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古典主義之路
時間:2022-04-18 05:11:00
導語:現代文學古典主義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現代文學從倡導和誕生之日起,便與西方文學的各種思潮構成了緊密而穩定的參照關系,這是新文化和新文學界面向西方思潮敞開門戶的必然結果;惟其是在思潮意義上發現了西方的各種“主義”與新文學之間相互參照的可能,“傾向性”便自然而然地被帶入對各種主義的評價之中,于是人們既從積極意義上理解西方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新浪漫主義等等之于新文學的正面參照關系,也從消極方面評估西方古典主義、自然主義等等之于新文學建設的逆向參照關系。
在逆向參照的對象中,自然主義還一度受到過正面的肯定,陳獨秀、沈雁冰在新文學運動之初都曾贊賞甚至倡導過自然主義,而古典主義則在新文學倡導初期備受規避、批判和遺棄,只有到了通常被視為“新文學的反動”的學衡派文人那里,古典主義才得到了某種學理的肯定,后來在梁實秋的批評理論中得到了積極的闡發和利用。然而即便如此,古典主義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形跡仍不宜夸大。近些年來,也有研究者將古典主義視為與新文學創作密切相關的一種創作方法,然后從中艱難地尋找其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藝術合法性與文化生存的價值。
也有學者根據古典主義的某些刻板的條規,試圖將古典主義與以樣板戲為代表的特定年代的文學原則之間建立過某種聯系,例如認為樣板戲意味著“古典主義的復活”,樣板戲是“革命古典主義的經典”等等。這種種努力都有相當的學術內涵和理論灼見,但似乎難以形成相應的說服力:即便是從古典主義的理論條規確實能夠尋找到與樣板戲或其他中國文學現象之間的全面對應,也仍然難以避免人們在面對這些文學現象之時對于其與古典主義聯系的將信將疑。為什么古典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之間在理論框架上的哪怕完全的對應現象,最終無法打消人們對其間同一關系的懷疑?
原因蓋在于,將古典主義理解為一種工具性的方法論,本身就體現為一種認知上的迷誤;當古典主義作為新文學的逆向參照物時,它被無可置疑地理解為一種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或者說一種創作傾向,然而古典主義在現代中國文化語境下并不真正體現一種價值形態,不適合當作價值理性去張揚抑或去批判,因而所有關于古典主義的價值批判都流于偏激,難以中肯剴綮,切中要害;古典主義其實更多地體現著一種理念的內涵,適合運用于文學與文化觀念的申述與表達,而且僅僅就是申述與表達而已,形不成倡導的力量。這便是梁實秋對古典主義最為切合實際的理解,也是他的古典主義論既精當中肯同時又未曾產生實質性影響的緣由。
工具理性的克服古典主義在新文學建設初期備受質疑與排斥,蓋因為其名稱既與新文化和新文學所忌恨和反對的舊文學諸多瓜葛,其內涵又被理解為對舊文學的眷戀、認同與倡導。那是一個以新與舊劃分價值傾向并判斷其對與錯的時代,人們普遍習慣于這種兩極化的認知,于是古典主義不可避免地成為新文學界的攻擊和唾棄的對象。最先對古典主義發起猛烈攻擊的是文學革命的倡導者陳獨秀,他不僅在戰斗檄文式的《文學革命論》中借批判古典的文學否定古典主義,此前,在《現代歐洲文藝史譚》中,他已經從文學的進化觀出發。
- 上一篇:教育局廉政防腐工作指導方案
- 下一篇:教育局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