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產業的現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3:42:00
導語:體育用品產業的現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內外體育用品市場潛力無窮,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國際著名體育用品公司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我們應在技術創新、品牌意識、市場整合等方面認真分析和思考,為應對我國體育用品業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做準備。
[關鍵詞]體育用品產業現狀發展對策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體育事業發展也日新月異,這為體育用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本文關注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并針對此現狀提出有關對策。
一、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
找到對策的前提是正確分析現有狀況,那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是如何的呢?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
1.品牌定位不清
國際知名體育品牌進入中國,主要采用合作投資和代工等經營形式,采用這種形式他們只需把指定的圖紙和技術標準帶來,即可得到絕大多數的利潤,而我國的加工企業只能分到很小一杯羹。如:一雙耐克鞋在市場上售價是60美元,然而我國的加工商只能獲得2美元的加工費,據統計我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所擁有的生產技術已經能生產大品牌同等質量的產品,然而由于產品品牌價值低,產品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成為長期以來制約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的瓶頸。而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卻長期存在著品牌定位不清的困惑。比如由于品牌定位不清,李寧集團在產品設計、贊助活動、形象及產品廣告、開店風格、乃至形象代言人的選擇上都存在傳達信息不統一、不連續的問題,使消費者對李寧牌的印象凌亂,品牌形象不一致。年輕的新生代并不知道李寧是誰,對新生代追逐的流行時尚,李寧品牌是有隔膜的。
2.經濟規模小,總體競爭力不強
我國目前大多數體育用品企業的經營規模和銷售收入都很低,基本上屬于中小型企業。據有關統計,如果把固定資產在5000萬以上的體育用品企業認定為大中型企業,大約只有91%,說明大約90%以上的體育用品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而銷售收入超過一億元的企業僅占3%。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際體育用品業興起了資產重組的浪潮,許多著名的公司,如威爾遜、諾迪卡、彪馬、阿迪達斯、王子、庫柏等或被轉讓或被兼并。這一趨勢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1998年,著名的Coleman公司被Sunbeam公司兼并,Tectrix公司被Cybex兼并,Hebb被Schwinn公司兼并,2005年,NIKE公司兼并REEBOK,重組的結果使得大型跨國公司日趨增多,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同時也使得企業的體育用品更具競爭力。然而,我國體育用品企業規模小、散,集約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經濟,規模效益差,產品生產成本高,總體競爭能力不強。
3.研發工作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差
眾所周知,技術創新的動力在于企業的研發能力。國際企業界普遍認為,一個研發經費僅占企業銷售額的比例不足1%的企業是難以生存的;這個比例達2%時,企業僅處維持水平;只有當這個比例達到5%以上時,企業才有一定的競爭力。而據有關資料反映,當前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還不到0.4%。顯而易見,研發投人的嚴重不足極大地阻礙了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導致產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從而嚴重削弱了企業的持續競爭能力,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4.我國體育用品產業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我們可看出,由于以上因素的影響,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國際競爭力總體較弱,與國外相比,除了在勞動力和國內需求方面有一定優勢外,在科技開發、經營管理、政府支持等方面與國外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培育競爭優勢,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我國體育用品業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體育用品產業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北京奧運給中國的體育用品業帶來一個飛速發展的大好機會。2005年1月1日起紡織品產品的出口配額將被取消但美國、歐盟內部正在醞釀采取貿易救濟措施以保護各自國內的紡織服裝業。中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將分別降至40%和50%左右的水平。這標志中國已經由溫飽型消費向生活質量型消費轉變。加上我國已有法定假日,意味著一個巨大的休閑產業正在產生,將對體育用品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007年7月我國將全面降低體育用品行業的出口退稅比例,這對一大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長期利用退稅來維持低價競爭的企業是個嚴峻的挑戰。二、發展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對策
針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應對我國體育用品業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正確進行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為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樹立一個明確的、有別于競爭對手的、符合消費者需要的形象,其目的是在消費者心中占領一個有利的位置。品牌定位是品牌經營的前提,也為企業進占市場、拓展市場起到了導航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品牌定位競爭已成趨勢,因而許多企業都把科學的品牌定位納入自己的經營方略之中。國外的體育品牌定位很清晰,如耐克把品牌的目標消費群定位在13歲~25歲的男女青年上,并很好地完成了品牌形象與目標消費群的結合。品牌定位是市場定位的核心,也是后者的擴展和延伸,是實現市場定位的手段。如若不能有效地對品牌進行定位以樹立獨特的消費者可以認同的品牌個性與形象,必然會使產品淹沒在眾多產品質量、性能及服務雷同的產品當中。
2.積極采用國際標準,適應產業競爭需要
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標準體系是以行業和企業內部標準為主,國家、國際標準很少,目前這樣的標準結構和內容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而不是國際貿易型,很難適應國際市場。國際標準作為世界各國協商一致的產物,反映了國際普遍達到的、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是多邊貿易都能接受且最具公正的標準,是解決貿易爭端的依據,也是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的稅利武器,更是我國體育用品企業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普遍存在采用國際標準意識淡薄,標準水平較低且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在國際貿易中屢遭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因此,把采用國際標準放在企業技術標準戰略的突出位置,是促進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站在國際經濟發展的同一平臺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2007年5月17日,在第20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上,我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用品標準化組織—全國體育用品標準技術化委員會宣告成立,這標志著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標準化步伐正在加速,我國的體育用品業將快步走進“國標”時代。
3.優化產業機構,構建集群優勢
目前,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重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這三大經濟發達區域的體育用品企業多而真正上規模的少,創高產值靠的是“數量優勢”而不是“規模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這類不具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小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將完全不能適應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因而將這些小型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走集約化經營道路是必然趨勢。隨著東部經濟的騰飛,如果能夠在實現當地體育用品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突破區域經濟的局限制約,實現與西部落后經濟地區的產業整合,通過組建跨地域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或大型生產集團,利用大型企業集團的規模優勢將行業做大、做強,將是加大跨國經營力度,盡快縮小與國際知名體育用品企業間的競爭差距,增強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之一。
4.加快我國體育用品的技術創新
新是一種企業行為,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手段。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生產的產品大多是科技含量低,處于中低檔市場的產品。企業要想提高產品價格,獲得更多利潤,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對產品進行技術創新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企業要制訂技術開發機制。技術開發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內容,其目的是形成企業適應市場競爭要求和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開發體系及其有效的運行機制。技術創新是一種技術領先的競爭戰略,它致力于重要技術的發明和商業化,并搶先取得市場的暫時壟斷優勢。企業不僅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活動,包括技術的研發、轉換及擴散,不斷提高創新起點,強化創新個性和提高創新外向型,而且還應增加技術創新投入,拓展融資渠道,提供技術創新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可以依托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本領域專家,形成緊密的、卓有成效的產學研機制,努力推行產學研集成創新,即由單一的創新向創新聯盟轉變,實行多邊協作、技術聯盟。通過產學研合作機制,可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培育新技術和拳頭產品,占領市場制高點,使企業具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傅秋仁: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前景的探索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
[2]張晶.李寧集團體育用品品牌管理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8(1)
[3]周清明: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戰略探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8(1)
[4]肖驍: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與提升的對策研究[J].企業管理,2007(1)
- 上一篇: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 下一篇:憲法學基本范疇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