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和創新論文
時間:2022-01-10 08:41:00
導語:科技進步和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調整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更加強調原始性創新,力爭實現科學技術發展的跨越。當代國際科技和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突出表現在產業競爭加速由生產階段前移到探究開發階段。原始性創新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不僅能夠帶來技術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夠帶來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帶來無限發展和超越的機會,因而成為決定當代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基礎條件。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實現從以跟蹤模擬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深刻轉變,這是我國新世紀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科學家進行自由探索,并在國家需求和科學前沿緊密結合的基礎探究領域積極開展創新性探究,為技術和生產的發展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為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另一方面要在高技術探究發展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多地把握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升產業技術水平,逐步擺脫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中對外技術依靠的被動局面。在制定和政策方面,我們將建立起和原始性創新相應的評價制度,形成符合科學和技術不同發展規律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我國科學家參和國際學術交流和探究合作。我們始終認為,在科技發展上,中國不但要發揮制度的優勢,更要樹立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機遇,在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平安和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重點領域尋求原始性創新,利用后發優勢實現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調整科技創新的理念和管理體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價值觀。應當說,人才非凡是尖子人才是創新的先決條件。面對當今日趨激烈的國際性人才爭奪戰,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構建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服務和營造創新文化。我們必須改變“重物輕人”的觀念,把“以人為本”體現到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去。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更多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促進科研機構形成開放、流動、競爭的局面,以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努力營造有利于科學家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包括通過科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數據共享等多種方式,為各類人才非凡是那些“小人物”的創新活動給予公平的對待。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引導科技人員關注探究成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強調技術創新成果不要僅僅停留在論文、報告的形式上,而是盡可能地物化成為可操作的技術、可交換的產品,把知識變成專利、標準,并最終在市
第三,調整科技創新的工作方針,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所有科技領域居于領先地位。非凡是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無論是基礎探究還是戰略高技術探究,抓什么、不抓什么,先抓什么、后抓什么,這是戰略決策的首要新問題。早在1990年,總書記就明確提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但是,由于熟悉不到位,在機制上也缺乏有效的約束,這一方針貫徹力度仍顯不足。當前,我們在科學技術發展當中確實存在著急于求成的傾向,總想為國家多做一些事情,這種愿望毫無疑問是好的,但是輕易導致力量的分散,形成“撒芝麻鹽”式的項目管理,結果是“半畝樹苗一桶水”,哪棵樹苗都救不活,難以集中精力和財力辦大事。另外,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科技資源本來就是稀缺,更應當克服探究工作的分散現象,把有限的資源用好。因此,我們要以產品、新產業為中心,把國家、地方、企業各方面的力量集成起來,實施一批重大專項,辦成幾件大事。同時,我們也要處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關系。非凡是在創新的起步階段,針對不同的創新思路和技術路線,調動各方面創新的積極性,用相對集中的資金來發現和凝練重大科技新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家支持的重點。
第四,調整科技創新的模式,從注重單項創新轉變到更加強調各種技術的集成,強調在集成基礎上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長期以來,我們科技計劃比較注重發展單項技術,這是技術開發初級階段的必然過程。但從科技和經濟結合的內在要求來看,單項技術的探究開發,由于缺乏和其它相關技術的銜接,很難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產業。事實上,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僅是一個創新過程,更是一個組織和集成的過程。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為核心,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意義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為此,我們將通過強化國家戰略部署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打破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各種條條框框,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重組和合理配置。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都將明確強調學科間融合和部門間協作的必要性,強調從以發展單項技術為主轉向發展單項技術和多項技術的集成創新,注重以產品和產業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集成。
第五,調整科技創新的政策對象,從注重科研院所轉為調動和組織全社會科技力量。隨著科教興國戰略逐漸深入人心,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科技的程度也不斷增強。今天的科技工作,早已不只是科學家們深居斗室的冥思苦索,而是成為眾多社會群體自覺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地方科技工作在國家科技工作體系中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且和經濟的結合比較緊密,地方政府對加強區域科技創新也更加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宏觀上加強對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導,促進地方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高等院校是公共科學知識生產的主體之一。由于高校具有能激發創新思維的獨特人文環境,大跨度的學科間交叉、滲透以及數量巨大的創新人才,使其在原始性創新方面往往具有獨特的優勢。實現科技和教育的緊密結合,對于我國科技事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迅速崛起,使我國科技事業的總體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確立企業在探究開發和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們將努力打破條塊分割的傳統工作格局,努力形成部門、地方、高校和企業互融互動的新型科技管理體系。場上取得收益。
- 上一篇:第三方認證機構發展論文
- 下一篇:產業升級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