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運行成本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5 10:10:00
導語:社會經濟運行成本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一般是由生產、交換、消費和管理四個環節組成的,由此便產生了四個方面的運行成本。在經濟學里,如何降低經濟活動的成本,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是研究的中心問題。而經濟活動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運行的質量。
近幾年我國出現的產品大量積壓、消費乏力現象,雖經政府一再出臺政策,連續八次降低利率,意在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但效果并不明顯。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運行的總成本太高,而商品價格又不能依據供求關系自由漲落。因此本文對經濟運行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消費成本和管理成本加以研究,對經濟活動中的實際成本、心理成本、預期成本和比較成本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途徑,以期能疏通經濟運行過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生產成本及其降低途徑
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生產是起點,生產過程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生產成本就構成了產品成本的一個重要部分。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很多,比較重要的因素如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企業經營管理的完善與否、生產批量的大小、生產能力的大小、員工素質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等。目前我國企業的生產能力比80年代確有很大提高,但效率并不理想,特別是一些項目的盲目上馬、重復建設,導致不少行業開工率不足。例如,全國家電的生產能力發揮不足一半、賓館飯店的利用率也不足一半。
企業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快科技進步,改善企業管理、進行產業重組、聯合和產品結構調整,由過去的大投入、高成本轉入大批生產、大量銷售、低成本運營的軌道。當務之急是擴大市場銷售量,使企業生產能力得到有效發揮,這就勢必降低銷售價格,只有降價才能多銷,這也是當前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痛苦選擇。是降價促銷使企業在虧損中運作?還是保持高價格使企業停工或生產積壓?須知一個在虧損中運營的企業也遠比一個在積壓中盈利的企業對社會更有貢獻。
交易成本及其降低途徑
交易成本,即交換費用,是商品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流通過程中的耗費。在成熟的、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費用十分低廉,交易渠道簡便暢通。對于我國來說,商業流通領域由于長期的國家壟斷,形成了嚴重的官商作風。近幾年的大規模建設,又使交易成本迅速攀升,有些商品的交易成本甚至遠遠大于商品的生產成本。例如一雙出廠價格在50—60元的皮鞋,在商場中要賣到200多元;一瓶生產成本5—6元的洗發水,在商場中要賣到20—30元;一些平均幾塊錢的藥品,在醫院中也要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這種奇高的商業交易費用,大大阻礙了商品的流通。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我國目前的市場,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縱橫交錯、高度壟斷和條塊分割的市場。比如煙草行業:除了國家煙草專賣局獨家壟斷之外,各省的煙草市場也是封閉的;再如酒店業,各地有各地的酒店,各行業有各行業的酒店,彼此以鄰為壑,很難逾越。正是這種市場的分割和壟斷、地方保護主義,造成了商業流通領域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要降低我國市場交易的費用,必須推進市場經濟進程,加強法制,堅決取締封閉和壟斷,打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建立一個統一的、公平的、等價的、自由交易的大市場。消費成本及其降低途徑
消費成本,就是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后,在使用、消費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費用。有些商品,如家具、電視機、自行車等,其使用費用很低;有些商品,如摩托車、汽車、攝象機、VCD機等,這類商品的使用費用很高,有的甚至遠遠高于其購買費用。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過:“農機開不動了”、“買得起房,住不起屋”,反映的都是使用費用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的問題。
對于商品,其高貴者,它只能供少部分人擁有和使用。因此其購買和使用都是昂貴的。而有些大眾消費商品,它是供社會上的工薪階層、老百姓使用和擁有,它就必須具有低廉的購買和使用成本。如果要將某些高貴商品轉化為大眾消費品,那么它首先必須降低價格、降低購買和使用成本,舍此而大搞促銷,大力貸款或拉動,是沒有多少理性的消費者能為之沖動的。
管理成本及其降低途徑
管理成本,即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及行業組織為履行其社會職責、協調經濟運行而收取的各種費用。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是如何去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和讓國民承擔較低的管理成本。據報道,溫州一位女士花費14·3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輛富康轎車,而隨后的各種管理費、附加費卻花去了15萬多元。有些地方的公民到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書,竟也要支付數百元至上千元的管理費用。許多事例表明,我們這個社會的管理成本越來越昂貴。社會管理成本一般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分別附加于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和消費成本之中。主要表現形式是各個環節、各種形式的稅收和收費。近些年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各級管理部門各種名目的攤派和亂收費,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尤其是農民,名目繁多的提留、統籌與收費,使老百姓不堪重負、上訪不斷,中央雖三令五申減輕農民負擔,而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管理成本的日益增高,已經成為制約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當務之急是堅決清理整頓各種名目的亂收費、濫收費,把各種合法收費轉成稅收,非稅收的收費一律停止,并逐步降低稅率。政府不應與民爭利,國家管理行為也不能追逐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應該疏通經濟運行,促進整個經濟的增長和福利的提高。
實際成本、心理成本、相對成本和預期成本
經濟運行過程中除了上述四種成本外,其每種成本又可分為實際成本、心理成本、相對成本和預期成本。
1、實際成本,即經濟運行過程中實際發生、真正支付的成本。是相對名義成本而言的。有些經濟活動其名義成本和實際成本是相同的,但大多數情況下,二者是有區別的。這是因為經濟活動過程中存在一些幕后活動、非正常行為和成本轉嫁。例如一個建筑商承包開發一項工程,除了正常支付各項成本費用之外,還要有額外的費用用以打點各路“門神”。再如農民除了負擔收費卡上應交的費用之外,還要交許多帳簿上沒有的費用。此外還有一些單位名義上是自己支付的費用,而實際上已轉嫁到他人的肩上,從而使一些個人或單位的實際成本遠高于名義成本。
2、心理成本,是相對于現實成本而言。即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或服務認可的、愿意支付的成本。對于消費者來說,雖然任何的經濟活動都要支付成本,但由于習慣性和價值觀,他們要對經濟活動有一個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心理成本,對支付的成本與獲得的福利要有一個衡量,看二者是否相近或相等。因此,商家和市場要能說服消費者認同價格是公道的,成本是最低的,商品真正是物有所值。如果價格背離人們的心理成本,那么經濟活動就很難發生了。
3、預期成本,即消費者心目中對未來成本的變化預測。例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機電產品的預期成本會降低,因此,消費者會持幣觀望,等待以后再購買。一般當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時,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一般較悲觀,傾向于購買或囤積商品。而當通貨緊縮、物價下降時,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較樂觀,會推遲購買或惜購。為了使國民有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心理預期,從而保持正常的經濟消費行為,國家必須穩定經濟,穩定政策。一個健康、持續、穩定運作的經濟體系,是居民心理預期的基礎。不然政策多變、經濟大起大落,居民將無法建立正常的心理預期。
4、相對成本,即比較成本。這里包含著每種成本的高低不僅與該商品的實際成本有關,而且與消費者的收入有關。舉一個例子,一套幾十萬元的商品住宅,你不能簡單評價它的價格高低。對一些歌星、大款來說,幾十萬元是九牛一毛;而對于工薪階層、對于下崗職工來說,這幾十萬元那就是天文數字。因此,相對成本不僅與商品本身的成本高低有關,而且與消費者的收入與經濟實力有關。另外,相對成本也與各種商品的比價有關。
總之,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供求平衡的關鍵是價格自由漲落,大量生產與大量銷售的訣竅是高效率、低成本。因此,要想啟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必須把著眼點放在疏通經濟渠道、維持經濟秩序、降低經濟活動的總成本上。一句話,建立一個低成本的經濟體系,才是經濟增長和社會富裕的關鍵。
- 上一篇:腐敗現象經濟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產業聯盟成因研究論文