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聽力的訓練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4 04:00:00

導語:小學英語聽力的訓練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英語聽力的訓練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本文從聽力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入手,分析小學英語教學中訓練“聽”的技能方面的現狀,并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訓練策略,為使小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訓練

教育部提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應做到聽、說、讀、寫、玩、演、視全面綜合訓練,重點是聽、說。而在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聽”作為信息的輸入,又是說的基礎,是讀、寫、唱、對話的前提。學生具有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才能更快更多地獲得準確的信息,才能通過“聽”擁有更廣闊的英語學習途徑。由此可見“聽”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它是首當其沖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聽”是獲得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理解和獲取口頭信息交際能力的體現,是英語后繼學習的基礎和保證。

近年來,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推進,各地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呈現出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英語課越來越受小學生們歡迎了。然而通過廣泛的資料查閱和在小學的實際教學、聽課過程中,我發現,聽力訓練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學生的“聽”的技能普遍較弱,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給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的現狀

縱觀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經過實際的聽課、調查,并結合自身的英語教學,我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就目前來說,聽力訓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聽”的技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和發展。通過分析和總結,我發現制約小學生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語音教學存在缺失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語音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發展的起點,在語音階段不打下扎實的基礎,單詞的讀音就有問題。單詞不會讀或讀不準,直接影響到單詞的記憶和積累,同時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因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即使信息中的單詞已經學過,也會因為單詞不會讀或與自己的發音有差異而對單詞感到陌生,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經過調查研究,我發現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在語音方面普遍存在缺失,主要是教師們對語音教學重視不夠,具體表現為:

1.對發音的到位與否把關不嚴,如濁輔音發成清輔音(如nose讀成[n?us])、單元音發成雙元音(如wit讀成[weit])等。

2.對連讀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缺乏訓練和指導,如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5中的重點句是這樣的:Whatwouldyoulikefordinner?這里的wouldyou需要連讀,而我在小學聽課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生在讀該句的時候,都是把wouldyou分開來讀的,而教師也沒有及時發現或給予相關的訓練和指導。

3.對字母音和拼讀規則的滲透不夠。

上述這些問題不利于學生在讀單詞時進行音、形結合,影響其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

(二)聽覺刺激手段單一性和缺乏實效性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作為接收信息的“聽”方面,形式單一。絕大部分同學停留在聽老師講課和聽課文錄音這個層面,這固然重要,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獲得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所需的時間相差甚遠。學生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和訓練,那是遠遠不夠的。

再者,以聽課文錄音為主要的聽覺刺激手段缺乏實效性。傳統的聽說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從實質上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只局限于對課文進行細節性和事實性的聽力理解訓練。學生一旦對課文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聽錄音一般也能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教學的動機與效果相統一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來說還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聽力訓練材料少,時間安排不合理

目前,適合小學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既有意義,又有趣味性的語料還很少見。由于小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詞匯量十分有限,直接照搬英語原文作為聽力語料往往是不可能的,這也就給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在時間安排上也有不合理之處,學生很少有專門的聽力訓練時間,而且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時間長度不夠,刺激就不充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就很難得到訓練和提高。公務員之家

(四)聽力訓練枯燥乏味,學生主動性不高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最多的聽力訓練方式就是教師讓學生先聽錄音,然后回答問題,這種訓練方式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換,這樣的方式顯然不適合小學生的學習,而且容易造成大腦疲勞,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小學生本來就對學習意義的認識不是很深刻,在學習上沒有強烈的需要,難免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高。如果再輔以這樣單一、枯燥的訓練方式,那么聽力訓練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聽力訓練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而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又忽視了這一點,影響了整個小學英語教學,怎么辦呢?我認為,首先應該重視起來,然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以達到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最優化,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二、科學有效的聽力訓練策略

(一)加強語音教學,促進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要加強語音教學,注意區分和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的讀音是很相似的,如tail[teil]和tell[tel],但是它們的意義完全不同,前者是一個名詞,指“尾巴”,而后者是一個動詞,是“告訴”的意思,兩者之間根本沒有聯系,因此需要教師在進行語音教學時嚴格把關。英語中還有一些單詞的讀音是完全相同的,如meet和meat,兩個單詞都讀作[mi:t],但是意義也截然不同,這就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這兩個單詞的意義,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加以區分,辨別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究竟是哪一個單詞,才能獲得準確的信息。

“模仿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鑰匙之一,語言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準教師的發音,取決于模仿教師或教學語音材料的技能。”①教師在語音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模仿的英語學習習慣。既要模仿單詞的讀音,也要模仿句子的朗讀。不同語境中要有不同的語調,加強對連讀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的訓練和指導,讓學生在語音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以確保學生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能夠聽清每一個單詞,從而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二)聽覺刺激手段多樣化,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聽覺。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既有知識性,又富趣味性的圖片、音像資料輔助教學,創造與重視語言客觀環境,如通過聽一些歡快的兒童英語歌曲或者觀看一些益智的英語動畫片,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聽覺刺激效果。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既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注意傾聽英語課上同學們的發言,并給予恰當的回答;在業余時間也要多渠道培養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在家時多聽錄音磁帶、英語廣播節目,接觸地道的英語,利用影視、網絡等媒體進行聽力訓練。要讓他們養成在聽的過程中思維不斷活動,進行或跟蹤、預測,或判斷、歸納和整理的習慣,使他們做到當語流在句子中中斷,也可以對說者表達的話進行推測,通過多種渠道提高自己的聽力素養。

(三)科學設計聽力訓練

1.聽力材料的挑選

聽力材料的挑選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①聽力材料要具有知識性、連貫性;②要適合小學生的聽力水平。但是,目前符合這兩條原則的聽力材料還比較少。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自編聽力材料。教師在自編材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聽力發展水平,循序漸進,難度不宜過大,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2.聽力訓練的方式

①泛聽與精聽相結合:泛聽時注意力集中在整個內容的大意,如:Whatisthestoryabout?訓練學生特別注意文章開頭和結尾的句子,培養捕捉問題的能力。精聽時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材料的細節,如:Wherearethey?培養學生識別關鍵詞(what、when、where、who、why等)的能力。

②聽與模仿和寫(復現)相結合:如教師讀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在放一節錄音之后,可作短暫的停頓,讓學生集體口頭重述所聽到的內容。然后按此做法繼續下去,直至聽說活動的結束。也可讓學生聽寫句子,并讓學生之間對聽寫的材料互相修改、訂正,最后再放一次錄音作為最終訂正的標準。該法有利于將聽力訓練與其他技能訓練相結合,使學生增強信心,有利于學生發展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③及時反饋,運用鼓勵性評價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反饋。聽力訓練的情況進行得如何,要靠反饋來表現。反饋有時表現得不那么顯著,具有一定的彈性,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地觀察掌握,加強對學生聽力訓練過程的跟蹤記載,以便及時調整聽力訓練策略。反饋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問答形式、填空形式、是非判斷形式、聽寫或記錄形式等。同時,在反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運用鼓勵性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肯定,并激勵他們更努力地去學習。

3.聽力訓練的時間安排

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是不能靠短期強化、突擊訓練取得較好效果的。因此,聽力訓練需要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進行聽力訓練,時間不宜過長,堅持在30分鐘左右,這主要是提供一次給耳朵和大腦接收有聲語言輸入的刺激過程。聽力訓練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時間安排在每天精神最佳時候為宜。

(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經常和學生討論學好英語的重要性,英語在當今世界上的廣泛應用等,讓他們意識到英語在未來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產生英語學習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為以后用英語交際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強化自己的主體意識。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是建立在興趣上的,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是促進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發展的基礎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見的刺激來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課程的興趣,那就永遠也培養不出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要力求使學生親自去發現興趣的源泉,使他們在這種發現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勞動和有進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最主要的興趣源泉。”②從中,可以看出,教師不僅要從外部進行刺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內部刺激,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認識學習的意義,使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獲得持久的興趣,以此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只要我們對聽力的重要性有了清楚的認識,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發展聽力教學的能力,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就能使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和不斷提高,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注釋:

①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第5頁

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第7頁

參考文獻:

[1]馬劍波.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撰寫與例舉[C].寧波出版社,2005.

[2]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