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結構論文
時間:2022-03-24 02:44:50
導語:中國汽車產業結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有關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國內外學者做過多方面的研究。一般認為,能源效率的提高源于兩類因素,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一些學者認為產業結構是推動能源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如尹宗成(2008)認為,第二產業比重提高對于提高我國能源效率具有顯著的負向作用。金繼紅(2013)等通過實證研究表明中國出口和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能源效率下降,這是由于產業比重增長較大的部門的能源效率下降引起的,技術進步對能源效率具有正面影響,但影響有限。另外一類研究則認為,技術進步才是決定因素。如齊志新(2006)應用拉氏因素分解法,發現技術進步是我國能源效率提高的決定因素。鄭若娟(2011)基于LMDI分解法的分析得出結論技術效應是這段時期中國制造業能源強度變化的主導因素,貢獻度達到80%以上。本文擬利用2000~2011年的數據,對我國汽車產業市場結構、技術進步和能源利用率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剖析原因,探討相關的政策建議,以期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益思路。
2中國汽車產業市場集中度技術進步與能源效率關系
分析從回歸結果來看,
(1)技術進步因素和市場集中度都對汽車行業的能源效率影響顯著;
(2)技術進步和市場集中度與能源產出均呈現負相關;
(3)在汽車行業的能源效率提升上,技術進步的影響程度更為顯著,影響系數約為產業集中度的7倍。
3中國汽車產業市場集中度、技術進步影響能源績效的因素
3.1企業規模擴大
根據貝恩對產業壟斷和競爭類型的劃分,我國汽車產業集中度從2000年到2011年,前4位企業市場占有率由40.18%上漲到62.87%,由中下集中寡占型逐步接近高度集中寡占型。按照2011年汽車工業經濟指標來看,大型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明顯高于小型企業,專業企業明顯高于兼業企業。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促進了行業內部的結構優化,市場集中度提高,另外一個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也有利于企業的技術投入。從2004~2011我國汽車行業研發投入的趨勢圖來看,隨著產業規模和產值的不斷提升,我國汽車行業研發經費支出以及工程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呈明顯同比上升的趨勢。汽車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同時促進了技術進步與產業集中度的增強,是我國近年來汽車行業能源利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3.2市場結構與技術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究與發展支出經費逐年上升,但是隨著市場集中度的上升,研發投入比例呈現出階段性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汽車行業的研發投入比例隨產業集中度的上升呈現出先上升后減少的趨勢。這證明,自2007年之后,汽車行業逐步形成的壟斷勢力,對于技術改革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警惕由于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壟斷勢力阻礙技術進步可能對能耗效率產生的負面影響。
3.3外資與技術改革
我國汽車行業的開放程度很高,前6位汽車企業均是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在我國汽車產業鏈上橫向和縱向延伸,通過技術轉移和技術擴散,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同時,外資的大舉入侵也給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技術發展帶來競爭壓力。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合資企業對于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呈現出逐年擠壓的趨勢。表3為奇瑞和華晨市場占有率變化。表3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變化2007200820102011奇瑞4.3%3.8%3.77%3.47%華晨3.47%3.04%2.78%3.06%可以看出,我國汽車行業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在逐年降低。由于這種競爭壓力,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注重研發投入和資質認證。2009年,長城汽車多款自主品牌獲得WVTV認證,帝豪EC7、MG6獲得四星安全認證。客觀促進了國產自主品牌汽車技術革新。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是影響我國汽車行業能源利用率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
3.4消費結構導向
消費結構對于汽車行業向節能方向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這個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過去由于汽車的價格較高,中國民眾更加傾向于選擇小排量的輕型轎車,但是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伴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我國汽車消費群體偏好呈現轉移趨勢。這種消費偏好的轉移,導致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混合動力等新型節能汽車并不受到廠商的青睞,缺乏進一步改革和技術研發的驅動力。這對于我國汽車行業向低碳節能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負面效應。反過來,隨著霧霾等現象被民眾所重視,更多民眾選擇綠色出行,則可能對我國汽車行業能效有正激勵作用。另一方面是政府乘用車偏好的改變。由于“三公消費”近年來逐步公開透明,黨政務機關在政府采購方面逐漸傾向于采購自主品牌國產汽車。這對于加強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競爭力有正向促進作用。良好的競爭環境對于技術改革有著促進作用,政府采購偏好的改變,對于我國汽車行業有著正效應。
4結論及建議
實證表明,我國汽車行業能源產出與技術進步和市場集中度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其中技術進步對于能源效率的影響大于市場集中度的影響。我國汽車行業的企業規模快速增長,對于我國汽車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和技術改革都存在明顯影響,規模經濟客觀上促進了汽車行業能源利用率的提升。我國汽車行業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外資帶來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擴散效應以及合資企業對自主品牌汽車形成的競爭壓力,都促進了我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在一定階段促進了技術進步,然而最近幾年,由于壟斷勢力的逐步形成,市場集中度已經表現出對于技術投入的阻礙效應,應該予以重視。消費偏好對于汽車行業發展具有導向作用。我國消費者呈現出對于更高排量汽車的偏好轉移,以及霧霾等惡劣天氣促使民眾綠色出行,從正反兩個方面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混合動力車方向的發展和技術革新。而政府采購向自主品牌傾斜則有助于國有自主品牌提升競爭力,應予以大力提倡。
作者:張雅君單位: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中國制造業產業結構論文
- 下一篇: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