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設計心理學的聯系

時間:2022-03-31 10:03:07

導語:設計與設計心理學的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與設計心理學的聯系

摘要:設計心理學作為獨立名詞使用最早出現于二十世紀末期計算機人機交互設計和數字媒體領域。是研究設計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并幫助設計者通過心理學知識的運用使設計達到更好為人類服務的目的。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設計心理學

一、設計

1.設計釋義。設計(design)一詞按字面意思可拆分為“設”和“計”兩個詞匯。“設”即設想、設立、假設之意。“計”則有計算、合計、謀劃的意思。二者結合即可釋義為:通過計算和謀劃完成某種假設或設想。設計既然是完成某種設想或假設則其設計成果必然有好與壞、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因為它只是人類針對某種目標問題進行的求解活動。而這種求解的活動伴隨著人類生存自始便一直存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一名設計師,在進行目標求解過程前首先應是作為“使用者”的代言人身份存在。2.現代設計概念。現代設計概念的提出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英國的藝術運動家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9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革命使得工業化為社會各行各業帶來活力,隨之帶來的還有大量粗制濫造的工業產品。千百年來人類通過手工逐步打磨出來的精美器物被機器任意模仿和破壞。這種背景下,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呼吁社會對粗制濫造的工業產品進行批判。不可否認無論如何歷史的車輪還是向前滾動著,一個工業化的時代無可避免的向我們開來。但他二人提出的對手工制品精細、優美審美趣味的主張卻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藝術從業者和設計者們開始思考如何在工業產品的高效和手工產品的精細審美上找到平衡點?如何讓產品在創造和生活上進行融合?如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從理論知識方面進行總結和歸納?這種工業和生活之間產生的矛盾也為現代設計的開啟提供了萌芽的種子。

二、設計心理學

1.心理學與設計心理學。心理學(psychology)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pychology)一詞由古希臘的“psyche”-靈魂和“logos”-知識兩個詞與組合而來。所以最早心理學是研究靈魂的一門科學。而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對靈魂有了新的定義,而越發關注人類內心和心理的變化。設計心理學(designpsychology)屬于心理學(psychology)研究范疇。是在設計領域對心理學知識的一種延伸。是設計師研究如何將使用者需求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去完成自己設計目標的一門心理學學科。2.設計心理學研究范疇。設計是一項有目的的藝術創造活動,所創造出的產品應滿足適用和審美兩種屬性需求。設計心理學所研究內容應是產品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無論是從設計者還是使用者角度出發,產品在創造和使用的過程都會產生對產品功能、外觀、色彩、造型、內涵等方面產生評價和批判的趣味。故從這一點出發,設計心理學研究范疇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如何使設計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捷任何生產工具的設計和改良都是以提高生產效率作為首要目標。生活中常遇到難開啟的推拉門、不能同時使用兩孔和三孔功能的插座、無法直接放進去水果的榨汁機這一系列的“反人類”設計不僅沒有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反而困擾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需要追求設計產品的高效、易掌握的適用性,追求創造設計產品與使用者、使用環境、使用成果的友好設計。(2)如何使設計滿足日益提高的審美趣味人類用數千年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雖然這種審美趣味受地域、文化、種族的影響而有所差異,但對美的追求卻是一致的。當歐洲人愛上東方的瓷器并冠之以“China”、當中國人的家庭越來越多的歐式裝修并引以為傲、當美國人去博物館參觀中國文物陳設并駐足不前的時候我們知道人類對美的感知是相通的。工業化帶來的數量客觀的工業制品,的確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效率,但也將數千年人類形成的審美趣味忽視和打破。被貼滿簡單粗暴復制標標簽的工業產品不僅引來了“新工藝美術運動,同時也引來了人類對設計產品審美趣味的再反思、再設計。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作為消費者的反饋因何最終變成了一場運動,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批判正是代表了廣大消費者的心聲。(3)如何激發設計師的“創造力”成功設計出一件好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設計師作為產品的設計者其實在整個過程中處于一個很微妙的位置。一方面需要滿足廠家的低成本、好生產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滿足消費者產品美觀、功能便利、性能優良的特點,甚至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還要滿足維修人員好拆裝,便于維修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于產品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復雜化。社會步伐加快,人類對好的產品等待的耐心也越來越少。這就給設計者接受反饋信息并改良產品帶來難度。當然這些都不是一項拙劣設計誕生的借口。所以設計心理學除了把握使用者心理的同時如何抓住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變化,如何在這樣愈發復雜的設計環境中保持耐性,并激發其創造力就是設計心理學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設計心理學具體應用范疇

1.設計心理學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產品設計即是將人類為達到某種目的想法物化的過程。這種類型的設計產品更多的以使用為目的。如推拉門、服裝、生活用具等。所以需要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去實驗和探求使用過程中會遇到的可能性問題,并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的進行規避。只有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了產品的使用方法、使用者可能會犯的錯誤等問題后,抓住使用者的心理,才能為使用者提供少抱怨的產品。2.設計心理學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應用。視覺傳達顧名思義更多的設計需要在視覺上做文章。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決定視覺體驗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即圖形和色彩。遠古時期人類即用動物形狀簡化符號來裝飾在各類生活器物上,并用符號在巖壁上描繪傳達各類信息。這說明人類很早就懂得內容-形式-符號的轉化。格式塔心理學家發現,只有那些最簡單化的圖形才能使人們感受最愉悅的心理感受。設計者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運用這一心理規律,棄繁就簡,通過最簡單的符號美學來賦予產品最愉悅的傳達感受。心理學家對顏色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情緒會變得興奮沖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情緒會變得沉靜。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的顏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即形成心理顏色視覺。所以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設計者對色彩的把握至關重要,應根絕自己需要傳達信息的內容、類型、場合來選擇合理的色彩搭配。3.設計心理學在環藝設計中應用。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承擔人類活動空間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創造和設計的工作。在心理學上需要重點關注人與環境的關系。如比例、尺度、色彩、功能流線等。在環境和空間設計時,必須第一時間將使用對象納入設計范疇。如為籃球運動員設計的床的尺度就不能和普通人用的一樣。同時更需要關注使用者深處空間的體驗感。如寬而低的空間給人壓抑的感覺、過于寬而高的空間給人空曠無助的感覺、不規則空間或擺布異常的空間給人雜亂、不安的感覺。所以在進行環境空間設計時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對象的特征,了解不同因素狀況下使用者的內心活動曲線,合理調和比例、尺度、色彩等方面的內容。

四、結語

設計過程主要的參與者即設計者和使用者。作為兩類獨立的個體,不同的主觀思維方式、個體差異等都會通過心理問題來反饋到產品設計上來,并最終影響和決定設計的成果。而設計心理學很重的課題就是來研究使用者的心理活動和變化,并反饋到設計者那里,最終變成改善和提升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我們熟練掌握并運用設計心理學知識,最終實現設計者和使用者在產品的功能、審美、文化內涵等方面達成協調統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原研哉、朱鍔譯.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2]唐納德.A.諾曼、梅瓊譯.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

[3]蘆青.基于設計心理學的高校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9.

[4]盧菲菲.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定制化”需求[J].青春歲月,2013(23).

[5]王昆.淺談設計心理學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J].企業文化,2012(8).

[6]黑敏.設計與設計心理學[J].青春歲月,2013(14).

作者:毛自斐 岳斌 單位:1.昆明學院 2.昆明市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