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類職業生涯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04:53:00

導語:經濟管理類職業生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管理類職業生涯研究論文

[摘要]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問題關鍵不在于就業,而在于如何去謀職,即通過合理地對自己的大學四年職業生涯進行管理,從而在進入社會時能順利實現社會需求的對接。基于社會需求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職業素質的累積,以至形成個體核心的職業競爭力,順利從學生的角色轉變成職業角色。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社會需求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人事部綜合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我國大學畢業生超過212萬人,2004年達到280萬人。2005年達到338萬人,2006達到413萬,2007年預計達到495萬人!然而,據統計,按照歷年的就業率,截至2000年6月,我國各類高校畢業生中待業人數有30萬人左右,2001年超過34.5萬人,2003年52萬人,2004年75.6萬人,2005年達到98.2萬人,2006年達到123.9萬,2007年將達到148.5萬!

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大約為700萬至8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平均人數則大約在300萬左右。就這一數字對比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無良好的職業管理意識,不能充分根據社會需求來規劃管理自身大學生涯,正是造成現今就業難的罪魁禍首!

2004年4月,北森測評網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新浪網聯合進行的《當代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現狀調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學生選擇在1年內更換工作;兩年內,大學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驚;33%的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第一份工作僅僅是由學校到社會的跳板;16.3%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選擇了第一份工作。

一項針對北京市人文經濟類綜合重點大學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62%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及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3%的大學生不明確,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設計。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問題關鍵不在于就業,而在于如何去謀職,即通過盡早對自己的大學四年職業生涯進行管理,從而在進入社會時能順利實現社會需求的對接。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研究現狀及理論

1.美國的職業生涯規劃學說

美國最著名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專家當屬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職業的有效管理》率先從職業發展觀出發,勾勒出了個人與組織相互作用的基本圖式,為我們認識個人成長和發展,組織發展與變革,管理角色與管理功能等領域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書中首次提出職業錨的要領而成為職業生涯管理的經典著作。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專家、尤他州立大學管理學系教授布魯克林.德爾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職業者—當代工作者的多種職業生涯成功向導》論述T職業生涯的多樣化,將職業生涯定位分為進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種類型,并對這五種類型職業者的特點及其管理進行了研究。

2.法國的職業生涯規劃學說

讓.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資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資源管理》兩書中都發表了同樣的論述:企業中的職業生涯首先表現為一系列工作職位,而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企業結構中一個員工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職位連續。這種對職業生涯規劃及管理的定義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業學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書中被稱為傳統定義而受到批判:職業生涯的概念不應僅局限于它的客觀含義,還應包括個人對其職業生涯發展的見解和期望。職業生涯開辟了實現可以令一些員工滿意的職業生涯發展的新道路。他們要面臨各種不斷豐富自己知識的職業嘗試,其職業生涯與他們和客戶關系的發展而非和他們的新職業緊密相關。可見,職業生涯規劃及其管理在法國得到重視和積極研究,其定義和內涵的不斷更新,向側重于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轉化。

3.中國的職業生涯規劃學說及管理理論

在中國,職業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還屬于引進、介紹階段。臺灣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黃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資源管理》專著中論述了職業生涯開發管理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與人性需求的關系、開發的階段、影響職業抉擇的因素、職業生涯管理等內容。張添洲著的《生涯發展與規劃》對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可以說,這是中國學者中對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研究的開創之舉。

我國的職業生涯管理理論以廈門大學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論為代表,“三三三”理論將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三大階段:輸入階段、輸出階段和淡出階段,每一階段又分為三個子階段;適應階段、創新階段和再適應階段,而每一個子階段又可分為三種情況:順利晉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觀點,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管理應該屬于輸入階段的關鍵部分,是輸入信息、知識、經驗、技能為從業做重要準備的;認識環境和社會,鍛造自己的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

三、浙江省人力資源的社會需求趨勢

2006年,作為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場大盤較為穩定,人才供需良好。從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統計數據來看,共有2.8萬家(次)單位招聘信息,累計各類專業崗位70余萬個,有近300萬人次求職,供求比例為4.2:1。崗位對學歷的要求為:大專學歷的占41.0%;本科學歷的占22.3%;高中、職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區五大熱門行業人才需求強勁。據業內人士預測,2007年根據浙江省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布局的總體需求,將有五大行業成熱門:計算機行業、金融投資行業、信息管理咨詢行業、新型能源行業、高科農牧行業。

根據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報告,技術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就業歧視現象不斷變化出新形式,但總體有所減少。但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頂替工作經驗的重要形式,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訓練應該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時,專業加外語等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這也要求大學生要注意學好專業同時,加強另外一個關聯知識的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畢業生.特別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生,在專業之外,加強外語和計算機能力訓練,使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備管理者的職業素質。

四、基于社會需求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模型

按職業生涯階段理論,大學四年處于職業生涯準備階段,也即是盡量吸收各種知識,信息和技能,為未來的職業做好充分的準備的時期。公務員之家

從大學校園的一名學生到作為獨立的成年個體加入社會之中,這一人生巨大的變化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埃里克森將這一變化稱之為“危機”,即發生必要變化的時間。他認為成年期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一危機的處理結果。在大學階段職業選擇在學校經歷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大學生采取何種方式加以應付未來將向何處去的問題,實際上就取決于大學生如何理性的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職業目標。在學習期間,大學生對個人的發展計劃并不明確,而職業生涯管理理論能夠指導學生規劃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督促學生提前準備,準確定位。

我們從職業素質培養這個核心出發,建立一個基于職業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學生的大學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個體職業分析、職業認識培養、確立階段職業目標和職業實踐,而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始終,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必備內容。

我們知道社會對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的需求中,以職業素質為最重要,職業素質包括熟練的讀、說、寫能力,應用型計算機、外語能力、敬業素質、團隊精神等。因為管理類工作是實踐性十分強的職業,在筆者的一次關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工作需求調查中,47家企業要求工作經驗的占了38家,占總數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資源專員平均要求2.1年,人力資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資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經驗要求的企業對職業素質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職業素質培養做大學職業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會需求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個體職業分析

從高中選專業是已經初步進行了個體職業分析,但是這還顯粗略。進大學后,可以基于學校或社會的專業測評或咨詢機構和人員,對自己進行更為專業的個體職業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種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質并重點發展,為接下來培養自己核心職業能力打下基礎。

2.職業認識培養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礎,也已調整好自己的專業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專業或方向進行了解,收集相關知識,咨詢相關人士,形成對自己將來職業的一個完整直觀的認識體系,開始有目的的重點學習相關知識技能。

3.確立階段職業目標

在了解自己將來職業信息的基礎上,有了職業方向就可以確定職業目標了。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需要進行目標劃分階段,先進行自己個人的職業SWOT分析,根據社會需求,首先確立短期職業目標(即大學畢業時要達到的目標)。

4.職業實踐或深造

確立職業目標后,就要針對性地訓練自己的職業素質,按照工作的勝任力模型,有目的參加相關培訓和實踐,形成自己的核心職業競爭力,以順利進入社會,融入職業環境。或者感覺知識儲備不夠,需要進一步充實則可以選擇深造。

當然,職業實踐是一個過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學整個期間都要求進行不同形式的職業實踐,這即是職業素質培養,需要貫穿整個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的始終。

五、總結

大學生職業生涯處于人的整個職業生涯的準備階段,也是各種知識信息輸入階段。基于社會需求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職業素質的累積,以至形成個體核心的職業競爭力,順利從學生的角色轉變成職業角色。作為職業生涯關鍵階段的大學四年,有目的地合理進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園和社會的資源,為自己的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才能真正的實現職業目標,邁向職業成功。

參考文獻:

[1]廖泉文:《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頁

[2]楊河清:《職業是生涯規劃》,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頁

[3]汪長江:2007浙江人才市場五大行業成熱門,浙江日報-浙江在線,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維羅妮卡·A.戈德謝克:《職業生涯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

[5]曲艷:《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