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學校體育課創新設計教學特征

時間:2022-01-20 09:59:00

導語:探索學校體育課創新設計教學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學校體育課創新設計教學特征

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提出創新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探索學校體育創新教學,并提出:嘗試改變教學分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嘗試情景創設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模仿中創造,體驗運動的樂趣;嘗試讓學生自編游戲內容,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行等級制教學評價全面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等。

隨著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挖掘教學潛能,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目前小學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為適應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發展要求,努力探索和實踐課堂創新教學,突出以精心務實設計為主線,我在體育課上著重進行了下面的嘗試和探索:

一、嘗試情景創設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模仿中創造,體驗運動的樂趣

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認知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以迎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如在游戲練習中,注重情景游戲,將游戲內容故事化。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會了動作,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又如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動作進行練習,迎合學生的心理愛好,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逐漸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志向和習慣,達到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和開拓創造力的目的。

二、嘗試改變教學分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好奇心強,對體育課具有濃厚興趣,在教學中應該保護好這種好奇心和積極性,這是創新人才的心理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從改變教學的分組形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形式的重新組合,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有:

(1)自由組合的分組形式

在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系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斗目標,有利于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

(2)互幫互學的分組形式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使各小組都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繩的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學有目標,提高他們的體育成績。

(3)分層次教學的分組形式

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小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實行因材施教。這樣,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差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三、嘗試讓學生自編游戲內容,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體育課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徑是在練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嘗試自編游戲內容。比如在游戲中,給每一小組一個小膠球,畫出一定的活動范圍,要求每組的學生以小膠球為中心,創編或組編出大家喜歡的體育游戲。游戲前,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創新,不要照搬已學過的游戲,組與組之間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設法創編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鍛煉身體、能夠培養體育興趣、具有開拓精神等的游戲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發揮“導演”的角色,充分讓學生自行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師還對活動形式、方法新穎,創新意識強的小組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有困難或游戲活動缺乏新意的小組進行點撥、啟發和幫助。這樣,有效地發揮了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實踐水平和經驗。

四、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堂教學創新改革,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嘗試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目的就是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實踐中,我先按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好層次,再因人而異地制定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的發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如在競技性教學中,將學生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高低分為男女各四個小組。練習中,根據各小組學生層次的不同而調節。上等生用優秀的成績嚴格要求,調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適當,改進動作,爭取優秀;中等生高度一般,鞏固動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樹立信心,達到基本掌握動作。這樣,使到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各自的要求,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積極,表揚先進。對彈跳能力和動作技術有提高的學生,一定時間內適當調整層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勵學生你追我趕、不甘落后、力爭上游等的體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思想品質的提高。wWw.gWyoO

五、實行等級制教學評價,全面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改革教學評價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體育課也不在例外,我們實行了等級制評價,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分數的精確度變得模糊,淡化分數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消除分數對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進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圍繞了體育的各種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等,細化了評價項目,確定了的體育常識、運動素質、技能技巧、出勤表現、身體素質等項目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實踐中,各項目的評價只對學生公布等級的檔次,而不直接公布具體分數。這樣,減少分數的負面影響,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達到全面、中肯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