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英語的教育實踐及思索
時間:2022-02-18 06:36:00
導語:學前英語的教育實踐及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地球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加入WTO以后,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我們對外交流的“通行證”,已經受到空前的重視。伴隨著英語普及的低齡化趨勢,我國的幼教界掀起了一股“雙語教育”的熱潮。不僅公立‘幼兒園開展“雙語教育”,許多私立幼兒園也以“雙語教育”為招牌,和公立幼兒園爭奪生源。家長們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把目光投向具有“雙語教育”能力的幼兒園。從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出發,我園自2002年起,也開始了“雙語教育”的嘗試和實踐。下面就談談我們在“雙語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
一、什么是“雙語教育”
“雙語”的英文單詞是“Bilinguaz”即“Twolan-guage”,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存在,并存在于兩種文化背景中,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這兩種語言中,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一種是后天習得的第二語言或外國語。象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如西藏,既有漢族又有藏族,當地的教育部門就必須開展“雙語教育”.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政府規定的官方通用語言,有兩種或者更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交往方便,往往兩種語言并重,即Bihngual,或一種語言為主一種語言為輔,即ESL(EnglishasSeeondLanguage)。在我國的絕大多數地區,由于英語環境和師資力量的醫乏,包括英語在內的任何其他語言的教學通常情況下都只是把英語(或其他的語言)作為外語來教學的,即EFL(EnglishasForeignLanguage)。在絕大多數標明為“雙語教育”的幼兒園中,教師和領導眼中的“雙語教育”僅僅是指的某個教育活動中教師完全采用英語教學,教給幼兒幾個英語單詞和一些日常用語而已。
教師可能會在晨檢或幼兒離園的時候說幾句“Goodmorning”“eoodbye”之類的簡單用語。其實,這類教學活動嚴格的說是不能稱之為“雙語教育”的,充其量只能說它是EFL。只有當我們創設了一定的語言環境條件,只有當幼兒園的教師、家長以及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使用英語交流的比例較大的時候,才能使英語從外語(ForeignLanguage)逐步轉變為第二語言(SeeondLanguage)甚至向雙語(Bilingual)轉化。
然而,盡管幼兒有學習第二語言的先天的優越性,但幼兒語言學習還有其特殊性,這就是濡要語言環境,并且需要經常使用,與生活密切聯系,才能夠得到鞏固。由于英語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并不高,大部分家庭中家長根本不會說英語。即便幼兒在幼兒園中接受了良好的英語教育,一旦回到家中,當他興致勃勃的想和父母用英語交談時,家長卻不會或者勉強說幾句中國腔英語,勢必會降低幼JL交流的欲望。可想而知,當孩子離開幼兒園以后說,’Goodmorning,,“Hawdoyoudo”的頻率到底能有多少呢?當他想用英語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滿足他呢?所以,社會和家長把“雙語教育”的責任一味的推卸給幼兒園的觀念應該扭轉。要想對孩子真正進行“雙語教育”,教師、家長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
另外一個方面,也正是由于此時是幼兒語言中樞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幼兒的語言尤其是口語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難糾正。正所謂:“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幼兒時期形成的語言習慣是一輩子也難以改變的。
雙語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不是我們平常定義的一門課程,它必須貫穿幼兒一日活動,在園和不在園活動,成人應不時地用英語與幼兒交流。“雙語教育”的實施不僅需要幼兒園,還需要家長、杜區和整個社會的支持。所以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不論公立還是私立)開展的“雙語教育”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育”,只能算是學前期英語教學。這種學前期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起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對某種事物感興趣,他才能真正學進去。
二、幼兒園“雙語教育”的可能性和目的
從語言與思維關系的角度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可以用本族語言即母語進行,也可以用其他語言進行。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現代研究表明,。一6歲是兒童潛能發展的最佳時機。尤其是三歲以前,在這一時期,兒童有可能在大腦中形成兩個以上的語言中樞。這個時期孩子學習外語不必像成人一樣要經過母語思維再轉換成外語的過程,此時的孩子語感特別好,你教他雙語,他就能用雙語表達意思。如果在語言中樞發展的關鍵時期,給予兒童一個習得第二語言的良好環境,兒童能夠得到第二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兒童第二語言中樞的機能就很容易在激活中得到發展。那么在學前期以后,兒童語言中樞的調節控制機能無論從發音到書寫還是從外部語言到內部語言都會形成與兩種語言相協調相吻合的控制模式。在正式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的英語教育應視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的英語故事、兒歌、歌曲都富有教育性。例如,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愿在幼兒園過生日,英文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內容雖然簡單,但通過這一活動使孩子感到了集體的溫暖與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英語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學習語言,而且還能幫助幼兒在學習語言的活動中掌握有關科學和社會方面的知識,例,學習水果、動物方面的單詞,使幼兒了解了水果的特征和相應的季節以及教育幼兒熱愛動物,培養他們的愛心。英文游戲“五官在哪里?’’不僅使幼兒在玩中輕松愉快的學會了五官的單詞,還從中培養了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等良好習慣。此外,從英語活動的形式看,幼兒可以在英語活動中通過演唱,朗誦和參與游戲盡情欣賞和體驗英語不同于漢語的語言節奏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三、我們的實踐
我園在2002年秋季幼兒入學時,根據等級測評表對160名新生進行了測評。測評結果,決定于2002年9月對160名幼兒從英語興趣的傾聽、表達、交往三方面進行調查。(見表一表二)。
現狀調查分析,根據幼兒學習英語有潛力的理論和事實,經過我們的努力,通過八個月的訓練,小班幼兒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中,對學習英語的傾聽達到一般以上的超過80%,是完全能做到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出現了偏差,為了尋找幼兒英語學習活動中習得情況不理想的原因,我們從幼兒、教師、家長、材料四個方面分析和認定了三個重要的影響因家:
1.現有材料沒有充分考慮孩子的生活體驗。
2.沒有把英語融入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3.忽視了游戲化、趣味性。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采取了以下五種實施方法:
1、針對一些專家和家長認為“幼兒的語言尤其是口語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難糾正,幼兒時期形成的語言習慣是一輩子也難以改變的”的觀點,我們聘請安師院的專業英語教師擔任我園的英語教師。雖然他們一開始對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只是把英語當作一門課程來教,師生互動活動不多,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但是在幼兒教師的配合下,逐步了解了幼兒園的教學特點和幼兒的心理特點,所以在教育逐步進展的過程中,專業英語教師的發音準、語言流暢、知識面寬的特點就逐步顯現出來。也和本園幼兒教師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2、立足本園條件,把本園教師作為幼兒園有效和持續開展英語教育活動的基本力量。我們不斷為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依靠社會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教師隊伍。擔任英語教學的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對自己的讀音首先一遍一遍的對照磁帶反復練習糾正.寧缺勿濫,沒有把握讀準的單詞和短語決不教給幼兒。雖然我們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只要說出來的就一定是準確的,保證是教給幼兒的一定是正確的讀音。
3、創設了各種模擬的英語環境以及與幼兒生活相適應的各種情景:利用多種材料和場地創設了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講述、表演、游戲等情景,運用情景激發幼兒學習和參加英語活動的積極性,在情景中理解英語的意義。
4、教師用英語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老師在幼兒入園間候、組織幼兒如廁、喝水、洗手、吃點心等環節用英語與幼兒交流,讓幼兒借助老師的動作和表情以及當時的情景理解老師說的英語。允許幼兒用漢語或體態表達。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英語日常用語,使英語口語成為幼兒注意的一個中心。
5、用英語組織各類游戲活動:以兒歌、歌曲表演、猜謎語、節奏活動等形式為載體,配上生動、形象、夸張有趣的動作,把靜態的英語轉化為幼兒能理解的肢體語言,使幼兒對英語活動有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習得英語。
經過八個月的活動實施,我園在小班幼兒中開設的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幼兒對英語活動普遍產生了好感,愿意參加英語活動,在活動中能主動使用英語,發音方面也有了進步。(見表3)由表3可見,小班幼兒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習得情況有了明顯的提高,有83.75寫的幼兒在學習英語的傾聽方面達到了一般以上的水平,80%幼兒的表達和交往達到了一般以上水平。
四、感觸和體會
通過此次的英語教學活動,我們有如下幾點感觸和體會:
1、任何一個教育教學活動都必須作深入細致的科學思考和定位,不能人云亦云的隨大流跟風走。不能夸夸其談的夸大自己的實力和實際的教育教學水平,不能脫離現實的社會環境作沒有可能的允諾。我園把自己的英語教學活動定位在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上,定位是準確的。我們的活動僅自在激發孩子對不同語言學習的興趣。雖說我們的條件、我們的師資力量、我們的現實社會環境尚未能使我們創設一個真正的雙語教育的語言環境,但我們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目前我們國家里,也可能只有極少數貴族學校或城市能夠使孩子們真正受到雙語教育,形成雙語的語言習慣。所以我們也不必求全自責。
2、通過這次教學活動的努力,我們使家長們扭轉了只學單詞和短語的錯誤觀念,認識到目前的學前期英語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之在英語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孩子的全面發展。
3、使參加學前期英語教育的幼兒有著比單語幼JL更廣泛的知識面,有著更多的語言輸入和聯想機會,有著更強的創造性。
4、開展學前期英語教育也使我們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教師們學習英語的風氣也更加濃厚了。
5、此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也對現行的教育體制產生了一定的感觸:根據小學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那么,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以后,至少有2一3年的時間不能接觸到英語,英語運用的機會就更少了,勢必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既然語言的教育越早越好,為什么小學不能一開始就開設英語教學呢?也許有人擔心拼音和英語的混淆,那么,我們的教育家們為什么不去尋找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呢?既然“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形成共識,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體制和課程設置為什么不能作一些改革或革新呢?目前許多小學己自行在一年級開設了英語課程,這應該說是一個可喜的開端,說明小學的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那么,制定教育法規的領導部門,是否也應該順應潮流,跟上時代的步伐呢?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我國一個年級的小學生大約有五百萬,如若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全面開展英語教學,就意味著要增加大約一千萬個的學習英語的學生,英語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而緊迫的問題了。我們的教育投入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了!
- 上一篇:學前英語教育的師資培育方式創新
- 下一篇:有關中國的全民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