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學的意識形態研究
時間:2022-03-18 11:25:21
導語:政治心理學的意識形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政治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意識形態。本文對政治心理學中關于意識形態的研究進行了大致的梳理,并重點探討了意識形態下的政治態度,對政治態度的主要維度進行了分析,從而建立健全了意識形態的主要認知模型,為意識形態的進一步研究積累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政治心理學;意識形態;取向
一、政治心理學中關于意識形態研究的介紹
(一)意識形態的內涵
“意識形態”一詞源于兩個多世紀以前的歐洲,其內涵經歷了多次發展。不同的學者對意識形態的理解也不同,意識形態的內涵也隨之變得復雜。我們認為,意識形態是一種思想觀念體系,這個體系包含價值理念、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且能反映一定時期內社會階級或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社會中往往存在多種意識形態,且這些意識形態可同時并存于某一特定歷史階段,不同的意識形態分別處于主導與支配、非主導與邊緣地位。
(二)意識形態研究中的批判和價值中立兩種取向
意識形態研究存在批判和價值中立兩種取向。一方面,大量的研究者對意識形態持批判取向與觀點:自法國政治家特拉西提出“意識形態”后,拿破侖對其進行了猛烈的批判,這使得原本“思想的科學”淪為“虛幻的形而上學”;針對德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在根本上的顛倒本末,馬克思與恩格斯就起虛偽性進行了批判,并指出了產生這種虛偽性的根源——社會存在,這為后期研究者提供了出路;自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學術界從未停止對意識形態的批判,例如,一是部分學者對馬克思意識形態學說進行研究且指出忽視意識形態領導權是直接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二是承認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真理就意味著喪失階級意識和階級利益,以哈貝馬斯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提出了科學技術意識形態理論,并認為意識形態沒有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衰落,相反意識形態以更為強大的力量支配著人們的思想;曼海姆、奇洛克等人也從各個角度對意識形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另一方面,還有大量旨在從中立角度對意識形態進行研究的研究者,這類研究對意識形態持中立態度。任何一個社會都具有主流意識形態,這種主流意識形態往往以中立的姿態出現,凡是與這個中立意識形態不合的其他意識形態都被冠以“極端”的稱謂。福柯就曾對意識形態的中立性進行闡述,明確表示意識形態的中立性與本國意識形態的整合有關,意識形態整合越完整,國家的中立性越強;社會各團體、組織將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的中立性,主流、主導性意識形態往往會影響民眾,使社會其他團體或組織中的人都具有與起支配作用的意識形態相同、相類似的想法;一旦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具有相類似的想法時,意識形態的中立性就會轉化成葛蘭西所說的霸權。
二、意識形態中政治態度的維度
(一)傳統的單維度左-右維度取向
政治態度是社會成員的一種心理傾向,這種傾向主要針對政治權利與權力及其形態而言,具體表現為贊同或反對政治權力、政治權利與政治制度。政治態度由政治認知、情感與動機組成,體現在政治意識、政治價值與政治信仰中。所以,政治態度集中表現在政治觀念與政治主張中,廣泛存在于社會存在。意識形態中政治態度的傳統維度為單維度,即從左-右維度對意識形態進行分析與研究。根據政治主體的不同,我們可將意識形態按照個體、社會、國家三個政治主體與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四個要素進行匹配。我們也可以從政治客體的角度對政治態度進行分析,即將政治、經濟、文化與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保守主義進行匹配,從而得出政治態度的一般性區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從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兩方面出發,對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保守主義的政治態度做出更為充分的說明。這種區分維度可以稱為單維度,即左-右維度取向,非此即彼的態度為意識形態的譜系分類奠定了基礎。
(二)多維度模型取向
不同意識形態、政治態度的比較一般從積極、消極兩方面進行,但更為深入的研究則可按照左、中、右的層級進行分類。早期的左右劃分主要源于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們的政治立場,即按照政治立場與態度的不同,分別坐在議會的左邊與右邊。這種劃分具有其積極意義,但其所帶來的問題也十分明顯:左派或自由派為推行政策,更傾向于中央政府的角度調整資源分配,從而實現福利傾斜傾向;右派與保守派則反對中央政府干預經濟,但不否認集體權威。為更有效地推動政治態度的維度分析,我們可充分考慮各種政治意識形態的積極性,將各種政治觀念、政治制度與政治態度區分開來。為此,范德伯克、索巴本則從左、中、右三個角度對意識形態下的政治態度做出區分,從而建構起相對完善的多維度模型取向。另外,還有人從自由、平等、秩序三個維度出發,將自由主義者、共產主義者、保守主義者、自由至上主義者同時納入到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中。
(三)單維度和多維度模型的調和取向
多維度模型與單維度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難以快速、全面地認識意識形態中的政治態度。所以,我們主張在單維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多維度模型,為意識形態的演變與發展奠定基礎。一方面,分別從政治觀念、政治主張兩個維度出發,對意識形態下的政治態度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從政治觀念出發,設立增加經濟自由、增加社會自由兩個維度,將社會主義、自由主義、自由至上主義、保守主義、權威主義、無政府主義納入其中,綜合分析政治觀念各維度;將政策、價值、意識形態整合起來,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價值-政策的互動模型。
三、結語
政治心理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意識形態是其重要研究內容與主題,探索意識形態的各要素對推動政治心理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抓住意識形態的本質,不斷探討意識形態中的政治態度,從而構建相對完善的認知模型,完善意識形態的研究體系。
作者:袁茗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黨委學工部
參考文獻:
[1]唐睿君.中國統一戰線工作的政治心理學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郜付見.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
[3]任志鋒.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鄭建君.政治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內容、方法與發展趨向[J].政治學研究,2011(4).
[5]政治意識形態:影響因素、心理機制及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3(2).
- 上一篇:中職會計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 下一篇:支架式教學法在醫藥營銷心理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