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體育產業化現狀及SWOT策略
時間:2022-11-16 05:06:58
導語:民俗體育產業化現狀及SWOT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傳統的媽祖民俗體育活動流傳到了今天,很多已經被運用到了除廟會活動、節俗活動及民間藝術活動以外的地方,逐漸有了朝商業化發展的趨勢。2010年6月,莆田學院體育系媽祖女子車鼓隊參加了上海世博會上福建館的節目表演,還到福州三坊七巷等各地表演,充分地展示了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媽祖信眾有2億多,群眾基礎雄厚,發展媽祖民俗體育作用,一是促進了媽祖文化的傳播;二是增進民族與社會的認同感。通過舉辦民俗節慶活動對國人而言增進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世界華人而言增進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對外國人而言透過節慶活動增進對當地文化歷史背景的認識與理解。當前,隨著媽祖文化的世界性傳播在全球尤其在臺灣媽祖文化成為兩岸民眾精神交流的重要紐帶,如今以媽祖冠名的體育賽事在兩岸的各種節慶文化活動中比比皆是,體育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載體,而民俗節慶體育的地域文化性,加深了兩岸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有利于海峽兩岸的和諧與發展。
二、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swot分析
1.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優勢
(1)資源優勢。閩臺媽祖民俗體育項目種類較多,每年“元宵鬧媽祖”活動中的擺棕轎、耍刀轎、沖禮花等,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生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祭祀活動中的皂隸擺、妝閣、轉涼傘、八佾舞等。還有一些未用在這些傳統祭典上的民俗體育,如媽祖女子車鼓、舞龍舞獅等觀賞性較強的體育項目,還有媽祖健身舞、媽祖健身操、媽祖健身功等以強身健體為主的體育項目。加上世界各種以媽祖信仰為活動的廟會活動數不勝數,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各地的媽祖民俗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了。
(2)地域優勢。莆田市地處福建黃金海岸中部,近年來,高鐵的開通使得福州長樂機場和廈門國際機場到莆田的時間越來越短,莆田港口城市的發展已進一步促進了交通發展,建成了直達湄洲島的莆秀高速等公路,對于全球媽祖信徒來說都可以算是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背靠福建東南經濟區,面向臺灣海峽,地理環境優越,自古為福建臺灣交往的重要通道。莆田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是全球媽祖信徒前來朝圣的地方;莆田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傳統媽祖民俗文化保留比較完整,莆田其他一些地方的媽祖民俗體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2.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劣勢
(1)研究開發少。因為,全國民俗體育產業化問題研究比較少,而目前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還處在理論狀態,在媽祖信徒心目中沒多少影響力,所以,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初期要經過比較漫長的路。關于閩臺媽祖文化的研究已經很多了,在網絡上搜索關于媽祖的研究文獻已經超過萬條,但是沒有針對性,涉及媽祖民俗體育的論文也比較少,有關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研究目前還沒有,所以不能構成強有力的理論基礎。關于媽祖的研究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伊能嘉矩在1918年《東京帝國大學人類雜志》上發表的臺灣漢人信仰之海神。就是關于媽祖的研究,這樣算來研究媽祖文化的年限還是比較久遠的,長久以來的研究都很少涉及民俗體育傳承與發展的話題,都是研究挖掘媽祖傳統文化的。
(2)缺少專業人員。由于全國研究民俗體育產業化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人專門研究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政府或者企業也沒有足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缺少專門研究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這個方面的專業人才,這將導致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這個項目短時間內比較難發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積累經驗。
3.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機會
(1)政策機遇。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標志著海峽經濟區建設由地方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2009年《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中四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媽祖文化的優勢,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國家給予了海西經濟建設的大力支持,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媽祖民俗體育的發展,這樣關于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課題也成為很多人和有關政府部門的研究對象,這樣一來給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實踐發展帶來了機會。
(2)經濟發展需求。據統計,2008年共接待旅客6440多萬人,旅游收入達56億元,每年到湄洲島朝拜媽祖、旅游觀光的海內外游客達到100多萬人次,其中臺灣游客有10萬人次。當游客認同這些媽祖民俗體育產業項目的時候,在每年來湄洲島朝拜的時候就可以專門出資請具有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特色的一些節目去表演,例如:舞龍舞獅、媽祖舞、媽祖車鼓等等,這樣就能進一步的促進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2010年福建省第十四屆田徑運動會在莆田成功舉辦,打響了莆田的文化品牌,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在開幕式的晚會上,表演的很多節目都體現了濃厚的媽祖文化,向游客展現了媽祖民俗體育,這樣既促進了媽祖民俗體育的宣傳,又間接推動著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發展。
4.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威脅
(1)莆仙文化的競爭。媽祖文化是莆田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是莆田文化的龍頭老大,但同時也與莆田的其他文化競爭,例如莆田南少林文化產業、壺山玉皇文化、九鯉湖祈夢文化產業,其中九鯉湖祈夢文化產業已經整合開發建設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樣一來媽祖文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受到這些文化產業的沖擊,這些文化產業或者其發展起來的旅游景區都將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并且占用政府支持民俗文化發展的一大部分資源,都將會影響到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如何在眾多莆田文化產業的沖擊下蓬勃發展,吸引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現代體育發展的沖擊。莆田市素有“田徑之鄉”“武術之鄉”“籃球之鄉”的稱號。一直以來,莆田市的現代體育產業都比較發達,尤其是十四屆省運會在莆田市的成功舉辦,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現代體育產業的發展,但是像媽祖民俗體育產業這種傳統民俗體育產業的發展還是相對比較落后的,地方政府用于發展民俗體育產業的專款比較少,導致了民俗體育發展緩慢,近年來,莆田湄洲島的體育旅游開發與發展一定程度給予了民俗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但是來自現在成熟的體育產業的沖擊還是不容忽視的。總的來說,對媽祖民俗體育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將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還沒人提出這一觀點和加以研究,通過分析發展現狀以及預測今后可能的發展方向—如果閩臺媽祖民俗體育與湄洲島旅游結合起來,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的可行性比較大。兩岸民眾交往越來越密切,同時媽祖文化又是兩岸共同的寶貴財富,在臺灣民眾普遍信仰媽祖,很多人每年都會到湄洲島媽祖祖廟進香,結合整個民俗體育發展趨勢和國內國際社會發展的需要,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是必須發展的,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將一部分體育活動商業化,例如成立專門培訓媽祖舞、媽祖功這些大眾的娛樂健身教練,到各個社區或者老人院進行這些健身培訓,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傳統媽祖體育活動。其次,成立專門的閩臺媽祖民俗體育活動訓練基地,可以成立公司模式,全球有5000多座媽祖廟,每年都有很多的祭典儀式,一些慶典也可以出資請這些專業的民俗體育表演隊表演,全世界有2億多媽祖信徒,市場潛力巨大,所以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是可行的,但是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實踐,只有理論聯系實踐才能真正實現閩臺媽祖民俗體育產業化。
作者:甘加建陳祖馳陳輝福黃泉靈林立新單位:莆田學院體育系
- 上一篇:微探體育舞蹈的意義
- 下一篇:體育舞蹈課程路徑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