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
時間:2022-03-18 07:47:00
導語: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吸毒人員使用別人用過注射器的危險因素,為有關部門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通過流行病學現場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對968名吸毒人員進行調查研究,通過Logistic模型分析,篩選出吸毒人員使用別人用過注射器的危險因素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民族、一個看上去健康的人會是艾滋病感染者、與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過性交是否會傳染艾滋病、由注射吸毒轉為口吸可以預防艾滋病、靜脈注射時間。結論:吸毒人員使用別人用過注射器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年齡、性別、吸毒時間和艾滋病知識。加強吸毒人員的艾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減少吸毒人員的艾滋病感染率。
關鍵詞: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
艾滋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尤其吸毒人員是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是感染與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目前,有關艾滋病研究的報道較多,但對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的相關因素研究未見報道[1~6]。本研究隨機抽取968名吸毒人員進行研究,探討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的相關因素,為有關部門提供戒毒與防控艾滋病的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根據隨機抽樣原則和整群抽樣原則,在云南省個舊市和盈江縣進行隨機抽樣,盈江縣隨機抽取吸毒人員363人,個舊市378人,在易門縣和耿馬縣進行整群抽樣,易門縣52人,耿馬縣175人,共計調查968名吸毒人員。
12調查內容
根據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辦公室制定的行為監測問卷Ⅱ對吸毒人員進行調查。
13調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學現場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根據抽樣結果,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根據吸毒人員的姓名和住址到家中進行詢問調查,如果吸毒人員不在家中到勞教所戒毒,就到勞教所根據姓名進行調查。
14統計方法
全部資料在P4計算機上采用SPSS統計軟件包輸機后用該軟件進行t檢驗、Logistic分析[7]等。
2結果
21一般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吸毒人員968人,男881人,女85人,男性占91.2%,女性8.8%。年齡分布為最小年齡12歲,最大年齡65歲,平均年齡31.42歲,標準差8.46歲。男性平均年齡為31.58歲,標準差為8.49人;女性平均年齡為29.56歲,標準差7.67歲。男性吸毒人員平均年齡高于女性(t=2.105,P<0.05)。文化程度為文盲143人,占14.8%;小學304人,占31.4%;初中407人,占42.1%;高中及以上113人,占11.7%。民族分布為漢族593人,占61.4%;少數民族373人,占38.6%。
22危險因素分析
根據專業知識,擬選了可能影響吸毒人員行為的36個因素,并進行了數量化,如年齡(歲)(取實際年齡),文化程度(1文盲或小學,2初中及以上),民族(1漢族,2其它),一個看上去健康的人會是艾滋病感染者(1會,2不會),由注射吸毒轉為口吸可以預防艾滋病(1會,2不會),自愿做過HIV檢查(1檢查,2未檢查),等。
表1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靜注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略)
以最近6個月內使用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即共用注射器(1用過,0未用過)為因變量(Y),性別(N1)、年齡(N2)、文化程度(N3)、民族(N4)、一個看上去健康的人會是艾滋病感染者嗎(N5)等行為因素作為自變量,進入水準a=0.05,剔除水準β=0.10,作Logistic回歸分析(后退法),結果選入8個變量,見表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最近6個月使用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危險因素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民族、對一個看上去健康的人會是艾滋病感染者、與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套性交是否會傳染艾滋病、由注射吸毒轉為口吸可以預防艾滋病、靜脈注射時間共8個因素,其中有4個為艾滋病預防和傳播知識。
3討論
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1~4],靜脈吸毒者HIV感染的危險性是口吸者的1150倍,共用注射器HIV感染的危險性是未共用的1128倍,且共用注射器人數越多,HIV感染的危險性越大。通過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靜注危險因素的Logistic分析表明,性別與共用注射器靜注呈負相關,男性吸毒人員比女性更多使用了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年齡與共用注射器靜注呈負相關,年齡越小越多使用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文化程度與共用注射器靜注呈負相關,文化程度越低越多使用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對一個看上去健康的人會是艾滋病感染者、由注射吸毒轉為口吸可以預防艾滋病均、與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套性交是否會傳染艾滋病和共用注射器靜注呈負相關,回答不正確的人比回答正確的人更多使用了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靜脈注射時間與共用注射器靜注呈正相關,注射時間越長,越更多使用別人用過的注射器靜注。總之,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與艾滋病預防與傳播知識有關,提高艾滋病知識,共用注射器比例就減少。建議加強吸毒人員艾滋病健康教育,減少共用注射器比例,減少或控制艾滋病傳播。
參考文獻
1羅家洪,李曉梅,蔡樂,等.云南省暗娼艾滋病行為知識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衛生軟科學,2005,19(1):35~37
2張大龍,吳熾煦,王強.我校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調查研究.數理醫藥學雜志,2002,15(6):532~533
3劉旭陽.一類多傳染階段的艾滋病模型.數理醫藥學雜志,1996,9(4):293~296
4羅家洪,周曾芬,張永生,等.吸毒人員幽門螺桿菌感染危險因素的Logistic分析.中國公共衛生學報,1996,15(5):265~266
5黃露香,馮鐵建,劉德輝,等.深圳市吸毒人群針具共用相關高危行為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05,21(7):859~860
6KoesterSK,HofferL.“Indirectsharing”:additionalrisksassociatedwithdruginjection.AIDSPublicPolicyJ,1994,3:100~105.
7羅家洪,萬崇華,主編.醫學統計學學習輔導(第一版).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18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