學生認識到了這個實驗中的放熱現象。
2、思維能力的培養。授課時,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多為學生設疑,爾后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先將鐵絲放入空氣中點燃,學生觀察到鐵絲沒有燃燒,有的同學懷疑鐵絲會不會燃燒。此時,我把鐵絲伸入入氧氣中發現鐵絲卻劇烈燃燒并火星四射,學生在感嘆神奇的同時開始思考其原因,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如,在講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先取出一收集滿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瓶,向瓶內注入適量水,振蕩,發現礦泉水瓶扁了,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獨立實驗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獨立實驗能力是化學科的特殊能力,是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授基本操作技能時,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實驗設計等途徑,使學生獨立實驗能力得到發展。應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藥品儀器、步驟和注意事項,可與做家務事等生活實際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的理解。在分組實驗中,對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操作及時予以糾正,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集體討論,分析不正確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4、自學能力的培養。講授新課時,先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使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材,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給出提綱或圖表,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總之,課堂教學中,我盡力做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做到傳授知識、技能時注重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不給學生過重的負擔,又能提高教育質量。
- 上一篇:中學教學質量管理思考
- 下一篇:學校素質教育與中學生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