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領導藝術境界研究
時間:2022-02-23 05:32:00
導語:校長的領導藝術境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今的中小學校長大多忙碌不堪:忙事務,忙應酬,忙“救火”·····一天忙下來,常常是焦頭爛額、筋疲力盡。過度的忙碌不僅會危害校長的身心健康,還會對校長的職業生涯帶來負面影響。
筆者將從剖析校長忙碌的原因與弊病入手,與諸位同仁共同探尋校長的忙閑之道。
一、校長忙碌不堪的原因
總的來說,造成中小學校長忙碌不堪的原因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
筆者認為,校長忙碌的客觀原因主要有六。其一是校長負責制的實行,需要校長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其二是學校的外控管理過于嚴苛;其三是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其四是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其五是外界對學校的干擾越來越大;其六是部分學校的校長助手或中層領導的能力較為平庸。校長忙碌的主觀原因主要是校長不肯放手、不肯放權。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不舍得放權。權力是一根魔杖,它可以產生連揮舞這根魔杖的人都會驚嘆的魔力。在現實生活中,部分校長迷戀權力,不愿與下屬分享成功的喜悅。這種獨攬大權的校長難免會事必躬親,弄得自己忙碌不堪。
二是對下屬不放心。這類校長事無巨細,大事小事都得操心。有些可以交給下屬去做的事,他也會因為擔心其做不好,一股腦攬到自己頭上。他們就像“行遇物則持取”的負版,不斷地往自己身上加壓,甚至不惜把自己壓垮。
三是不理解校長的分工職責。他們認為,既然自己是一校之長,就應該管理學校的一切事務,不管是眉毛還是胡子,都要一手抓。這類校長不善于發揮團隊的力量,總是孤軍作戰,常常會忙得筋疲力盡。
二、校長忙閑不得法的弊端
忙碌并不等于高效。現實生活中,不少中小學校長不該忙的時候瞎忙,該忙的時候又不得其法,結果導致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如果忙閑不得法,則不僅會對自身造成傷害,還會影響學校正常的管理秩序。
忙易傷身。忙碌無度會對人的身心健康構成傷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校長也不例外。校長有忙無閑,只張不弛,最終往往會導致體力透支、身心疲憊。
忙易出錯。“忙”與“亂”相伴而生,過度的忙碌會導致出現失誤的幾率直線上升。校長過度忙碌,不僅容易導致失誤,也容易造成工作低效。
忙易短視。過度忙碌會使校長被瑣事包圍和淹沒,淪為行政管理的工具,只有行動而沒有思想。校長應該是一所學校的精神領袖,他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校長獨忙不利于民主管理。
管理學校不僅需要校長的領導,還需要其他行政干部和全體教師的配合。天下皆閑、唯我獨忙的校長,往往會忽視與他人的溝通、協調、合作,不僅浪費了團隊的合力,還使自己陷于孤立的處境,不利于學校的民主管理。
校長獨忙還不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現在有不少重點中學的老校長雖已過“服役”年齡,卻還在苦苦撐持,不敢輕易退休,為什么呢?因為不少老校長雖持校有方,卻一人獨忙,他們一走,學校便可能一落千丈、潰不成軍。由此可見,校長獨忙對學校的長遠發展并無好處。
三、校長應掌握忙閑之道
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校長首先得學會管理的藝術,從宏觀上掌控全局,找準忙與閑的平衡點。聰明的校長在治校過程中會適當“留白”,即有所為,有所不為;會忙碌,也會休閑。在筆者看來,掌握忙閑之道的關鍵是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校長應該忙什么?
忙學習。校長應具備開闊的視野和前瞻的眼光,而這些主要是通過學習得來的。因此,校長應廣泛學習各類知識,如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優秀的管理經驗、領導藝術等。
忙了解。校長作為一校之長,首先應做到對自己的學校了如指掌,如學校的優勢和薄弱點、師生的所思所想等。此外,校長還應了解社會、百姓對教育的需求。只有做到這些,校長才能探尋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
忙思考。校長應該站在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看待和思考問題。對于校長來說,準確定位、及時反省、合理規劃比瑣碎的事務更值得去忙。
二是校長如何閑下來?
首先,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一所學校要想高效運轉,各個層次、各種角色的責、權、利應定位得非常清晰。校長如果能使全體教職員各就各位,各盡其責,層次分明,收放自如,他就可以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閑”下來。在筆者看來,一所學校的理想組織構架應該是“上者為閑,能者居中,專者居前,智者在側”。“上者為閑”,是指校長應該相對地“閑”一點兒,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能者居中”,是指選拔和培養中層干部時應重視能力,對于執行能力強的人才應破格提拔;“專者居前”,是指專業能力強的人應起到帶頭作用;“智者在側”,是指讓有智慧的人組成智囊團,為學校管理建言獻策。
其次,要放權放手,解放自己。所謂“放權”,是指校長將手中的權力下放,調動全體教職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筆者認為,一所學校充滿生機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廣大教職員工從不自主的被動狀態中解脫出來,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學校的管理活動是以人為核心的。學校的教職員工便是學校管理的依靠對象。因此,校長應信任和尊重每名教職員工,激發他們的管理熱情,與他們一起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所謂“放手”,是指校長不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一些常規的、事務性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給下屬干。校長愿不愿放手、敢不敢放手是“放手”的關鍵。現實生活中,一些校長喜歡一切事務都由自己操辦,把無效或是低效的忙碌當做美德,視適度放權、給下屬委派任務為懶惰。他們并不了解適度的放手不僅能解放自己,還能培養下屬的能力。生活中有這樣一種耐人尋味的現象:懶惰的母親往往有一個勤勞的女兒,而一個勤懇的母親培養出的女兒卻往往比較懶惰。這種現象在學校管理中同樣存在。因此,校長應學會適度放手,在管理時適當“留白”,別動不動就親自出馬,搞得自己身心疲憊。
最后,要超脫事務,審視自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少校長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人到事務性工作中,最終卻陷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尷尬境地,這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正如詩中所言,他們看不清“廬山”,是因為他們就在山中。因此,校長需要走出“廬山”(事務性管理工作),以局外人的身份審視“廬山”,結合近距離的觀察和遠距離的凝望,使自己對“廬山”形成更為全面和客觀的認識。校長審視的對象可以是學校中的人,如教師、學生;也可以是學校發生的事,如日常活動;還可以是學校的動態,如歷史、現狀、趨勢。
忙閑之道,耐人尋味。身忙可能心閑,身閑可能心忙。只會身忙不會心忙的校長是匠師,只會心忙不會身忙的校長是軍師,真正能掌握身心忙閑平衡之藝術的校長才是哲師。優秀的校長應該懂得身與心的平衡、忙與閑的協調、動與靜的搭配。忙時井井有條,而非雜亂無章;閑時心有所思,而非無所事事。
關于忙閑之道,先賢有著精辟的論述:“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這些論述對于新時期的學校管理工作者(主要是校長)同樣適用。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上者為閑,這便是校長領導藝術的最高境界。
- 上一篇:村干部養老險情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課堂教學中融合戲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