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技術哲學論文

時間:2022-03-28 10:34:06

導語:西方技術哲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技術哲學論文

一、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技術哲學在我國傳播的歷程

在西方,技術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哲學學科,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到目前為止也只有近40多年。在改革開放初期(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也即我國技術哲學的醞釀興起階段,經過長期的閉關自守、盲目排外之后,對于西方技術哲學乃至西方學術,國內存在大規模引入的現實需要。在這期間,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家之后的西方哲學家的論述和著作,相繼被翻譯引進到國內。在這場傳播西方的運動中,西方技術哲學著作的翻譯是比較引入注目的。在西方技術哲學剛被傳入中國的這一階段,介紹西方技術哲學的期刊論文數量并不多,中國知網中只有寥寥可數的幾篇論文,而且幾乎都是翻譯性、介紹性的。從的先后順序來看,1978年,《哲學譯叢》吳偉翻譯了法國技術哲學家T.賽雷佐埃的《美洲的技術哲學》一文。該文指出,自196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圣巴爾拉民主研究所召開座談會之后,技術哲學作為一門新學科在美洲便開始出現。T.賽雷佐埃通過整理美洲技術哲學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將美洲技術哲學的討論議題概括為:技術與價值、科學與技術在價值上的中性問題、技術社會以及虛無主義等問題。1982年的《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第一期對西德柏林技術大學的弗里德里希(FriedrichRapp)教授的《分析的技術哲學》(AnalyticalPhilosophyofTechnology)一書進行了介紹。介紹指出,弗里德里希在書中全面論述了剛剛在歐洲興起的技術哲學的歷史及近況,并作出了批判性的評價,引起了德國乃至歐洲大陸眾多學者的討論。弗里德里希認為,技術現象的復雜性要求人們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包括人力和物力的先決條件以及技術推斷與技術行動的方法和結構。介紹還指出,弗里德里希的著作將引發技術哲學、科學哲學、普通哲學、科學技術史以及社會學的學生與研究者們的興趣。同年,劉東珍發表了《技術論的形成——日本技術論研究》的文章,概述了以戶坂潤為首的日本唯物論研究會提出的技術論。劉東珍指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戶坂潤、科技史家岡邦雄、技術哲學家三枝博音為首的唯物論研究會,將日本技術論的研究與馬克思的技術觀相結合,形成了日本的技術論理論。劉東珍的文章,可以說是首次在國內概述了日本技術哲學發展的基本輪廓。陳昌曙教授也于1982年發表了《簡論技術哲學的研究》一文,簡要介紹了技術哲學在德國、美國、日本和蘇聯的發展狀況,還特別提到了德國技術哲學家凱普(E.Kapp)的《技術哲學綱要》和斯基默的《技術哲學》這兩部著作。他指出,西方技術哲學所討論的問題主要包括:技術的概念、技術進步的動力、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的關系、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技術史研究的原則與價值,等等。通過對國外技術哲學發展脈絡的梳理,陳昌曙就技術哲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范圍和研究思路進行了全面論述,為國內技術研究研究開辟了一條新道路。1983年,鄒珊剛在《漢江論壇》發表了《技術與技術哲學》一文,提出國外的學者已經將技術哲學研究看成是現代思維的新傾向和哲學的新潮流。他介紹到,亞歷山大•S•柯亨斯基的《哲學與技術——現代思維新的傾向》、M•邦格的《技術的哲學輸入與哲學輸出》、E•卡普的《技術哲學導論》、Z•《技術哲學》等專著都強調了在技術思想中研究技術的哲學的重要性。鄒珊剛還指出,隨著我國技術哲學研究的興起,吸取外國技術哲學研究的優秀成果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這種吸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而建立起具有我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分支——技術哲學。鄒珊剛的文章概括起來有兩個基本點:一是強調國外技術哲學對我國技術哲學發展的重要性;二是強調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國外技術哲學的傳播。

二、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技術哲學在我國傳播的特征

這一時期,西方技術哲學也開始抵達久違的中國文化界,并呈現出這樣三個特點:

第一,翻譯介紹西方技術哲學的工作開始起步。總的來說,隨著我國技術哲學的醞釀興起,國內學者開始關注西方技術哲學的經典文獻,不過還尚未開始系統的介紹,還停留著為數不多的簡單翻譯傳播上。從知網的文獻記錄來看,這一階段翻譯介紹西方技術哲學的研究文獻主要是《哲學譯叢》、《國外社會科學》、《世界科學》、《哲學研究》、《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等雜志的一些譯文、介紹性研究論文。可以說,這些翻譯研究成果給國內技術哲學研究開啟了一道思想啟迪之門。

第二,科學技術哲學成為自然辯證法改革開放的一扇窗。改革開放以來,被久閉的國門再一次被打開,國外的新思想、新知識、新學科蜂擁而至,許多跨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以及邊緣學科研究遍地開花。“老三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科學學、科技政策、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等都在國內落地發芽。西方技術哲學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的重要論文、著作的被翻譯出版,同時研究介紹西方技術哲學的本土著作也開始出現。到70年代末,科學哲學作為自然辯證法中一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理解和批判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哲學流派,吸引了一批哲學愛好者的研究興趣,并使之最后成為與國內已有的自然辯證法哲學傳統相區別的另一種傳統。

第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下的西方技術哲學的傳播。自中國共產黨取得國家政權后,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在中國占支配地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就成為了中國科學技術研究、科技政策制定等領域的指導性文獻。而當改革開放后西方技術哲學思想傳入中國,便與國內的自然辯證法傳統發生了嚴重沖突。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不斷出現的政治或準政治運動中,經常有研究者指出技術哲學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否定。

作者:楊雅渲單位: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