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3-16 02:15:00
導語: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應重視培養音樂師資隊伍,改善辦學條件,以努力提高農村音樂教育質量。在音樂教學中,應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文化素質,促進農村中、學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美國一科學家對學生做了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每天堅持聽十分鐘音樂的學生,比不聽音樂的學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許多先進的中小學對學生的音樂教育表明: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金鑰匙。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大力發展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作為一名接觸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線教師,在此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作分析,請方家教正。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禁錮,管理者意識落后,師資隊伍缺乏,理論水平較低,教學設備簡陋,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筆者最近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對某地農村音樂教育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
1.師資隊伍緊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A的基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據調查,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近10萬人,若按每校配備1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尚需60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2.教師素質低下。
為解決目前音樂教師緊缺問題,很多音樂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由于教師水平有限,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于音樂知識根本不作要求,嚴重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在農村中小學只有三分之一的音樂教師學歷達到了基本要求。
3.重視程度不夠,意識觀念淡薄。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學目的不明確。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待遇差,在評職晉級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師,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名存實亡,一學期沒有上過幾堂音樂課。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使氣氛活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
4.教學設備簡陋,經費投人太少。
筆者對某縣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設施作了一番調查了解,得到這樣一組數據: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共有300多所,教學設備情況是這樣的,鋼琴1臺、風琴50臺、二胡10把、打擊樂器95件、演出服裝200套、錄音機150臺、圖書資料500冊、音像資料300張,專門音樂教室20間,離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要求還相差甚遠。各學校對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甚少,更談不上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美育的基礎,面對音樂教育師資緊缺,領導部門不重視,設備簡陋,教學質量低下,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師資水平,培育中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后狀態是當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差距的當務之急。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高度重視,提高認識
我國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近年來,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勢在必行,用音樂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凈化思想品質是行之有效的。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制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按照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音樂教育提供有利條件。
2.增加投人,改善辦學條件
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人,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人,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應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設備,如鋼琴、風琴、電子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應購I音樂書籍、雜志、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備課、進修和研究使用;學校閱覽室也應配置音樂讀物、雜志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使用。
3.加強師訓工作,建設強有力的教師隊伍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教學設施簡陋的諸多問題。我們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加強師訓工作,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有音樂愛好的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加強音樂教師的雙基訓練和學歷培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實施教學
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和城鄉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境,豐富具有區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
5.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與藝術實踐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也隨之而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普遍為單純的唱歌教學,其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呆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筆者在音樂課堂教學改革中,開展了一些教學實驗,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讓學生學好理論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社會實踐,把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開闊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才能,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小學音樂教育.杭州:浙江文聯創意圖編總社,2000,3.
[4]中學音樂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
[5]素質教育全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497.
湖北省黃岡師范學院藝術學院音樂系趙華438000
- 上一篇:通用電信網間管理制度
- 下一篇:電信互聯爭議處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