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22 08:59:56

導語: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研究

1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辦學經費不足

獨立學院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有限的經費投入與設備利用率不高之間的矛盾。由于受到自身性質和辦學模式的限制,在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上與普通高校相比有諸多不同之處。首先,獨立學院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辦學經費較少,能直接投入實驗室建設的經費相對有限,因此在實驗室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上受到一定的制約。合理地進行實驗室的規劃建設,科學地對實驗室進行管理,使其既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又能產生較高的使用效益,是獨立學院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其次,獨立學院成立的時間一般不是很長,實驗室建設基礎比較薄弱,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在校學生人數的快速增長,迫使學院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實驗室建設以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實驗室建設任務相當緊迫。最后,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一般都是“教學型”的,因此實驗室的建設是為了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而不像普通高校要為教學、科研和科技開發三大任務服務

1.2重視程度不夠

獨立學院把自身發展的重點都放在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張上,實驗室的建設明顯滯后。硬件配置方面:大多設備簡陋、陳舊,軟件配置方面不夠齊全。縱觀許多獨立院校的經濟專業實驗室,大多只具其名不具其實,只不過實驗室里擺設了一些電腦,接上網絡罷了,設備簡陋、陳舊,離實驗所需的硬件設備還有很大的差距。在軟件方面:完整的經濟學專業相關實驗課程應涵蓋證券、銀行、保險、外匯、期貨、期權和國際貿易等方面的模擬與分析。有些獨立學院雖然建有實驗室,但數量有限,加之實驗室維護與管理不到位,導致實驗室根本不能完全對學生開放,只好減少學生的實驗次數。

1.3師資力量薄弱

獨立學院普遍存在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現象。沒有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梯隊,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師;博士畢業的教職工較少,絕大部分屬于研究生學歷。青年教師大多直接從高校走向高校,缺乏實驗設計、課程設計的指導能力和實驗教學經驗。一些獨立院校經濟類專業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對實驗教學研究不夠,在實驗教學環節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應付式”教學現象。有些教師不能或沒有規范地、科學地指導學生實驗操作,致使學生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良好的技能訓練,反而形成了一些壞習慣和不良思維。如做事馬馬虎虎,思考問題不深入,數據記錄不真實、不規范,處理實驗數據不嚴謹、不科學。

2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思路

與“985工程”和“211工程”類高校不同,獨立學院不僅缺乏購置高精尖儀器設備的資金,而且更加缺乏建設優質實驗室的配套資金;與工科實驗相比,經濟類實驗則側重于對業務流程的模擬,更注重實驗環境的仿真性。因此,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

2.1建立公共實驗平臺

由于獨立學院的辦學經費較少,能直接投入實驗室建設的經費相對有限,經濟管理類實驗多以計算機為主。因此,可以建立一個適合整個學院發展狀況的公共實驗平臺。建立公共實驗平臺可節省購置基礎設備的資金,在統一布局和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可與學科建設有機結合,可以將有限的建設資金在滿足基本實驗條件的基礎上,重點用于學院優先或重點發展的學科,可在儀器設備購置上進行優化配置。

2.2建立虛擬仿真平臺

經濟類實驗一般以銀行信貸模擬、股市模擬、期貨市場模擬、外匯市場模擬、ERP等為主,學生通過模擬演練和仿真操作提高實際應用能力。這為經濟管理類實驗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13年教育部批準建設了1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這對獨立學院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契機。在虛擬仿真教學環境中對理論教學的重要結論進行驗證,利用虛擬仿真教學環境重現并觀察電子商務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采購過程、財務過程等企業中真實的商務活動,實際模擬操作會計做賬、銀行柜臺業務、審計等崗位性很強的課程。

2.3建立校際互通平臺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加大高校實驗室建設投入力度的同時,要求高校推動實驗室資源共享,以提高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解決實驗資源的供需矛盾,校際互通實驗平臺的建設已然成為現代教學科研發展的必然趨勢。2010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啟動全國優質資源共享系統(簡稱CERS)項目,從獨立學院的現狀出發,可以先建立與母體學校互通實驗平臺,使獨立學院的某些實驗可以在母體學校進行;同時,地域較近的獨立學院之間建立校際互通實驗平臺,無論從建設成本、實驗室的利用率評價,都應該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3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實施措施

針對獨立學院教學特點,在具體的實驗室建設中,為體現經濟管理類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實驗室可按功能分為三個層次建設。同時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的教學理念,也離不開優質資源的相互滲透。因此,在卓越創新人才的培養中,應該努力做到四個“合”。我們稱之為“三層四合”。

3.1三層

3.1.1基礎實驗

基礎實驗主要涉及認知性或演示性實驗,幫助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如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實驗課程。通過這些基礎實驗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更深理解和融會貫通,使學生對經濟計量建模過程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并對現代計量經濟分析軟件Eviews的實際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且能初步運用到實際的經濟分析中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日后的工作、學習和科研打下基礎。

3.1.2專業實驗

經濟管理類專業在關注學生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該層次的實驗內容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實驗內容既包含課程主要知識,又注意與實踐的結合。根據任務進行系統設計,制定實驗方案,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在實驗內容的設計和實施方法上,突出綜合性、應用性、系統性。因此,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實驗:(1)國際貿易綜合實驗;(2)ERP沙盤管理實驗;(3)稅務實驗;(4)市場營銷模擬實驗;(5)人力資源管理實驗;(6)電子商務實驗。

3.1.3創新實驗

創新實驗主要針對高年級的學生,這類實驗帶有一定的學術科研性質,以探索性、研究性實驗為主。實驗內容注重對學生探索精神,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術分析能力。可根據教師科研任務或者根據學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設想在實驗室中進行開發和研究。

3.2四合

3.2.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

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在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上往往都是在講完理論課程之后,統一進行實驗,人為地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行分割,未能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融合,為卓越創新人才的培養走出第一步。

3.2.2學科平臺與教學平臺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個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交流的越加頻繁。然而由于教學資源的相對缺乏,使得教學跟不上學科的發展;由于獨立學院起步較晚,學科建設本身并不完善。因此,應將教學資源與學科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相互補充,方能為卓越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奠基石。

3.2.3科研資源與教學資源結合

教學資源相對科研資源,少之又少,以科學研究反哺實驗教學,將教師的科研成果通過案例等方式融入實驗教學過程,利用科研促進實驗教學。科研激活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專業思維和興趣,在教學內容中引入科研素材,更能真正言傳身教為卓越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

3.2.4高校實驗與企業實踐聯合

無論是高校的實驗教學還是科學研究,與企業的生產實踐大都還沒有做到無縫對接。為此,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與蘇果超市、江蘇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南京牛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聯合,通過參觀、認知實習、技能訓練、現場實踐、頂崗工作等途徑,使學生充分領會實驗與企業實踐的差別,對培養卓越創新人才,必然能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4結束語

實驗教學對培養應用型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何為這類學生提供全面、持續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是每一所獨立學院需要長期關注和投入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時,應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的變化、學校的教學改革的要求不斷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加強實驗教學改革。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需統籌協調,既要有機結合,又要相對獨立。實驗教學內容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將不斷融入新的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成果,并將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更新,協調基礎性、專業性、創新性實驗的比例,形成適應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學科特點的實驗課程內容體系,以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求。

作者:吳宜 左玉生 單位:東南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