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
時間:2022-02-23 03:41:00
導語:闡述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效的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師追求的目標,本文分析并提出有效教學的三個策略,在教學準備階段的策略、在教學實施階段的策略、在教學評價時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
如何提高體育課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專家、學者和廣大體育教師共同關心和探討的問題。回眸幾年來課程改革的歷程,學校體育教學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驚喜與擔憂、清新與困惑、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情感體驗之間的矛盾始終伴隨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重現象輕本質,重形式輕實質,好看不實用的,熱鬧而低效的體育課沖蝕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干擾了許多體育教師的視聽,嚴重地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呢?
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就體育與健康課而言,一節體育課是否有效主要看學生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后,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的效果好不好。因此,加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式,下面把體育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在教學準備階段的策略
準備階段的策略,主要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處理問題的行為,也就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教學準備也稱做教學設計,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設計是實現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一。體育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了確保體育課有計劃地進行而籌劃的教學活動。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把體育課程目標具體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從操作層面上講,教學設計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方案,具體表現為兩種:一種是“寫”在頭腦的教案。我們在體育教學設計前,應明確兩個問題:其一,學生的實際。它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知識、技能的儲備、學習習慣、方法等。其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認知、情感、態度或心理和動作等方面必須達到的狀態,對這種狀態的把握,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排序、改造、補充等,籌劃開展有效教學的具體方式,它包括課程的結構,采取的教學方法,創設的教學環境,設想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對策等。
二、在教學實施階段的策略
教學實施階段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策略。新課程下教師有效教學的行為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談,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是扼殺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要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足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教學比賽中產生對足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又如,我們在耐久跑教學時,除了教學生跑的技術還要教給學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間歇時間,如何緩解“極點”,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勞補充營養等,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他們自己的鍛煉能力。
第二,教師在教學中富有熱情。為了實現中學體育有效教學,引導師生積極情緒就顯的十分重要。富有熱情的體育教師,會去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會去探索、研究、發展自己所愛的學科;會不斷地學習、擴展知識視野,深化對學科的掌握,會去積極探索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為體育有效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教學評價時的策略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不僅關注學生體能的增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的行為、態度、情感、價值觀。因此,與此相適應的評價是從定量測驗轉向將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僅要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要重視個體性(發展性)的評價。在體育成績評定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體育基礎,學習行為態度,進步與發展。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評價等。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和團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新課標對中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新課程標準下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在對體育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有效性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教學的理念、教學策略和師生觀等方面提高認識,實施有效的教學。
- 上一篇:煤炭資源稅費屬性探究
- 下一篇:剖析如何完善新農村民主管理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