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時間:2022-06-22 10:10:48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摘要: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關乎農村經濟發展,我國現有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分析了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現狀和重要性,提出了有效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農村經濟;經濟管理;發展途徑

1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現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及質量得到了質的提高,為廣大農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新生機。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現狀如下。

1.1缺乏健全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

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過去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已經不適用于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長期缺乏健全規范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缺少保障,無法滿足農民生活、生產需求,甚至造成村民與農村領導干部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1.2缺乏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農村經濟就很難健康發展[1]。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相關負責人應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有明確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完善經濟管理規章制度,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3管理者專業水平較低且對農村經濟管理不夠重視

在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者專業水平普遍較低、對相關經濟管理知識的把握不足且缺乏經濟管理實際應用能力,導致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受到很多阻礙[2]。除此之外,很多管理者對農村經濟管理不夠重視,對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缺乏深入了解,并且對農民的實際需求沒有深刻認識,僅憑自己的經驗對農村經濟進行管理,最終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與農村實際經濟發展形勢背道而馳。

1.4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缺乏民主監督

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法規規定了村民有權監督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和經濟發展狀況,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民主監督的力度卻非常薄弱[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監督機制和監督途徑,大多數農村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和切實可行的監督途徑,也沒有負責人員定期向村民詢問相應情況。二是農村經濟管理中民主監督保障措施不夠完善,農民不是不愿意監督,而是擔心實施監督之后承擔相應的后果,加之還擔心被舉報人打擊報復,因此有些農民對于農村經濟管理監督“避之不及”。

2加強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措施

當前,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模式是實現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2.1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

科學合理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不僅有利于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規范性與科學性,而且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已經成為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促使農村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2.2完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

為了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質量提升,需要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完善,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過程能夠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4]。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保障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3提高管理者的專業水平和重視程度

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加強對各級、各層次管理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此外,管理者不僅要掌握相關經濟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將經濟管理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并始終貫徹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全過程。2.4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過程的民主監督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的民主監督,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民主監督途徑,設立匿名舉報信箱、電話及電子郵箱等,并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及時處理舉報問題。二是加強對舉報者的后期保障,很多村民并不是不愿意監督,而是怕行使相應的監督權利后反被報復,因此要加強對舉報者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提高村民民主監督的積極性[5]。

3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對農村經濟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經濟管理現狀,還可以快速提升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

3.1有利于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科學合理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能夠針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調動管理人員和廣大村民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并加快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開創出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村發展之路[6]。

3.2有利于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撐

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在考慮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學、合理、健全的農村經濟管理規章制度,并且在農村經濟管理決策之前進行全面分析研究與反復論證,確保最終采取的農村經濟管理決策科學適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以防止農村經濟發展“走彎路”。

3.3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循環健康、高效快速發展

在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管理中,除了要提升農村經濟效益之外,還需要考慮當地農村的環境因素,始終將“綠色發展”“環保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中,有力推動當地契合我國提出的可持續化發展經濟戰略,并將其對當地農村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范疇,這樣才能以合理完善的制度推動農村經濟健康、高效、快速發展[7]。

4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正在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為了與城鎮經濟發展相協調,應盡量縮小城鄉經濟發展之間的差距。需要采取以下有效途徑來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4.1以實際情況為基礎,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使之適應當前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一方面,管理者應明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當地農產品的特色,轉變單一模式,并促使農村經濟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方針,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將發展農村經濟作為建設和諧美好新農村的重要任務之一,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促進農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4.2順應農村發展趨勢,提高科技發展水平

在新的經濟發展趨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提高農村科技發展水平,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經濟投入,以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目前網絡科技越來越發達,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業科技開發應用水平[8]。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注重引進新的技術項目,及時完善當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9],并針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技術項目進行科學規劃,以順應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趨勢,提高當地農村科技發展水平。

4.3加強村民技術培訓,提升村民綜合素質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對村民的技術培訓與教育,做好農業技術的教育與宣傳工作,引導和鼓勵村民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全面提升當地村民的綜合素質,使村民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農業實用技術,并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有效推動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此外,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將其與當地農村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在一起,減少經濟發展對農村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實現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統一,有效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5結束語

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濟管理問題,相關管理者應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出有效、合理的經濟管理措施,并將其落實到實際經濟管理工作中。只有在農村經濟管理實踐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提高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水平,從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確保農村經濟循環、健康、高效、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冬梅.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J].法制與經濟,2013(6):77-78.

[2]李付賢.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4(10):35.

[3]隋素香.加強基層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J].中國集體經濟,2020(23):60-61.

[4]王錦英.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確保農村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20(1):236.

[5]蔣國志.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9(2):55.

[6]張黨明.淺談農村經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6(5):39,42.

[7]馬莉.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發展[J].吉林農業,2018(3):64.

[8]林世國.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22.

[9]徐芳.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分析[J].河南農業,2020,3(17):131-132.

作者:趙英潮 單位:大荔縣農村合作經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