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結核仿真內鏡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對比研究
時間:2022-03-18 07:50:00
導語:支氣管結核仿真內鏡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對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對比研究仿真支氣管鏡(Virtualendoscopy,VE)檢查與纖維支氣管鏡(FiberopticBronchoscopy,FOB)檢查在支氣管結核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分別從發現支氣管結核肉芽腫生長的陽性率、發現管腔狹窄的陽性率、支氣管變形和肺不張顯示陽性率及檢查到狹窄遠端支氣管的陽性率四個方面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結果:兩種檢查方法在發現支氣管變形和肺不張顯示方面完全一致;在發現支氣管結核肉芽腫生長方面FOB優于VE;在發現支氣管狹窄方面,VE和FOB檢查無明顯差別;在檢查結核狹窄處遠端支氣管方面,VE優于FOB。結論:VE和FOB各有優缺點,VE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FOB,用于支氣管結核的診斷。
關鍵詞:仿真內鏡;纖維支氣管鏡;結核
多年以來,臨床對支氣管結核診斷所采取的檢查手段為:CT、MR、痰細胞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FOB)等,隨著螺旋CT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仿真內鏡(Virtualendoscopy,VE)技術得到應用。而VE技術是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醫學影像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手段。自1993年Vining[1]等報道以來,國內外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本研究就VE和FOB對支氣管結核的檢查作一對比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病例
臨床診斷36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齡19~56歲,平均37.5歲。所有患者均分別進行FOB和VE檢查,所有病例均先行VE檢查,再行FOB檢查,兩項檢查在3天內完成。
12VE檢查
使用HispeedNX/Z雙螺旋CT機,層厚層距3.0mm,螺距為1。數據處理用仿真內鏡膜板Navigator。
13FOB檢查
使用olgmpusBFTypep40行常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每例患者均由兩位中高級醫生操作,綜合兩位醫生意見進行診斷,所有結核患者均進行支氣管鏡下活檢,送病理科檢查。
14圖像分析
對VE圖像由兩三位經驗豐富醫師集體討論,得出VB診斷,同時與FOB診斷比較,最終診斷以FOB的結果為準。
15統計學處理
陽性率比較用四格表確切概率法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36例支氣管患者接受FOB檢查,有24例發現有管腔內結核肉芽腫生長,形狀大小不一,陽性率66.67%;而接受VE檢查,有19例發現有管腔內結核肉芽腫生長,形狀大小不一,陽性率52.78%。兩種檢查方法對發現支氣管內結核性肉芽腫生長陽性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兩種檢查方法發現管腔內結核肉芽腫生長陽性率(略)
36例支氣管患者接受FOB檢查,有27例發現有管腔狹窄,其狹窄程度不一,陽性率75.9%;而接受VE檢查,發現管腔狹窄有26例,陽性率72.22%。兩者陽性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兩種檢查方法發現管腔狹窄的陽性率(略)
36例支氣管患者接受FOB檢查,有支氣管變形、肺不張者有14例;而接受VE檢查,發現有支氣管變形、肺不張者同樣是14例。陽性率同為38.89%。兩種檢查方法發現的陽性率無差異,見表3。
表3兩種檢查方法發現管腔狹窄的陽性率(略)
27例有管腔狹窄的支氣管結核患者FOB檢查,能檢查到狹窄遠端支氣管情況的為13例,占48.15%;另14例因管腔狹窄嚴重,支氣管變形,肺不張形成,纖維支氣管鏡不能進入,導致不能觀察狹窄遠端支氣管情況。而VE檢查,有26例管腔狹窄患者,能檢查到狹窄遠端支氣管情況,占96.29%;另1例患者因咳血致管腔內血瘀積而影響遠端觀察。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兩種檢查方法對狹窄遠端支氣管檢查的陽性率(略)
3討論
氣道VE能逼真顯示正常氣管、支氣管主干及段支氣管的內表面,亞段支氣管顯示率約26%[2],目前所應用的纖維支氣管鏡能進到亞段支氣管進行觀察。兩者觀察很接近,而FOB檢查更有利于亞段支氣管內的觀察,該組36例支氣管結核患者,FOB發現管腔內肉芽腫生長24例,而VE發現19例,另5例中有3例生長在亞段支氣管,2例只輕微突出管腔,主要是由于部分支氣管結核病灶分布于粘膜下[3]所致。兩種檢查方法得出的陽性率說明VE檢查在發現管腔內結核肉芽腫生長方面不如FOB檢查,主要表現在對亞段支氣管的觀察和對比以及突出管腔不明顯的支氣管結核的觀察方面。
氣管VE對管腔的狹窄與閉塞的發現敏感性高,對中度以上氣管狹窄的發現率達95%。該組36例患者,FOB發現管腔狹窄27例,而VE發現26例,另1例為早期支氣管結核患者,狹窄不明顯,兩種檢查方法無明顯差異,說明在發現支氣管結核致管腔狹窄方面,VE與FOB有相同的價值。
我們觀察的36例支氣管結核患者,其中14例有不同程度的支氣管變形和肺不張,VE和FOB檢查都能發現,兩者無任何差異。
氣管VE能越過高度狹窄的管腔和阻塞部位進入遠端支氣管,我們觀察的27例有管腔狹窄的支氣管結核患者,應用FOB能觀察到遠端支氣管情況的只有13例,均為輕中度狹窄,而應用VE檢查能觀察到狹窄遠端支氣管情況的有26例,僅有1例未觀察到,而經FOB證實為患者咳血到管腔內血瘀積較多而影響檢查結果[4]。兩種方法陽性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VE在檢查支氣管結核所致管腔狹窄遠端支氣管方面優于FOB。
該組36例患者,均行支氣管粘膜活檢,有31例病檢診斷結核,而這是用VE檢查所不能做到的。
總之,VE和FOB檢查各優缺點,但VE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FOB檢查,減輕患者的痛苦,為臨床診斷支氣管結核進行療效評估提供一種新的檢查手段。
參考文獻
1Vinging.PJ,PadhaniAR,etal.Virtualbronchoscopyanewperspectiveforveiningthetracheobronchialtree(abser).Radiology,1993,89(2):438.
2陳峰,鄭凱爾,居勝紅,等CT仿真內鏡臨床應用的評價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19(1):14.
3McadamsHP,ErasmusJ,winterJA.Radiologicmanifestationsofpulmonarytubercalosis.RadiolclinNorthAm,1995,33:655.
4李秀環,李蕾,王健纖支鏡檢對肺癌肺結核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國內鏡雜志,2000,8(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