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美文學在英語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04-22 02:46:25
導語:淺談英美文學在英語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的發展將世界的距離縮短,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對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傳統英語教育已不能滿足人才的需要,開始迫切需要一個創新突破口。而英美文學的介入,可以填補缺漏,幫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更好地與世界文化相對接。另外,還可幫助我國學者深入研究英美文化,理解英美習俗,汲取其精粹,豐富我國文化,同時將中國文化傳輸于世界,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促進國際文化的共同發展。
我國的傳統英語教育注重于單詞與語法教學,為了使學生順利通過考試,教師更多地在讓學生背單詞、背語法句式、背作文,并通過大量的試卷做題練習,以此換取優異的分數。然而,傳統的英語教育模式,忽略了語言學習的一大關鍵,便是“說”。如同我們的母語,我們是先學會說話,再學會寫字。外語也應如此,要說出來,要多讀。而朗讀的文學作品,最好的選擇是英美當地的文學作品。因為將英美文學作為朗讀材料與英語教育重點,可一舉多得,該文也將圍繞于此,為大家分析解惑。
1淺析英美文學
(1)英美文學的發展。英美文學包括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英國文學的產生與發展遠早于美國文學。英國文學的作品文體多樣,包括詩歌、戲劇、散文、小說等,其中反映形式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主要代表作家包括莎士比亞、菲爾丁、喬伊斯等。美國文學興盛于20世紀,主要為反映現實或表現自然主義或幽默的小說,代表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所創作的人物獨立堅強、熱情不羈,其濃厚的民主思想被當作美國文學的典型。(2)英美文學中的生活。讀英美文學作品,可以走進他們的歷史。每一個階段的文學作品,都可或多或少的折射出那一歷史時期的生活現狀。以英國文學為例,中世紀時期,其詩歌雅俗共賞,反映了各個行業的人物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其戲劇悲壯,反映了封建末、資本主義初的跌宕與解放;17世紀文學時期,其詩歌雄偉,反映對資本主義的堅持,而散文又偏于明朗;啟蒙時期,其詩歌、散文以諷刺現實為主,揭露黑暗,措辭尖銳,其小說興起,更完整地表達了人們對當時社會動蕩厭惡及對和平安寧的向往;浪漫主義時期,其作品受哲學影響,渴望美好,追求真摯自然;現實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突顯,其作品又開始諷刺并批判,人們開始思考命運走向,社會主義的思潮也從此時開始;現代社會主義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英國文學開始思索人性;當代文學時期,作品從不同角度,結合哲學等多領域,描繪真實社會并反思,以啟發世人。(3)英美文學為學生帶來的幫助。了解英美文學的學者應該知道,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了多個領域的知識。為學生在英語教育中,布置英美文學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語言類的朗讀與學習,還可拓廣學生的見識,了解英美歷史,了解英美文化的發展軌跡,提高學生的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而代表作家的作品中人物的傳奇經歷或者作家本人的生平經歷,都可幫助學生對于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出思考,以史為鑒,規避錯誤,做出對自己人生最正確的選擇。英美文學的優秀作品,也可激勵學生積極向前,完善自我,同時摘取其中精華,豐富我國文化,并方便我國文化融于世界文化。
2淺析英語教育中英美文學的教學現狀
(1)英語教師隊伍能力參差不齊。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教學資源上分配很難平均,教師隊伍也參差不齊,有直接從英美聘請的外教,有留學歸來的英語人才,也有一直接受國內教育的高學歷教師。外教老師由于自小的生活熏陶,對英美文學理解最為透徹,可以幫助學生極大地提高英語文學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自然的英語口語交流,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學習氛圍自由開放;留學歸來的教師,因為也深入了解過英美的文化,口語交流同樣不在話下,最為重要的,這部分教師了解我國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特點,知道學生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規避缺陷,達到自身文化特點與英美文化相結合,取長補短的目的;而一直接受國內教育的高學歷老師,雖然自身水平絕對過關,但是口語表達教學上肯定稍顯弱勢,對英美文學的理解也許存在偏差,對學生的教學也許會偏于傳統而缺乏創新。此時,教師隊伍的水平不一,也會對學生的教育產生不對等的影響,首先教師要足夠優秀,才能教出同樣優秀的學生。(2)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已初步定型。在傳統英語教育的影響下,真正對英語懷抱極大熱情的學生占極少數,更多的學生表現為興致缺乏,因為每天只是背誦、默讀并模式化分析文章的學科是沒有吸引力的。但是英語其實并非如此。如果有一個開放熱鬧的英語交流環境,順應語言滲透的路徑,先聽后說再寫,跟著長者去了解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他們的生活,他們作品中的俏皮或沉重,被作品中各式各樣的人物感染,在或哭或笑的人生中體悟反思,就會發現英語的魅力。在進行高等教育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轉變之前因應試考試而養成的并不正確的學習習慣,重新帶領學生認識英語,融合英美文學,讓學生愛上英語。(3)英語教育的教學方式單一。我國的傳統英語教育習慣教師講,學生聽,由于知識量大,教師幾乎一整節課都在不停地講,學生在不停地記,缺乏交流與溝通。同時,這種一味灌輸的教育方式會極大地抹滅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容易對課堂內容產生厭倦。這時候的學生往往是為了達到學分等目的而被動地去強迫自己學習,并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上英語這門語言并且愿意去鉆研它。而這種長久以來的教育模式,課堂內容多以語法講解為主,導致英語文章的講讀也流于表面,并不能通過朗讀討論去整體理解其內涵,更遑論在目標教學之外的對英美歷史、作家、習俗、流派、風格等知識的拓展。為了應對考試時的限時閱讀,英語教學一直習慣于看到一篇文章就拆解結構,提取信息,而忽略作品最重要的情感流露,那是作品的靈魂,是需要學生耐下心來,去品讀,去體悟,借此來提高自己英語能力的關鍵。
3淺析英美文學在英語教育中的正確滲透路徑
(1)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如果想創新英語教育,那么英語教育的引導者,也就是教師,自身的英語知識的儲備以及教學水平必須過關。教師首先應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隨科技的發展掌握最新的教育模式,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選取最佳教學方法。在課堂之前,教師應當為該堂課設定教學目標,將英美文學作品按照難易或發展脈絡有計劃地呈現于學生面前,以便吸收。其次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應當是學生的綜合的英語素質,而非其填答試卷的能力。而綜合素質中,對英語這門語言學來說,最重要的是聽說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容的布置上有所側重,當然,學生詞匯的掌握也不能落下。只有教師具有卓越的能力,科學有趣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2)創新英美文學在英語教育中的滲透路徑。教師一定不能像傳統的英語教育模式那樣完全主導一節課,既然了解到融入英美文學的必要性,那么教學方式也應該緊跟著多樣化一些。教師可以策劃一些活動,如設定一定的時間,選定幾個代表性的作家,分小組去了解一個作家的不同人生階段的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最后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展示方式在課堂上分別為大家講述。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自己查閱大量的資料,并且認真品讀作品,才能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提升學生的品鑒能力。另外,也可以拿出一本文學作品,讓學生選取不同的角度來品讀,如哲學角度、歷史學角度等,這種教學方法適合在學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基礎解讀之后,作為拔高學習,發散思維,并且通過作品去了解另一個領域的相關知識,橫向交疊,拓寬知識面。雖然是文學品讀與英語教育課,但教學方式不應只局限于書本,數字信息化的時代,教師應擅于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吸引學生,觀看通過英美文學改編的電影,放映文學作品誕生的那個時代的相關圖片等,都可以很直觀影響學生。當然,最能幫助學生體悟英美文學作品,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還是情境代入,即角色扮演。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可以模擬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場景的機會,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個人為了表演對角色的揣摩,為了展現最佳效果而寫作的人物小記等,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寫能力,甚至可以通過表演來幫助他人理解,一舉多得。(3)首先,借助英美文學,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若想學好一門語言,前提是熱愛。沒有興趣,就不會有耐心,不會有認真學習知識的計劃,自然也不會取得好的成果。而高等教育的魅力便是包容與精粹,知識面廣并且都是精華。選擇將英美文學融入英語教育,也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選讀,與書中人物在某一時刻的共情,來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英美文學作品相當于注入英語教育的新鮮血液,豐富多元的內容使學生目不暇接,慢慢沉浸于此。另外,通過對作品的解讀與思考,學生在由人物與歷史而反思自己與社會時,應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應該意識到如今世界的局勢、人才的競爭、國家的需要。通過對英美文學的學習,將英美文化值得學習的地方引入國內,是很好的文化交流。但是,更重要的是,當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達標時,也就有能力將我國的文化傳輸于世界,讓世界了解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這種雙箭頭的交流,才能相互促進,交流才有意義。
4結語
英美文學的融入,為英語教育的創新帶來了多種可能。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通過英美文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突破。教師為了使英美文學更好地滲透英語教育,嚴格要求自己,增添知識儲備與創新教學方法;學生為了更好地吸收英美文學及受到的英語教育,培養興趣,多方面學習。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都能夠有一定的進步與創新,便是其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許莉莎.論英美文學在英語教育中的價值及改善方案[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1(Z4):114-115.
[2]丁衛真.英美文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7(5):11-13.
[3]劉曼.大學英語教育中的英美文學特色課構思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122,124.
作者:顧亞琴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新課改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 下一篇: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