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及其成因初探

時間:2022-10-29 11:06:25

導語:產業結構及其成因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及其成因初探

摘要:產業結構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特征。本文分析了鄂州市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發現,在鄂州市的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仍處于主導地位,第一產業占比逐年下降,第三產業增長迅速。該產業結構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歷史原因和政策原因,其中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形成上述產業結構的主要原因。為進一步優化鄂州市的產業結構,鄂州市應當加大產業政策的落實,吸引投資,創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關鍵詞:鄂州市;產業結構;形成原因

產業結構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國家、地區或城市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特征。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一產業即農業的所占比重會逐漸下降;第二產業即工業或制造業所占比重會出現先增后減的規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所占比重會逐步上升。鄂州市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作為湖北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驗區,近些年鄂州市的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的變化符合一般經濟發展規律。本文首先介紹了鄂州市的產業結構現狀,之后對該產業結構的形成原因做了分析。

一、鄂州市產業結構現狀

2017年,鄂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905.92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2.0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77.43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6.44億元,增長11.3%。從2017年的產出結果來看,鄂州市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占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的52.7%,同時第三產業增速最快,且明顯快于第一、第二產業。1.第一產業2017年鄂州市糧食種植面積達到了58.13千公頃,相比2016年減少0.56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6.92千公頃,相比2016年增加0.0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達到了29.99千公頃,相比2016年減少0.85千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了30.76萬噸,相比2016年減少0.36萬噸,下降比例1.2%;棉花總產量達到了0.59萬噸,增長比例為1.1%;油料產量達到了5.97萬噸,相比2016年減少0.09萬噸,下降比例為1.4%。2.第二產業截止到2017年年末,鄂州市規模以上制造業或工業企業為539家,比上一年增加22家。規模以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相比上一年增長8.3%,其中:國有企業增長比例為47.5%;集體企業下降比例為25.0%;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比例為4.3%;外商投資企業增長幅度為26.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比例為44.0%。輕工業增長幅度達11.9%,重工業增長比例為7.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相比2016年增長比例為15.6%,快于規模以上工業7.3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比例為13.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比率達到23.7%。2017年度,鄂州市完成銷售產值達1510.67億元,增長幅度達14.5%。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0.08億元,增長幅度達19.6%。建筑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資質內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達167.58億元,增長比例為15.0%。3.第三產業2017年度鄂州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0.6%、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0.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7.7%、金融業增長9.9%、房地產業增長9.0%、營利性服務業增長19.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4.3%。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及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都超過10%,增長速度比較快。近幾年,鄂州市三次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到2017年,鄂州市三次產業結構從2015年的11.6:57.9:30.5轉變為11.3:52.7:36.0。三年間,第一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比重基本不變,第二產業比重下降5.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5.5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主導地位保持不變;第三產業比重增大了。三次產業比例關系的演變趨勢,總體符合中等城市經濟發展規律,即服務業比重逐漸增加,農業和制造業比重逐步下降。

二、鄂州市產業結構形成原因

產業結構直接影響著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而任何現有的產業結構又與當地的自然資源狀況、歷史產業結構及當地的產業政策密切相關。下面將從上述三個方面對鄂州市的產業結構形成原因進行分析。1.自然原因。鄂州市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構成各種類型生態環境,利于各種植物的生長,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水產名貴品種較多。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締造了鄂州市“魚米之鄉”“百湖之市”等稱號。一直以來,第一產業在鄂州市經濟總量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近年來由于村鎮人口中有大量人員進入城區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越來越少,加之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第一產業的比重逐步下降。2.歷史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鄂州市相繼興辦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包括武漢鋼鐵公司的重要礦山-程潮鐵礦,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鋼鐵基地鄂城鋼鐵廠(現為中國寶武武鋼集團鄂鋼公司),國內有名的立窯水泥廠-鄂城水泥廠等,經過多年發展,相關產業已經成為鄂州市的優勢產業。目前鄂州市已是鄂東“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廊”中的重要一環,而這與鄂州市歷史上的投資結構息息相關。3.政策原因。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以盈利為目的,除了自身努力創造利潤外,如果政府實施一定的產業政策,無論是促進型的還是抑制型的,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狀況,從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情況。近年來,鄂州市政府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服務業相關政策。2017年鄂州市全面啟動順豐國際物流樞紐機場建設,預計2020年完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預計將產生2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200億元稅收,2000億元的GDP。下步,鄂州將發揮區位優勢,以唯品會、亞馬遜、蘇寧云商等系列電商企業為依托,打造華中電商總部,將借順豐貨運機構落戶鄂州為契機,發展鄂州物流樞紐經濟。(2)制造業創新支持政策。鄂州市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協助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高興技術企業。鼓勵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建立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與中科院合作實質性落地,加快建設華師鄂州研究院。鄂州市打造了華科鄂州工研院、梧桐湖科技創意園等創新平臺,并不斷加強其服務功能。同時支持裝備改造和信息化改造,開展了“百家企業技改行動計劃”和“百家企業上云行動計劃”。大力鼓勵傳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推廣應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先進制造系統、信息化系統、智能制造設備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3)創業支持政策。由于農村耕地越來越少,政府大力號召農村有志之士到城市創業,并且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設立了葛店經濟開發區、鄂州經濟開發區、花湖經濟開發區3個經濟開發區。2017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快于規模以上工業7.3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3.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3.7%,成為全市工業生產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4)人才政策。鄂州市今年來大力開展“招碩引博”和重點院校本科生引進工程,實施“新鄂州人”計劃,實施《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鄂州發(2016)3號)文件中人才引進得各項政策,探索建立人才引進、培養、流動、服務、評價等人才開發機制,大力弘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人才保障。鄂州市的上述產業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投資,尤其是在服務業方面的投資,因此第三產業增長迅速。同時,制造業部門多方位的創新激勵政策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對鄂州市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主要介紹了鄂州市的產業結構現狀,并分析了形成該產業結構的深層原因。研究發現,鄂州市從事農業的人口不斷下降是導致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二產業處于主導地位是歷史投資的結果,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跟政府的產業政策息息相關。為進一步優化鄂州市的產業結構,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首先,加大產業政策的政策力度。當前,雖然鄂州市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植政策,如物流業和旅游業產業規劃、制造業創新支持政策等,但這些政策大多都比較寬泛,沒有具體的實施路徑,難以落地,因此對企業的吸引力和促進作用有限。建議政府能夠細化相關政策,如制定更加詳細的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明確的獎勵或補貼細則等,這樣才能更加清晰地引導企業投資;此外,加速第二產業的升級改造。當前,鄂州市第二產業的占比仍然較高,而工業的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源,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為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需要加快工業企業的升級改造,如加大對研發型企業的扶植力度,加大對高污染企業的懲罰力度等,從而加速鄂州市經濟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劉淑茹,徐麗麗.中美兩國產業結構發展狀況比較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4,(10):41~48.

[2]黎文靖,李耀淘.產業政策激勵了公司投資嗎[J].中國工業經濟,2014(5):122~134.

[3]鄂州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ezhou.gov.cn/info/2018/C032992145.htm.2017.

[4]鄂州市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方案[EB/OL].http://www.ezhou.gov.cn/dgiShow.aspx?iid=10200.2017.

作者:康 單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