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思想對大學生的啟示透析
時間:2022-05-17 12:15:00
導語:倫理思想對大學生的啟示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馬克思恩格斯有著豐富的關于性倫理的創見性思想,對其進行揭示和闡發是根有必要的,它對當前大學生性倫理的合理建構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從現實的具體的人出發,通過對社會之性與自然之性,異化之性與正當之性,愛情之性與無愛之性,人類延續之性與實現全面發展之性的區分和論述,指出性倫理關系中的主體是現實的和具體的人,性的本質是它的社會性,活動是建立在自愿基礎上的愛情的活動,的深層意義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豐富的關于性倫理的創見性思想大量見諸于他們批判費爾巴哈、黑格爾、鮑威爾等人的哲學和倫理觀的論述中。到目前為止,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思想卻還沒有進人研究者的視野,對他們性倫理思想的揭示也僅僅在論述他們的婚姻家庭倫理觀方面有所涉及,而關于他們性倫理思想的系統的專門研究卻少之又少,研究成果也很少見。基于此問題的研究現狀,我們認為首先有必要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思想加以揭示和歸納,以便從中發掘出其對于當前大學生性倫理構建的啟發性意義。
一、現實的具體的人是馬克思恩格斯性倫理思想的出發點和前提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從現實的具體的人出發實質是為了彰顯人在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提升人的主體價值、恢復人的主體作用、實現人作為主體的目的。性是人的一部分,對性的尊重即是對人的尊重,對人的肯定即是對人的性權利的肯定,對性自由的追求則是人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途徑,性的目的也構成人的目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進一步指出:“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并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界定的性倫理學意義在于肯定“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性不是實現某種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即是人的目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思想是從人的活動和物質生活條件出發的,從人的現實關系和地位人手,把“人”從哲學思辨的對象變成了現實的性倫理研究對象,從而牢牢抓住了人的性活動和性關系的現實。在他們看來,如果離開了現實的生存基礎而抽象地議論人的性關系和性活動,那么不論把人的地位抬高到什么程度,也只能是空談,不可能為改變和提升人的性倫理、實現人的性自由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指出任何有意義的出路。
因此,當代大學生性倫理的構建需要從人的現實性出發,而這種現實性則是從現有的物質生活條件去把握的,離開大學生的生活現實及其物質生活條件,就難以找到科學地構建其性倫理準則的人口。
二、性關系是人和人之間最自然的關系,性的本質是它的社會性
明確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性倫理思想的出發點和基礎,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們對性的本質是它的社會性這一論斷了。
馬克思指出“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人和人之間最自然的關系。”可以看出,性關系一方面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自然關系,另一方面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是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性關系的確證最終由社會關系決定。社會之性決定自然之性,因為自然之性只有在社會之性中存在才是有意義的,自然之性離開了人類社會,只能是抽象的,脫離社會之性的自然之性不是現實的,自然之性因其與人相結合而獲得現實的屬性和應有的地位,“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說來才是存在的”。
馬克思還指出,“愛情的情欲對于內在的發展不感興趣,因為它不可能被apriori〔先驗地〕構造出來,因為它的發展是發生于感性世界中和現實的個人當中的現實的發展。”馬克思在此進一步揭示了性的本質是它的社會性,因為性決不是一種應然的法典,不是現實活動之外的另一種活動,不是一種先驗的東西,它只能是立足于感性世界的現實的活動。
由馬克思對性的本質的認定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性倫理作為一種倫理原則源于歷史過程本身,而不受任何狂想或幻想左右,性倫理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決定于社會存在。所以,大學生性倫理規范并不是抽象的社會規范,本質上符合社會和歷史的要求,而且它的實現必須受物質條件和生存方式的制約,絕不能脫離社會歷史性來談論和構建大學生性倫理規范。
三、是平等和自愿基礎之上的愛情的活動
如恩格斯所講,“在中世紀以前,是談不到個人的的”,“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家庭和婚姻的過程中,進一步區分了異化之性與正當之性,揭示了異化之性的根源,指出以經濟等非愛情為目的的是異化的,消除私有制是消滅異化的條件,性關系平等的條件是經濟地位的平等,性權利獲得的前提是人的自由,正當之性的活動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礎上的愛情的自由活動。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全面揭示了淫游婚、通奸、,買賣婚姻等存在于共妻制中的異化之性。他指出:“自古就有的淫游制現在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影響下變化越大,越適應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越變為露骨的,它在道德上的腐蝕作用也就越大。”異化之性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便產生強烈的腐蝕作用,它粉碎了兩性交往中珍貴的自尊自愛、貞操、恥辱等道德觀念,使人道德淪喪、寡廉鮮恥、心理變態、人格扭曲,嚴重污染社會道德,破壞婚姻家庭的穩定,貽害社會和他人,是人性的墮落。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拿婦女當作共同淫樂的犧牲品和蟬女來對待,這表現了人在對待自身方面的無限的退化”。
恩格斯指出,異化之性源于古代的“淫游制”,是與私有制相結合而產生的,經濟上的不平等是異化之性產生的根源。兩性在性關系上的不平等,“并不是婦女在經濟上受壓迫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正是在私有制中,男性掌握了權柄,婦女被貶低,成為男子財產的一部分,成為了男子淫欲的奴隸,變成單純生孩子的工具了。因此,消除異化之性只能通過消滅私有制和相應的生產關系實現,“不言而喻,隨著現在的生產關系的消滅,從這種關系中產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也就消失了。”因為,“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婦女為金錢而獻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
但是,“按其本性來說就是排他的”,這種共妻式的異化之性必將為正當之性所替代。對于正當之性,恩格斯的描述是:“這一代男子一生中將永遠不會用金錢或其他社會權力手段去買得婦女的獻身;而這一代婦女除了真正的愛情以外,也永遠不會再出于其他某種考慮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擔心經濟后果而拒絕委身于她所愛的男子。”恩格斯在此揭示了正當之性的兩個條件:一是經濟地位的平等,性的出發點不是出于經濟或其它非愛情的原因;二是情感的需要,是愛情的自由活動。首先,經濟地位的平等是性選擇和性關系平等的前提,因為只有經濟上實現平等,才有意志的完全自由,才不會由于物質或其它原因所限做出非自愿的選擇。而“一個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他才能對他的這些行動負完全的責任,而對于任何強迫人從事不道德行為的做法進行反抗,乃是道德上的義務。”因此,經濟上的平等決定平等的性倫理關系。其次,是平等自愿基礎上的愛情的自由活動。恩格斯指出,“現代的,同古代人的單純的性要求,同厄洛斯〔情欲〕,是根本不同的。第一,是以所愛者的對應的愛為前提的。第二,常常達到這樣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分離,對雙方來說是一個最大的不幸,也是一個大不幸。最后,對于性關系的評價,產生了一種新的道德標準,人們不僅要問:它是婚姻的還是私通的,而且要問:是不是由于愛和對應的愛而發生的?”恩格斯在此表明了的三重含義:平等、自愿和基于愛情。平等是指相互間擁有平等的地位;自愿是指是基于雙方的情感而迸發的自由結合;基于愛情是指性關系的道德評價以是否出自愛情本身為標準。可以說,愛情在本質上是男女基于一定的社會關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了對對方的最真摯的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伴侶的最強烈的感情。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這說明愛情還是性關系繼續維系的道德標準。
可以說,異化之性是無愛之性,正當之性即愛情之性。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異化之性的思想從性倫理的層面進一步揭示了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指出平等自愿基礎上的愛情之性才是合乎道德和人類發展正當之性。這一思想啟示我們,大學生性倫理規范的構建,要以平等自愿為基礎,正確把握異化之性與正當之性的區分,建立適宜于愛情之性的倫理規則,摒棄異化之性及其生長之源。
四、活動的深層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活動的意義首先表現為它是人的種的繁衍過程所必需的活動。有人類的才有人類的延續,與自然之性相對應,性的意義首先是人類延續之性。異化之性與正當之性都具備此層意義。
但是人的活動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此,人不僅延續了它的自然生命,也繼承了自身的社會性,只有在社會中,人的繁衍才是倫理性活動。如馬克思所講,“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彼此發生關系的個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聯系的,后代的肉體的存在是由他們的前代決定的,后代繼承著前代積累起來的生產力和交往形式,這就決定了他們這一代的相互關系。”因此,活動的意義更需要從性的社會本質給予揭示。
人類解放、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正當之性所指向的正是實現這一目的。正當之性所引發的各種正當性關系和產生的家庭使個人作為共同體,成為融人眾多個體的存在,而這是人的真企的存在,每個人在這里獲得經常、直接、坦誠和長久的展現。人們在共同體中擁有個人自由并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性倫理的自由自覺發展作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現,無疑是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的一種表征。據此我們認為,性當是人之全面發展之性,當是實現人之全面發展之途徑,而這正是異化之性所不具備而正當之性所特有的深層意義。
所以說,大學生性倫理的構建應建立在充分認可在實現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基礎之上,大學生性倫理的目標指向當以實現他們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綜上所述,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思想的特色是它與道德說教的抽象性倫理觀相區別,把社會關系放在首位,這是性倫理思想的根本性變革,因為有了這樣的規定性,性倫理理論才可能具有徹底性。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既不與現實相對立,也不屈服于現實,而是與現實的運動相一致。馬克思恩格斯的性倫理思想是寶貴的智力資源,所包含的深度反思的啟示意義是:大學生性倫理構建,絕對不是建立一種抽象思辨的性倫理理論,不是堅持一種不變的道德命令并受它的指揮和安排,更不是一種不能改變現實的道德說教,而是要從現實的具體的人出發,立足于社會性,把握大學生的生活現實,建立一種以平等自愿為基礎的實現其全面發展的新型性倫理規范。
- 上一篇:老子思想對學校管理的啟示透析
- 下一篇:紹爾斯正義論倫理思想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