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中畜牧獸醫的發展與走向詮釋

時間:2022-05-17 03:53:00

導語:職中畜牧獸醫的發展與走向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中畜牧獸醫的發展與走向詮釋

摘要: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面臨就業難、生源奇缺的窘境,專業要發展,必須解決經費短缺、師資不足、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能力差等問題。無需諱言,近幾年,隨著小范圍個體養殖業大滑坡,大規模集約化養殖的出現,社會大環境已經發生改變,這就對職業高中畜牧獸醫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畜牧師獸醫專業的現狀又令人堪憂。怎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畜牧獸醫技術人才,使畜牧獸醫專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教師;專業性;生源;師資;實習

經濟建設的騰飛,為職教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畜牧獸醫專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獸醫專業的出路在哪里?在于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奮斗,乘著國家發展職教事業的東風,迎接職教事業的春天。

一、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原因

學生到學校除學文化課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專業課,而專業課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的生物系畢業,他們在普教中可以勝任,在畜牧獸醫專業上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林院校畢業生因種種原因難以走上教師的崗位,尤其是既有淵博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又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雙師型”的教師更缺。講醫的不能給豬“去勢”,講畜牧的不會解剖,像這樣的教師如何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如何能達到技能傳授的要求?畜牧獸醫專業是理論性、實踐性、專業性都很強的專業。直觀教具、標本模型、實際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學校經費的不足,實驗實習設備短缺,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這是形成學生技能不夠強的關鍵因素。有許多教師是由普通高中調入職校的,往往用普通高中教育學生的方法,只注意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與實踐接觸較少。隨著小養殖的滑坡,就業形勢嚴峻,受高校擴招的影響,職業中學的生源存在問題,畜牧專業又是既臟又累的專業,生源奇缺,許多學校自動降低門檻,來者不拒,許多未完成初中學業的學生進入學校,使得教學質量難以保證,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較差的學生進入社會,就業尤難,對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能低估,這樣一來,招生更難,形成惡性循環。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要辦好一個專業,沒有組合良好的理論扎實的專業教師隊伍,那只是一句空話。如何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呢?我認為應從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要抓好專業教師的傳、幫、帶活動,老教師帶新教師,經驗豐富的教師帶經驗不足的教師,人人都是幫扶者或被幫者,幫扶對象明朗化,有幫扶計劃和檢查評比,這樣一來,教師間相互協作,共同提高。②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到對口高校深造,或到現代化養殖場去學習。這樣一來,會使教學功底更深厚,同時接受外界的先進的飼養技術,開拓視野,為畜牧獸醫專業打下雄厚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③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請對口高校畢業生和社會畜牧獸醫界的名人到校執教,充分發揮名人效應。只要學校有兩三桿“大旗”飄舞,不愁學生踏不破門檻。以上三點是畜牧獸醫專業辦好的前提,也就是現在說的校本培訓,是恢復學校的自身造血功能的方法之一。實驗、實習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是本專業的第二課堂教學,包括飼養實習,疾病診治實習,畜禽解剖實習等,實習需要資金和實習動物,離開生產實習基地根本不行。把學生編排成實習小組,定期到各部室輪流實習,這樣以來,使學生在干中學,學中干,邊干邊學邊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不怕臟、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嚴謹務實的求學態度,增強了學生將來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三、開門教學,走向社會

對群眾帶來的有病畜、禽,引導學生現場診治、解剖,每次出診和疾病預防注射,獸醫教師帶一組學生實習,手把手地教學生,使學生能診斷、敢開藥治病。我們每年定期到種豬場、飼養場和獸醫站實習,還不定期地帶學生參觀西農大養殖場、飼料加工廠、特種動物養殖場、大型現代化養殖場,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

四、嚴把招生關,嚴把教學關

教學質量是一個專業的生命線,而教育質量的提高又與學生的素質有較大關系,沒有好的學生,是保證不了教學質量的。招生的時候,一定要有標準,不能來者不拒,要“寧缺毋濫”,把那些學習功底較好、吃苦耐勞、真正愿意從事牧醫事業的學生招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培養出高素質的畜牧獸醫人才。這樣一來,開始學生雖然少,但學生的素質高,分配以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強,經濟收入高,長此以往,自然會消除負面影響,生源會越來越多。其次,就是把好教學關。要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按順序、按季節安排教學計劃,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類教學,因材施教,按學生的意愿,學習基礎好的可以主攻獸醫,學習基礎差一點的學生主攻養殖。在學習上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循循善誘,在實踐操作中要及時糾正示范,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