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31 03:42:00

導語: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為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培育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武昌區教育局歷來高度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全過程,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方位,取得了一定成效:區、校兩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專兼職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骨干教師專業引領效能日益彰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科學有效;心理咨詢平臺逐步規范;學校、家庭、社會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逐步完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管理,完善工作機制

區教育局早在2005年就依據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制定、下發了《武昌區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案》。教育局成立了由教研培訓中心主任任組長,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任副組長,骨干德育干部代表及專職教師代表組成的全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主陣地,科學、規范地組織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動;有針對性地為學校心理輔導提供業務咨詢服務;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提供服務。

全區各中小學按照《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積極采取措施,逐年進行落實。成立了由校長擔任組長,德育干部、專兼職教師、班主任為成員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與操作程序;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制定相關內容、職責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開展各種輔導、咨詢服務,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個案庫,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我區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職人員引領、廣大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二、培訓激勵,建設教師隊伍

區教育局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引進、激勵、維護等措施,培育了一支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穩定的專兼職心理教師隊伍。一是加強培訓。從2005年起,區教育局就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區教師中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專題培訓。現已培訓了十余期,培訓人數達3000余人,投入經費數十萬元。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教師參加*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的學習和培訓,以班主任為主要成員的一大批兼職教師取得了《心理咨詢職業資格證》;二是定向引進。區教育局一方面對社會公開招錄心理教育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另一方面從外區、外系統引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士擔任教師,三年來共招錄引進7位專業教師,加強了專職教師力量,增強了專業研究能力;三是政策激勵。在職稱評審、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評比中,教育局設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鼓勵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實驗中學耿喜玲老師成為*市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并因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會影響,在2006年被評為“感動武昌教育十大人物”。去年10月,第三屆武昌區名師工作室成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團隊,進一步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推動了我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四是教師維護。區教育局以建立教師心理支持系統為保障,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武昌區教師心理工作室”,建立“*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工作室”(江南工作點),開展以中小學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為主體的心理健康維護活動。通過維護,改善和促進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減少了對學生的師源性傷害,為學生播種心靈綠茵。

三、深化教研,科學指導實踐

區教育局不斷加強教科研,從多層面、多角度、多途徑,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一是將“生命德育”的實施作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生本德育”是我區構建的區域性德育特色模式,“生命德育”作為實施生本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其作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認識生命、正視生命、熱愛生命”三個層面上推進實施。二是以“三課”成果評比活動為載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全區小學、初中已將心理健康課納入地方課程,保障每周0.5課時,高中學校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通過開展賽課、聽課、說課、評課等區、片、校三級教研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學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同時,開展“課例研究”、“備課研究”、“校本課題研究”論文征集評選活動,推薦心理健康課教師參加市級研究課、展示課的活動,以此鍛煉、鼓勵、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四年來,共有18位老師參加市級優質課評比,其中5位老師獲得一等獎;組織400余名教師參加各級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案例、論文評選,數十篇獲獎作品在各大媒體上宣傳與推廣。三是以科研課題研究為主要方式,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高效。全區中小學在“十五”期間共承擔省、市、區心理健康教育規劃課題22個,“十一五”期間共承擔專項課題10個,課題的研究、成果的運用和推廣,達到了互利多贏的目的。去年,區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織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現狀調查活動,了解全區工作現狀,分析問題,制定策略,促進學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確保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和教案的落實。研制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學業水平達成度評價標準與辦法》,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內容的落實,提高可操作性,加強對學生的班本輔導。

四、重點扶持、典型引路推進

區教育局采取重點扶持、典型引路、逐步推廣的工作模式,加強對試點學校的扶持力度。其中,12所學校先后被評為*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這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模式對全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極其寶貴的借鑒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發展。

一是理念引路。二十五中秉承“陽光教育”辦學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抓手,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鐵四院中學堅持“關懷學生身心和諧,關心學生學業發展,關注學生成長過程,關照學生人生困惑”的關愛教育辦學理念,引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學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辦學理念下,逐步形成了注重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人格教育辦學模式。

二是科研引路。水果湖二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多渠道爭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多次承辦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探索出“傾聽理解、情感交流、正面說服、對話溝通、尋找自信、心理調節”等六種有效的輔導方法,形成了“全人發展、學生需要、班級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華師一附中很早就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已形成了教育輔導式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之中。特別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困擾,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專業引路。實驗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制度完善,經費投入大,專兼職隊伍穩定,擁有一流設施的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室,并為每一名入學新生建立了心理成長檔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引導和保障作用,工作卓有成效,多次與外地、外區、外校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受到了教育部、全國紅十字會等部門的表彰。2005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到校視察,對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給予肯定。

四是機制引路。十五中逐步形成了“三位一體、和諧發展”的全方位、多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致力于培養學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靈;水果湖高級中學在“課堂為主、咨詢為輔、活動補充”三大主要教育途徑的實踐過程中,走出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發展之路。

五是活動引路。棋盤街小學善于提煉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組織開展的學生成長導師制活動深受師生歡迎;湖大附小充分整合所在高校的資源,開展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體驗性、親歷性,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學業壓力。

回顧幾年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深深感到,由于上級部門的專業指導,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教科研部門的積極參與,各中小學的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師生共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區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